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兰英 《青年记者》2012,(20):108-109
题解"娱乐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中,娱乐的解释有二:一是使人快乐或消遣;二是快乐有趣的活动.即凡是能让人追求刺激、满足好奇心、丰富情趣的人、事、物皆可成为娱乐之源.  相似文献   

2.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娱乐"是"使人快乐"或"快乐的活动".娱乐经济,就是制造快乐、使人快乐的经济.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人们乐意为快乐慷慨解囊.美国好莱坞、日本任天堂、香港娱乐圈,早就把快乐当作产业来经营,利润之丰厚,让人惊叹!日本经济的20%都是娱乐业中的电子游戏产业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大家一提起游艺节目的名称,往往就会与“快乐”、“欢乐”、“幸运”等字眼联系起来。因此也就有了“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幸运千万家”之类的众多名称,感觉唯有如此,才能扣题,才能反映出节目的游艺性。结果变来变去,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回顾《萝卜白菜》的起名过程,我们也有过“快乐”、“欢乐”的阶段,甚至陷得很深,从“快乐陷阱”到“快乐天堂”,从“快乐大巴”到“快乐季风”,很难冲出“乐”的陷阱。在多次的碰撞中,又从“快乐”进入“超级”,其中包括“超级释放”、“超级大玩家”、“超级大冲浪”,最后还有“幸福快乐”、“没事就乐”等等。似乎都没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名称境界。也正在山穷水尽、进退维谷之时,我们有了“各有所爱”的启示。其实,任何一档电视栏目的播出,都不可能让所有的电视观众叫好,也只能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不就是最好的栏目名称吗!  相似文献   

4.
谢智 《青年记者》2016,(20):62-63
电视真人秀受宠元素分析 (一)真人秀电视节目最主要的媒介功能是给大众带来快乐消费,娱乐电视观众,相对于一些严肃和程式化的带有浓烈政治传播教育引导意义的电视节目而言,综艺真人秀节目轻松随意、表达空间大.真人秀节目在娱乐观众,满足人们“求真”“求实”“求乐”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给电视观众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生活常识.就这种意义上而言,电视真人秀成为普通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5.
于燕枝 《声屏世界》2011,(12):53-54
品牌策划专家沈志勇曾说:“19世纪的营销是想出来的,20世纪的营销是做出来的,21世纪的营销将是玩出来的。”这里的“玩”指的是娱乐营销,即借助娱乐的元素或者形式与整合营销的精神和规则,通过精心为顾客设计的娱乐体验来吸引顾客,实现促进顾客消费的目标.建立起忠诚客户群。娱乐营销的引爆源于让全民参与的“选秀”运动,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到《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  相似文献   

6.
于都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05,(10):12-1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了抵制新闻低俗之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媒体陷于低俗泥潭难以自拔,巧打低俗“擦边球”以遮人耳目.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媒体把贴近受众与媚俗的“娱乐化”等同起来,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夺受众的新法宝,视为取胜市场的灵丹妙药。报纸纷纷争“软”,电视竞相比乐,电台抢着搞笑……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批高举“游戏”大旗、以娱乐为宗旨,吸引百姓参与的综艺节目成为荧屏热点。其中最为红火的当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中央电视台的《城市之间》。《快乐大本营》定位是文艺与游戏相结合,《城市之间》是从法国引进的大型趣味体育竞技节目,总体来说这类节目就是“输送”快乐,让观众开心。  相似文献   

8.
毛豆负责卖萌,贵图子负责发呆,这对新生代母子就是史上最搞笑的呆萌二人组。年轻妈妈的画笔就像一台高效能的摄像机,只为捕捉儿子令人捧腹的瞬间而存在,浓浓的母子亲情在这部“母子真人秀”绘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贵图子和毛豆亲身体验着自己所制造的快乐,母亲贵图子把它画了出来,于是便有了独乐乐之外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的众乐乐。母子间美好的时光记忆,温暖、真诚的笔触,童趣可爱的图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宝宝纯真快乐的成长足迹,让人在捧腹之余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相似文献   

9.
一、体育新闻娱乐化概念所谓的娱乐在《现代汉语大辞典》当中的解释则为快乐、消遣之意,也有解释为快乐有趣的活动。国外针对娱乐的解释则是指人从精神层面得到的一种愉悦感,如著名的英国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所讲,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把人从常规中解放出来,消除了文化的紧张与拘束。因此,体育新闻娱乐化则是大众传媒在对体育新闻的报道与传播中,加入一种娱乐化的元素的报道方式。但是随着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娱乐化开始逐步的出现偏差,如万晓红认为,当前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大众传媒在对体育新闻进行报道时,关注的焦点不是时间的发生、结果,而是将更多的精力耗费在运动员花边新闻的炒作方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使很多人深感忧虑,本文试图通过列举体育新闻“娱乐化”对体育媒体、观众和社会的积极意义,解释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大行其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选秀节目近年来不断花样翻新,占据着娱乐荧屏的主流.虽然时常背负着节目娱乐化的批评,但《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红歌会》等平民选秀类节目,依然赢得掌声如潮,成为当前电视娱乐的标杆.惊涛拍岸之际,大众传媒如何面对呼啸而来的全民娱乐总动员时代?受众: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当代娱乐节目的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3月央视《综艺大观》的开播.1996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一炮打响,成功引爆电视娱乐节目狂潮,“快乐哲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12.
李献杰 《大观周刊》2011,(40):146-146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巧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创设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素材、幻灯片、flash动画等情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乐知者。而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则应该是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地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课堂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一场由电视湘军激情导演的娱乐风暴——“超级女声”,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电视湘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娱乐的巨大魔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电视湘军娱乐化①现象入手,从价值定位及内部机制等方面,探寻电视湘军成功的规律。一、娱乐化是电视湘军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竞争力1、频道定位娱乐化。早在《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一炮走红之后,其他省级电视台还在纷纷效仿中央台办“严肃的新闻综合台”之际,电视湘军就开始思考频道定位问题,在90年代末湖南卫视就打出了“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招牌,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锁定青春”、“…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称我们的时代已进入“娱乐化”时代,也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泛娱乐化”时代。有文化含量高的娱乐,也有低俗的娱乐;有深刻的娱乐,也有浅薄的娱乐。不管怎么说,在当下,娱乐看起来是无孔不入,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现象。敢为天下先的电视人似乎也嗅到了观众对娱乐的需求,《快乐大本营》、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上半年,湖南卫视把《超级女声》推向全国,产生了不凡的效果,成为继《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后,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三个娱乐品牌。在中国各省级电视台开始萌发频道定位意识时,“快乐中国”的定位在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省级卫视竞争中,开创了一条品牌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湖南卫视凭借“快乐中国”的旗号,创造着辉煌。但同时,又在娱乐与电视媒体社会责任之间品味着失落与无奈。  相似文献   

16.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娱乐,本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一部分。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娱乐的解释非常简单:使人快乐。谁不愿意快乐呢?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的娱乐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对轻松活泼的娱乐节目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由此,娱乐节目成了近些年电视界一个普遍而显著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声屏世界》2009,(6):68-69
如今,多家电视台都暗中在娱乐节目上较劲,甚至都不约而同地打上了“快乐”或者“益智”的标签。“快乐”与否,置身其外难作判断,现场的观众倒是很“快”地都“乐”了起来,而是否“益智”,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观众。且看这类将“益智游戏”贯穿始终节目是如何“益智”的。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大观周刊》2012,(38):300-300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基本的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受,能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而且能在唱唱、跳跳、玩玩和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音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字丰富多彩,底蕴深厚。有的一字多义(如“材”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解,“作”字有七解),有的一义可用多词;有的不同字,同音不同义(如师傅的“傅”、付款的“付”),有的同字,不同音不同义(如快乐的“乐”,音乐的“乐”,作姓氏用的“乐”),诸多情况,不一而足。如不仔细领会辨析,很容易发生误用,甚至闹出笑话。现就日常阅读所见,列举一些经常发生的用词用字差错,作些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