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安排的"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思考·练习"的内容,弄清每一道题的训练意图;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有机渗透"思考·练习"的要求,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内容;课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思考·练习",巩固语言文字训练的成果。下面,我以第七册教材为例,就用好"思考·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突出读写训练重点该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单元的讲读课文《高大的皂荚树》的"思考·练习"…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和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了解和把握大修订语文教材中课后“思考·练习”题的变化特点与变化意图,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必将促进新课标的落实和课改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这是因为课后的“思考·练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和当今新的教育理念,提示了教学的思路和教改的方向。现就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课文课后“思考·练习”作分析与探讨,供老师们备课、教学时参考。一、“思考·练习”题变化的内容与意图第七册第四组课文与其他组…  相似文献   

3.
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本年段、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的。笔者认真地剖析了《丰碑》一课的“思考·练习”题,认为它起着点明教学重点、难点、提示教学思路和指导学法的作用。故以此为凭借,设计这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大纲”已为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必须分层次落实具体目标。当然实现总体目标的层次很多,这里就课后“思考·练习”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性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有的放矢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后“思考·练习”就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准绳,如果离开了“准绳”,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就会加大,交给学生的知识就会支离破碎。就一篇课文而言,如果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认真领会了《教参…  相似文献   

5.
围绕“思考·练习”进行教学设计——《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建议□湖北省教研室萧惠珍课后“思考·练习”体现了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思考·练习”是编者针对本年段、本组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起着点明...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语文教材每课后的“思考和练习”中,常有“如何领会这一句的深刻含义”这样的思考题。对这类题,我们感到很难引导学生去思考;有些答案,备课中老师们也众说不一,例如初中第五册《二六七号牢房》一课后的“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学习》一课后的“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这  相似文献   

7.
统观全部小学语文教材,课后设计的《思考·练习》给我们教者钻研教材暗示了五条线索.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按编者指出的线索钻研教材,组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五条线索可以归纳为:  相似文献   

8.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对老师的教学思路也起到了提示作用,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课后思考练习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本着“少做题,多读书”“、多积累,会运用”的精神,练习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笔者试图通过人教版修订版教材第九册和课标本教材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后思考练习先作个对比。  相似文献   

9.
课改新论作文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究郭根福1·4谈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朱家珑2·4新课程背景下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方式朱建国3·4教材评介解读编写意图优化教学策略——人教版实验教材《我的发现》教学谈曾扬明2·7从课后“思考·练习”看阅读教学——从《威尼斯的小艇》课后“思考·练习”说起曾扬明7-8·5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上”编排特点林润生7-8·8教学评论提升语文课程人文教学的品质杨雪莲7-8·10精品赏析清溪瘦水自成韵——特级教师贺成金《跳水》一课教学赏析贾宪章2·10靳家彦《给母校的建议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一定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训练什么,如何训练?义务教育教材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下面以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的《颐和园》为例,谈谈怎样借助课后思考练习题,来组织课堂教学,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一、借助思考练习1,理清思路思考练习1要求按原文填空。只要完成了这一题目,也就弄清楚了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  相似文献   

11.
凭借教材改革教学福建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国炎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就课后“思考·练习”来说也有很大的改进,它提示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体现了学习课文的要求。讲读课课后要求由思考题和练习题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仇建春 《考试周刊》2009,(16):159-160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后思考与练习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不为广大师生所重视,教师不引导,学生不关注。然而,课后思考与练习真的没有价值了?其实,它对我们把握教材知识点,解决教学重难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它。  相似文献   

13.
杜朝晖 《辽宁教育》2001,(10):33-34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引导教和学的思路,与课前的“预习“共同反映出每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把“思考、练习“中的要求纳入自己的备课内容之中,帮助自己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并以此来反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理念、编写意图的具体体现。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课后"思考·练习"的设置上有较大突破:练习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是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凭证。有效落实"思考·练习"不仅有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学生消化基础知识,实现知能转化,形成语文能力。因此教学实践中落实课后"思考·练习",优化语文作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当今语文学科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语文教师普遍重视的是挖掘课文意义,而对"思考·练习"不够关注,处理不够慎重。由于对练习系统缺乏深入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课文后练习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课后练习设计是教材编写者对课文的精心提炼,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后文练习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参考,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将课后文练习融人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优化备课思路,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不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文后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者针对本年级、本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课后“思考·练习”,我们便可以看出文后“思考·练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考题,二是练习题。其中“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重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  相似文献   

17.
我教《新型玻璃》□江西伍全刚《新型玻璃》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备课时,我重点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常识性课文上成一堂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语文和学科学较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如何把“思考·练习”的内容穿插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把作业放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课后...  相似文献   

18.
今年秋季小语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和作文训练有了较大变更。它是依据新的教学大纲设计的,其主要特征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途径由繁变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明显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张扬有了全新的体现。 课后思考·练习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认识课后思考·练习的编写意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怎样认识思考·练习的由繁变简?变更前的思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引导教和学的思路,与课前的“预习”共同反映出每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会把“思考·练习”中的要求纳入自己的备课内容之中,帮助自己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并以此来反馈教学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新版第十一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在原十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  相似文献   

20.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课后均设有"思考·练习"。它制题精,扣文准,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选用"思考·练习"导学,有助于克服课堂教学常常偏离"重心"的现象,使学生读得畅、议得深、练得精、记得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