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能力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革:明确“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建设“大学语文”教材;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利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缺陷有三:一、“无对象”的“大学语文”;二、“不在”的“大学语文”;三、“没有自我”的“大学语文”。对此,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大学语文”的教材模式、教学范式及相关的学理思路,其特点有三:一是侧重于大学生及青少年这一人生阶段的个体生命精神成人之需要;二是侧重于语言的理解、表达意识的强化;三是知识论服务于价值论、方法论。其所追求的三个结合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价值支点、人文思想链条、语言意识强化相结合;在场性、可读性、典型性、经典性、实践性相结合;阅读与讲授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全面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端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改变偏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忽视写作实践训练与写作理论指导的偏向;要端正“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纠正“重文轻笔”的偏颇,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强化现代应用写作的教学;要建立起长效教学机制,确定“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突出其应用写作的专业特色,避免短期行为,扭转被动地盲目地制定教学目标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联系教学实际,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找准“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因材施教,注重实效;加强德育教育的功能,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展专题化教学是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普遍面临的课程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教材种类繁多而教学研究相对不足、新媒体时代对实体课堂带来挑战等问题。开展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一要从立足经典、多学科融合、融入地域文化等维度凝练教学专题,科学地建构课程内容;二要始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密围绕课程专题深入拓展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真正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人文教育”和“母语教育”之争,孰轻孰重,双方各执一词,见仁见智。认为“人文教育”和“母语教育”构成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既不可互相替代,也不可分割,二者有机融合,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学校中所弥漫的务实倾向,以及大学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和务虚性,使大学语文正在慢慢地被边缘化:面对整体务实的大环境,大学语文教育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把握好“实”与“虚”这两点。“实”的方面,一、文学与生存之道的紧密相连是大语教师们今后可以着重发挥的地方;二、用“实”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虚”的方面,“虚”是文学的存在之本,大学语文在务实的同时,不能丢弃文学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作用,只能进一步加强,不可忽视、削弱;大学生的语文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语文课程应成为各类全日制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课程自身则不能安于现状,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大学语文要姓“语”,要“行大”,贯彻“文本本位”和“语文本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应推荐选用高水平的教材,探索改革考试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谈大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言之就是:目的不明确,效率低下,不能学以致用。反思大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 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要重视传统教材、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而“大学语文”课程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及思维方式.文章试从理论教学内容的实践化转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三方面探究“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的可行性,深化“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大学语文”课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即没有跳出纯文选的框子 ;知识缺乏系统性、理论性 ;没有充分体现实用性 ;文选偏重古代诗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 ,提出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应是“文理渗透” ;打破“纯文选”模式 ;注重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横向比较 ;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课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针对课程的特点,采取改变教学主体、贴近学术前沿、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式调整课程的讲解、与写作教学“链接”、安排好“大学语文”的延伸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是《大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何英 《考试周刊》2013,(68):31-32
本文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地位和教学现状,从“交往”的视角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旨在为改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是大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各种界定,或流于片面,或不具备可操作性。“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对大学语文教学目标重新界定,言简意赅,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学,是课程教学改革凸显“地方性”的重要体现.以“徽州文学”为例,从徽州文学的创作状况、主要类型、基本精神等方面论述徽州文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另外徽州文学进入《大学语文》教学在内容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凝练主题及根据特定主题选取地方文学的经典作品体现教学内容的鲜明主旨,同时通过相应的单元拓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学语文教育,存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大学语文到底应“教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教”。基于语文课程论的视角,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课程要素;基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讲解、操练、体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恢复开设已有十四个年头了。南京大学首先于一九七八年开设此课,由此“大学语文”以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铺开。这说明“大学语文”的恢复是必要的,也是深得人心的。但“大学语文”的建设还不够完备,不少问题尚值得研究。这里仅就个人的一点体会,谈谈对“大学语文”教材(《大学语文(修订四版)》,以下“教材”均指此)和教学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王路成  王沁洁 《文教资料》2021,(3):105-106,99
作者结合多年大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和探讨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相互融合的有效教学实践,积极践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新理念,铸魂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备多功能的文学优势,教学的可塑性较强.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功能进行整合、定位,阐释了大学语文“大语文”功能的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实现“大语文”功能的根本途径,力求使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走出单一化、工具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大学语文》的现状出发,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认为应该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即“单篇欣赏与专题教学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贯通”、“平面化到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将有助于改变《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