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作的《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不但倾注了诗作者石祥同志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而且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诗一开篇运用复叠手法着力描写夜的寂静,展示出一幅境深意远的画面;人们在一天紧张的战斗之后,都幸福地睡着了。露珠挂上了嫩绿的幼苗,晶莹璀璨,但这时周总理还在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辛勤工作。诗人通过对照描写,把人民的幸福和周总理的劳瘁联系起来,深情地问道:“同志呵,你可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呵,灯光又亮了通宵!”泪随声涌,扣人心弦。典型的意境,蘸满浓情的笔毫,开始赞颂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精神,接触了主题,点出了诗题。作者缘此而放怀歌唱,纵笔赞颂:“春风知道,夏雨知道,秋霜知道,冬雪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几十年如一日,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昼夜为我们操劳!”以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在时序的推移中,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精神。随后,诗作者胸中感情的浪涛翻卷起来,化为诗的议论:“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睡觉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一生睡得最少,最少!”精辟的议论,进一步讴歌了周总理不知疲倦的工作精  相似文献   

2.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是将军诗人石祥为悼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全诗以灯光为线索,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深情讴歌了周总理为人民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崇高品质和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及全国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与崇敬.  相似文献   

3.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4.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抒情诗,情景交融,逐步展现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如此感人,关键在于构思巧妙。过去的悼诗、祭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关雎》 堪称华夏诗国的"第一情歌".孔子作为 《关雎》 的第一读者,以整体性视野,从审美与教化双重角度,奠定了 《关雎》 三千年接受史基调.汉代儒生"《诗》 作经读",优美的婚恋情歌成了严肃的伦理教材.从两汉"《诗》作经读",经魏晋"文的自觉",到两宋以及明清强调"《诗》 作诗读",《关雎》 逐渐恢复原初的情诗面貌.现代接受者从纯文学观念出发,一致把 《关雎》视为男欢女悦的情歌.纵观《关雎》三千年接受史,这是一部由"《诗》作经读"到"《诗》作诗读",亦诗亦经、亦经亦诗,审美与教化双线演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诗评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嬗变史.从阐释学看,诗与诗的阐释都是传统的构成部分.今天,当人们超越了伦理主义与审美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同情的理解看待诗教传统,完整认识《关雎》以及《诗经》在历史上"诗"与"经"的双重身份和双重影响,又引起了当代接受者的新思考.由此,从孔子到今天,《关雎》三千年接受史形成一个审美之圆.  相似文献   

6.
到任何时候,诗都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的精粹.可今天的诗和从前的诗到底是有些不同了.在今天,更多的诗人已经陷于一种过于低回和缠绵的情感,在以诗的形式自说自话,甚至使之完全变成了一种以单纯的文字为载体的"看"的文体,而拒绝了它本应具有的以韵律和节奏为特征的"听"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论刘基以诗议政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囊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当时群起为"盗"、天下大乱的艰危局势逐一加以揭示.元季时局艰危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者不行"以德养民"的为政之道,在于元廷政治的全面腐败.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古已有之,宋人苏轼、陆游等皆有以诗议政之作.刘基的议政诗,客观上是承绪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所使然.此类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未可过于贬抑.  相似文献   

8.
正这天课上,大猫老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首诗——野菊花白天,我从山上采回一朵野菊花。灯光下,它显得这样憔悴。噢,它一定是舍不得离开大山妈妈……——唉,我真后悔。"这首《野菊花》是诗人樊发稼的作品。一天,一位编辑将它交给了一位名叫李娜的画家,请她为这首诗配画,同学们想看看李娜是怎么配的画吗?""想看!想看!"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     
我国出版了哪些老一辈革命家的诗集到目前为止已公开出版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诗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单集:除《毛主席诗词》外,周总理诗集有两种。《周总理青年时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共收周总理诗十四首(从一九一四年的“春日偶成”到一九二二年的“生别死离”)。每首诗后均有必要的注释。另一种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总理诗十七首》,增选了“千古奇冤”,“为刘志丹陵题诗”、“为何香凝老人题画”二首。每首诗后附有必要的说明和注释,书末还附有赵朴初、唐弢二同志的两篇文章。《朱德诗选集》(人民文学出  相似文献   

10.
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抒情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总理发自内心的歌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动人心魄的好诗。全诗以“衣”韵作为韵脚,并将“你”字入韵。“衣”韵,是典型的齐齿呼,开口度小,很适宜表达细腻绵远的情思。诗人柯岩选用这个韵脚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深情.是选得很好的。而这个“你”字的入韵,更加浓了诗的抒情意味,更好地抒发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诚挚的感情。如诗的开头第一节: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韵律     
本文着重论述了诗的韵律.它分为四个部分:一,诗的基本形式--音步.第二、第三部分分别以实例分析韵律在诗中的具体运用.第二部分以"湖畔派"的魁首威廉·华滋华斯的民谣体<露丝>为例,很自然地创造出在远离喧嚣的都市的乡间小道上沉思的意境.第三部分以继华滋华斯之后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碎裂,崩溃,碎裂"一诗为例,它的特点是节奏快、爆破多,是诗歌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典范.把诗人悼念亡友海拉姆时那种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对诗歌韵律的阐述,探讨如何欣赏英文诗歌并从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12.
肖艳红 《现代语文》2005,(12):103-104
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不绝如缕的是两千多年来诗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情壮志之辞,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时不世哀伤民生之音.  相似文献   

13.
杜浚与屈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浚最尊屈原,认为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缘嗔而作"的优良传统,而屈原之后动人心魄的优秀作品也无不是"缘嗔而作"的.屈原自称其诗歌乃"发愤以抒情",即杜浚"缘嗔而作"说的理论根源.在杜浚看来,"风骚"传统的核心是"真",凡是继承和弘扬了"风骚"传统的杰作都是"真诗".他洞察诗坛积弊而忧患诗道遂亡,乃睥睨一世、疾言厉色地诋诃昧者,振臂大倡为诗首要在于"真"的"贵真说".  相似文献   

14.
由华主席亲笔题名的《天安门诗抄》与广大群众见面了。这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向周总理的英灵献上的一份特殊的祭礼。“诗抄连日展晴窗,读罢频添泪万行。”这就是我们读完这本《诗抄》后的心情。它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呢?我们想,首先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里话,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敬重和怀念之情。请看这几首诗吧:  相似文献   

15.
"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开辟了诗歌教学的新路径,提高了诗歌教学效率,能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结合《天净沙·秋思》一诗的教学,探求"以诗解诗"的三重境界,以期为"以诗解诗"教学方法作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炽烈深沉的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热爱,讴歌了周总理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全诗以怀念之情为线索,层层升华,首尾呼应,感情真挚,动人肺腑。精讲要点:一、学习周总理一生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二、学习本诗别  相似文献   

17.
唐代恢复并发展了"诗可以观"的"考见得失"传统,原因有三:推行进士制为诗人参政创造了条件,皇帝纳谏及谏议制度促使谏诤精神的确立,文网较松使以诗论政成为了可能.从"观风俗之盛衰",到"考见得失",是以诗干政的理论概括,其变化关纽在唐朝.孔颖达以官方立场阐释了诗歌的功能,杜甫、元结、白居易等都强调了诗歌的政教作用,而皮日休道出了以"诗"言政多类"歌"的特点.唐代具观政价值的诗歌兼涉内外,不仅是杜甫,盛唐边塞诗和悯民诗、张王乐府、元白讽谕诗及晚唐指陈弊政之作,都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人说:"这戏的成败关键在于灯光."舞台离不开灯光,"灯光是舞台上的灵魂","光是舞台上的血液",灯光是舞台上炫目的花朵.灯光不仅是重要的舞台语言和符号,可以说,它还赋予了舞台以生命.19世纪80年代,欧洲科学家发明了电灯以后,这一新潮技术被很快地应用到舞台上.可以说,这在欧洲舞台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碎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灯光的自主意识慢慢觉醒了,它开始通过自身表象与戏剧发生密切关系,把光与色所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感受进一步丰富化.舞台灯光逐渐从原始的照明观念转化成为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当时,欧洲舞台美术革新运动的先驱阿道夫·阿庇亚(瑞士)就说过:灯光是舞台的灵魂.灯光在今天的戏剧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更加多元,它不仅呈现了戏剧时空外延的幻觉,更捕捉和契合着戏剧内在的精神和气质,时刻提示着创作者与观众不断通过这种视觉思维对舞台空间和人生进行哲学思考.灯光操作者更应该把这种思考运用到实际的灯光操作工作的实践中去,让思考的结果与工作需要之间能够循环互助.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这个活动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层次的,它包括认读、理解和鉴赏等方面。各个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一月的哀思》中第一句为例说明。第一句是:“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到医院去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阅读这个句子,首先是对文字的认读。比如说“攥”和“伫”读什么音,怎么写,怎么解释?这就是阅读的第一步:认读文字符号。离开了这第一步,阅读就无法进行。接着是理解这句诗的内容,它究竟说了什么,是怎么表达的?联系上下文我们懂得了这句诗主要是说,“我”在长安街的地方,在傍晚时光,等候周总理灵车的到来。这种等候,从外表看  相似文献   

20.
<正> 今年是周总理的诞辰一百周年。想起周总理, 我头脑中不禁涌出这样的诗句: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这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是诗人柯岩在1977年在《涛刊》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的,后来竟不胫而走,许多报刊纷纷转载,电台纷纷播诵,多家出版社收入悼念周总理的诗集,还被收入初中《语文》课本。这首仅几百字的一首诗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亿万人民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深厚的感情。而这首诗恰恰用诗的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有人说,散文是美文,而诗歌是美文的美文。她的美表现在多方面,而这首诗的美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巧用辞格表达强烈的感情 多次用“反复”的手法,使作者要抒发的对周总理无限崇敬、怀念的感情一次次向前推进。 诗是主情的文体,这首诗一开始就用“呼告、反复”的辞格表达亿万人民对我们敬爱的周问题的无限怀念之情。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这里,第一句是呼告,划横线的是反复。反复辞格的使用,仿佛痛失亲爹娘的孩子在反复低吟对亲人的怀念,抒发无比强烈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