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自身进行交流的所有方式的总和,而文明在本质上则不过是其中具有科学性和道德性的成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盛行的仍是狭隘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人道主义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要克服这些灾难和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消解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确立一种物种平等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对传统人种文明的颠覆和超越,是基于物种平等基础上的科学化和道德化的人类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还到处盛行着狭隘的人种文明的文化生活形式,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人道主义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要克服这些灾难和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消解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确立一种物种平等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人类未来文化生活形式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设计出的满足现代化物质精神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山区、丹江口水库库区,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良好,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分析了十堰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的成果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拟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支撑体系四个方面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文章从历史演进、基本内涵、地位作用、未来走向等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解读,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朴生态文明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和冲击。在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落茸社区是传统的藏族村落,其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使得社区居民沿袭很多传统的生态文明观,长期和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演进中旅游业的发展给社区传统生态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及依存空间均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文明及其消费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不但是一种类的文明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工业化,而是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工业化,加速发展生态生产力;生态文明观认为,消费问题也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工业文明消费文化是造成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人类必须确立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主要有:"以人为本"消费观和全面发展消费模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消费观和绿色消费模式;和谐消费观和公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提出,是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追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协调与永续共生的社会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文明形态和文明建设理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树立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观的意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杠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技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之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观是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当代新发展,是摈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价值观突变,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生态文明观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哲学依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认识和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为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寻找生态智慧,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现代化;要立足中国国情认真做好挖掘、梳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工作,找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契合之处,做好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工作。认识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明确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价值,探究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生态安全促进国家总体安全,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不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蹄疾步稳地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好美丽中国和地球美...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但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天人合一"文明、"天人相分"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12.
儒家自然观中物我一体、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用之有节的生态观,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理论指导。尽管基于农业文明的儒家自然观不可能建立起现代意义的生态理论,但其朴素的生态伦理理念对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与文明观之间具有内在历史的关联。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并敞开着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具体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观;注重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守正创新的文明观;倡导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包容、交流互鉴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明观念成果,契合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趋势。它表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不仅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观念指引,同时也具有引领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性变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是贯穿于人类思想史的终极命题,也是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更从生态领域回应了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嵌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了“天人合一”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在个体和社会双重意义上的统合,同时剔除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思想与迷信内容,将人从服从自然、服务于“天道”的客体地位中解放出来,赋予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对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吸收与重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西方生态思想中主客体对立、人与人之间对立的观念,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纳入彼此依存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对西方生态思想的反思与超越。从人的本质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生态领域的嵌入与展开,实现了对人类思想史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以维持、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的生产技术占主导地位,并以优良生态环境的维持、保护和改善作为文化之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的文明形态。后现代科学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一,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实践之社会历史属性的揭示,将促使科学研究打破既定格局,从而使朝向生态文明的科学实践定位成为一种自然而又必然的选择;其二,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实践之文化属性的揭示,将使科学活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其三,后现代科学观强调科学学科的灵活性和整体性,这将有利于适合生态文明需要的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其四,后现代科学对科学之社会应用维度和社会技术维度的揭示,将有力促进现实的科学研究在社会应用维度和技术操作维度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严密理论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党的使命和人民需求作为生成逻辑,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民族未来紧密相连;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之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为文化渊源,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生态治理思想一脉相承;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指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将最严格的制度与最严密的法治作为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式,它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果而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费观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和谐、包容、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要立足当前,落到实处,着眼未来。大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地,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中,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态文明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和谐的育人理念、生态环保的物质文化、包容共存的管理模式和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方面。这种融合对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对孕育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孔子本于"仁爱"思想的生态观、孟子出于民本思想和王政的生态观、荀子认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观等先秦儒家的生态观,是构成人类生命共同体思想、生态民生观、生态法治观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