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区域经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引导;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动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凸显其双赢功能。本文立足于当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了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政府宏观调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为实现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然地域的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布局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客观现实正影响和推动着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分析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现状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差距是造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最主要的原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各省区人均财政收入是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首要原因,经济落后的省区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探析——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区域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区域经济水平决定其发展规模。当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级济发展。高职教育应当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相适应,才能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波 《科技与管理》2005,7(2):145-146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地区与全球教育交流便捷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分析了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是历史形成的一个个区域性高等教育基地。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发展,又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和高校的双赢。美国的高等教育区域化不仅起步较早,而且运作较为成功。该文尝试探求它们形成的历史,并从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都是教育及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结合经济增长理论,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反映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线性回归模型,以此作为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决策和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内涵包括: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和办学水平和特色的定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应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严亮华  王思民 《科技广场》2009,(12):215-217
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着眼点,其专业建设应与当地经济紧密联系,走特色发展道路,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的崛起与高等教育归属于省级政府统筹管理的矛盾,迫切地要求高等院校冲破行政区域的藩篱,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尽快形成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系统,提高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略论江西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地区高等教育学科调整、专业设置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江西如何优化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地方政府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对江西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共生发展与互动共赢。从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高校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师资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不足、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学科布局、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构建互动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强化科学服务、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经济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近几年,河北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中,河北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科技能力、理论创新和区域文化形成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河北高等教育在为环首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政策扶持、高校改革、提升研究能力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等途径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郑智  万义平 《科技广场》2006,(10):36-37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相关的。近几年江西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处理江西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对于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萍萍  郑栋 《科教文汇》2010,(8):200-200,208
新经济增长理论使高等教育由社会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本研究首先以高等教育职能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区域竞争力等理论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依据;且以宁波大学与当地企业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实证分析;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是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基于各自的偏好立场进行博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包晓玉  陈永 《科教文汇》2012,(28):22-23
利用甘肃1978~2009年数据对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发现.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是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未能够表现出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以及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共性理论基础和互动实践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驱动作用,如校企合作进行科研,高校、国家科研中心服务于区域经济,以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定位的分析,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的分析,结合山东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生共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