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激励优秀人才,打破长期以来分配中存在的铁饭碗、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状况,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江苏民办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改革的角度出发,对岗位津贴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与对策,供民办高校的领导者与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中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中的问题、岗位设置问题、岗位津贴的级差问题、学校内部分配的矛盾、岗位津贴制度的规范性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推行岗位聘任制度的4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提高了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更带来人事管理体制和思想的变革。本文在分析其成效的同时,更关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讨论了该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境,提出通过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者的良性互动,为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答辩时间2005年5月岗位津贴制度是中国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组织特点和战略发展需要第一次自主设计的一种薪酬制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是想达到“提高水平、拉开差距、强化岗位、淡化身份、竞争上岗、优劳优酬、绩效为主”的目的。本文综合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用问卷调查获取高校教师两个年度的工作业绩数据,分析了影响岗位津贴分配的因素,检验了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对教师工作业绩的激励效果,把教师对岗位津贴的满意度作为岗位津贴收入对教师工作业绩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进一步验证岗位津贴收入对教师的激励效果。通…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是教职工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武汉地区高校特别是武汉大学的改革情况,阐述了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作用与影响,探索了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向优秀拔尖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校内分配办法,充分发挥了岗位津贴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6.
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带来了高校教职工收入的实质性增加,更带来人事管理体制、思想的变革。本文在分析其成效的同时,更关注其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进而讨论了该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境,提出通过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者的良性互动,为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2003年底,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课题组对全国99所高校教职工收入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在高校教职工收入结构、水平、差异和经费来源、教职工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等方面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数据和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下一步高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这次发表的是该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调查综述、单位统计数据分析、个人调查问卷分析、结论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理性评析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包括用人和分配两个方面,“聘任制”已成为高校用人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分配方面,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逐渐成为高校校内津贴分配的主要形式。尽管新时期的高校薪酬改革较好地配合了教师聘任制,激励效果明显,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通过薪酬的分类实施、合理的参照体系、弹性化考核以及职业淘汰与保护等改进,无疑会对教师的未来行为具有更大的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深入开展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大形势下,许多高校于2000年前后实行了竞聘上岗、校内岗位津贴制度。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对于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建立公平竞争、相互激励和相互约束的机制,突出岗位、职责和业绩在分配中的作用,以及在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等方面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1.促进了教职工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下,由于工作任务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们对质量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影响深远,广受关注的改革。为了总结近年来这项改革的经验,分析研究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广大教职工对工资政策和工资制度改革的想法和要求,2003年底以来,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课题组对全国99所高校教职工收入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在高校教职工收入结构、收入水平、收入差异和经费来源、教职工对收入分配问  相似文献   

11.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这一新的分配理论,标志我国在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如何正确实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如何正确对待新的分析制度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相对加大问题的认识上仍存在分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寒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4):119-119
一、国家工资的调控职能弱化随着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力的扩大,教师的收入来源不断增多,除国家工资外,还有校内岗位津贴、地方补贴、住房补贴、出勤补贴、奖金等,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家工资在高校教师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一般仅能达到1/3左右。职务职称越高,国家工资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越小。因为收入来源较多,各高校的统计口径不一,每年的工资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各类社会保险的征缴上报基数不一而足;另外国家对基本工资外的其他收入如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地方补贴、科研及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等信息掌握不够,减弱了对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的…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和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它无论是在用人制度还是在分配制度上都引起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大大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当然,岗位津贴制度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是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白瑜 《神州学人》2002,(9):20-20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有别于其他的人才计划,是集选才、引才、奖励及支持四个层次为一体的人才引进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力带动了高校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已成为高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的主渠道。同时,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打破了高校以往“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为高校人事及分配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制,为普遍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带了个好头。可以说,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0万元津贴的大胆创新,就没有现今全国高校普遍实行的岗位津贴制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学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在传统学科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精神,我校在2001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实行全员聘任,建立健全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体系,制定了《河北经济管理学校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及11项配套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降低高校岗位津贴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项配置高校资源的有效手段,在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等方面,岗位津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作为高校深化改革的新举措,岗位津贴毕竟还不完善:岗位津贴制重约束轻创造,重分配轻效率,重眼前轻长远;岗位设计时重视重点岗位轻视一般岗位,聘任时重视岗位要求轻视个人感受,对人的评价重视量化轻视综合评价,重视物质奖励轻视精神奖励,等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指导思想有偏颇;二是对高校特点认识不足;三是对津贴本质认识不清;四是对实施过程的复杂性研究不深。因此,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岗位津贴制度已成为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一项提高教师待遇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意义以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高校岗位津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议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岗位津贴制度作为一种薪酬制度,在设计中必须 考虑各种影响薪酬分配的因素,把握各种因素在薪酬 分配中的比重。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吸 引和留住人才,激励员工发挥才能,是薪酬制度设计的 根本目标。高等学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后教师的待遇 有了大幅度提高,使高校教师的待遇具有了外部竞争 性,稳定了内部骨干教师,吸引了外部优秀人才,促进 了学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但在组织绩效得到明显 提高的同时,岗位津贴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还比较有限, 这里既有岗位津贴作为物质性激励物本身的问题,也 有高校教师工作特点和产出规律的问题,但同时也有 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本身的问题。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 结果,对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薪酬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薪酬制度中长期改革须规避低效与无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以来,高校开始全面实行的以岗位津贴为 代表的新的薪酬形式,较大程度地拉开了收入差距,体 现了基于效率原则的优劳优酬、绩效取酬。就高校建构 现代薪酬制度而言,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全面开启了高 校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实践,并为 之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型岗位津贴制本身存在重约束轻创造、重分配轻效率的缺陷,加之高校在实施过程中重视重点岗位、重视量化考核、重视物质奖励、倾向于维持静态平衡等原因,使岗位津贴制在高校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影响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忽视软环境建设、人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下滑、财力难以负担等问题。从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的指导思想、高校的特点、岗位津贴制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强对高校自身特点及岗位津贴制的研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动态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