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小华 《考试周刊》2012,(62):188-188
转变学习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一生发展的支柱。因此,在当前的高效课堂背景下,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推动高效课堂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终身学习目的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信息时代和终身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学习成为人类的生存之道,从而要求对学习的根本目的予以重新审视。终身学习应当超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基本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得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以及做人的自由。在学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方式贯穿一生,并获取终身学习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下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与人合作,分享合作成果。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合作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和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一、"夹心蛋糕"策略的来源与内涵"夹心蛋糕"策略是由美国学者特蕾莎博士在整合学习模式中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整合学习模式强调全方位的学习,整体学习、立体学习、快乐学习、自然学习、创造性学习。它致力于帮助幼儿在群体中  相似文献   

4.
终身学习目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时代和终身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学习成为人类的生存之道,从而要求对学习的根本目的予以重新审视。终身学习应当超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基本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得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在学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方式贯穿一生,并获取终身学习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章对“终身教育”概念内涵进了阐释,提出终身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性,认为:终身教育理论贯穿人的一生,要求人不断地学习,建立“学习化社会”,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并使人们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方面的学习和修炼,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思潮对我国学校教育挑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艳 《教育探索》2003,(10):47-49
终身学习是2l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思潮涌来,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学校中心地位、英才教育的价值取向等提出了挑战。学习是人的存在方式,人要在社会中存在和生活,就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思潮对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学启示是:教育培养出的人要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负责。面对启示,迎接挑战。学校教育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习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同样也是人一生的事情,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老谚语“活到老,学到老”。今天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结构和劳动的性质以及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迫使人们不断作出生活和职业上新的选择和适应,而这更需要不间断的教育作支撑,寻求新的切入点,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终身教育(1ife—long education)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石秀竹 《山东教育》2004,(32):44-45
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决定了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这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就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不断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认知”、“做事”、“生活”、“生存”是一个整体,强调了个人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身体各方面要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化和整体化,这就把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打破了传统教育仅把学生封闭在学校、固定在课堂培养,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记诵能力的培养的模式。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成人培训必须进行改革,在培训目标、模式、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因为培训是成人教育中一种时间短、速度快、成本低、效…  相似文献   

10.
张光义 《职教论坛》2003,(13):46-47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进步和每一社会成员个性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发挥而设计和提供的涉及各年龄段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的总和。它包括每个人生命运动的开始到结束,是一种贯穿于每个人生命始终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不断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强调个人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身体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终身教育使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局面被打破,使那种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成为历史,形成了一个贯穿于人一生的连续不断的教育学习链…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而一个人是否幸福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社会应通过各种努力来提高人们的幸福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这"四维模式"来培养他们的幸福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诉求生命伦理的过程。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的基本要义,加强生命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青年人健康成长。在高等教育中,应设定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即通过生死教育来认识生命、敬畏生命;通过责任教育来发展生命;通过生命价值教育来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概念。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不仅应该自己终身学习,而且应该成为全社会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素质,引导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人的生命、如何认识高深知识与人生命发展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生命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其确立既有理论层面的哲学追溯,也有来自实践的现实诉求。类特性、多重性和意义性是高等教育生命论确立的理论依据,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关系到对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生命的丰富内涵,生命之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等教育的本真诉求、生命成长的内在呼唤则是其确立的现实依据,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生命发展潜能的实现,都需要生命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的树立。当知识与生命相遇在高等教育中,它便以自己独特的作用发展着人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丰富着人的精神生命、文化生命和学术生命,最终通过价值生命来体现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近两年发生的女性残害儿童的案例看,当前我国女性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地域和年龄上,农村女童教育缺口较大;在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生命教育和幸福教育非常欠缺。因此,对女性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女性教育应充满关怀生命、追求幸福的价值取向,要让女童教育渗透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之一。构建学习型社会迫切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起开放、灵活、发展、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家庭、组织提供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传统教育模式无法适应这些要求。而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则能极大满足学习型社会的诸种需求。网络学习代表着未来学习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顺应了知识经济社会中数字化生存的趋势,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网络教育虽然相对传统教育具有许多独特优势,但网络教育不会替代传统教育,二者是有益的共存与互补关系。网络教育不仅仅是对我国现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它更应该是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战略,网络教育要充分发挥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仁人志士抱着教育救国的教育理想,期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陶行知通过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培养知行合一的推动乡村社会变革的领袖教师。陶行知的乡村师范之主旨是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陶行知开展乡村师范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寄希望于通过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乡村教师,从活的乡村教师产生活的乡村学生和未来活的国民,从而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实践与思想对当今乡村师范教育乃至乡村社会改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括国家在制定师范教育宏观政策方面应加强对乡村师范教育的支持;师范院校需要推动师范教育课程变革,为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师范生浓厚的教育忠诚。  相似文献   

18.
在田野调查和有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裕固族学校教育功能进行较为深入的、整体性的社会人类学分析后发现:裕固族学校教育应该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传授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知识,促进社区发展,使学习者适应主流社会生活,并通过筛选和分配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二是传承本民族文化,使学习者通过文化濡化适应所在社区生活,从而维系民族认同和所在社区的存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小康社会亦为学习型社会,它对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发展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开放性、全方位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将成为未来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