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4种Schiff碱锰(Ⅱ)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合锰(Ⅱ)及水杨醛缩苯胺合锰(Ⅱ).并用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加以表征.以这些锰(Ⅱ)金属配合物作为仿加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催化环氧化2-辛烯,讨论了配体结构、pH值变化、反应温度等对催化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齿铜(Ⅱ)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与硝酸镧(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d-4f异金属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2Ln(H2O)(NO3)3(Ln=镧(1),铈(2),镨(3),钕(4),钐(5)),其中Saltn为1,3-丙二胺缩双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失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表征。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钐(Ⅲ)离子与两个双齿铜配合物、两个双齿硝酸盐离子和一个水分子形成九配位构型。形成三核铜(Ⅱ)-稀土(Ⅲ)配合物后,配合物的荧光显著降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为其他类似的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会被应用于荧光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单核Ni(Ⅱ)大环配合物和Gd(Ⅲ)-Ni杂核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杂核配合物4-300K磁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xmT值随温度(T)降低而增大说明配合物分子内Gd(Ⅲ)和Ni(Ⅱ)之间可能呈铁磁性偶合.  相似文献   

4.
以姜黄素、碘甲烷和四氯铂酸钾为原料,制备了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经红外、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构.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循环伏安法(CA)测定其与DNA作用.结果显示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氮、硫原子的新型氨基硫代甲酸螯合树脂(PADC),并与CuCl2溶液作用形成PADC-Cu(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利用热失重-差热分析研究了热稳定性的变化,并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PADC-Cu(Ⅱ)/Na2SO3体系引发VAc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PADC的合成方法简单,功能基转化率较高,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DC-Cu(Ⅱ)/Na2SO3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发VAc聚合.  相似文献   

6.
新型L-半胱氨酸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合成了一种新型铜基氧化酶模型化合物-L-半胱氨酸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并能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L-亮氨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000~40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8.
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纹香茶菜plophenthoides(唇形科)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三种结晶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的测定,确证结晶Ⅰ为β—谷甾醇(β—sitosterd),结晶Ⅱ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结晶Ⅲ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磷酸盐(C16H16N4)(H2PO4)2(H2O)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品系,P21/n空间群,a=0.703 1(5) nm,b=1.774 3(13) nm,c=0.846 9(7) ...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Cd(Ⅱ)配位聚合物,{[Cd(bix)(nip)·H2O]·0.25H2O}n,其中,bix=1,3-双(咪唑基-1-甲基)苯,H2nip=5-硝基间苯二甲酸.实验使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拥有44.62拓扑的单节点...  相似文献   

11.
以氯亚铂酸钾和自合成的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铂(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多种物理手段表征了钯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低自旋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中离域π键和螯合环的形成使Pt-N键加强,配合物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用2,4-二羟基苯乙酮合水杨酰肼配体系列化合物来处理水稻幼苗,分析它们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对抗氧化酶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生物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浓度为0.1~100 ppm时能促进细胞的活性;SOD酶和POD酶活力测试的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浓度为0.1~100 ppm时对两种氧化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化合物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对水稻幼苗SOD酶和POD酶的活力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荧光黄-Co(Ⅱ)-十六醇体系可逆热变色复配物.用DSC、IR光谱对该体系的变色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金属离子用量及熔剂化合物对热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溪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黄草Plophentholdes(唇形科)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三种结晶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的测定,确定三种结晶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个新的Schiff碱大环配合物NiL(SCN)2·H2O(L为5, 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6.
以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大环配合物LCo[Co(SCN)6]0.5.H2O(L为5,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钴(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新颖结构的配位超分子[Mn(phen)2Cl2]·C6H5COOH.对化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将化合物连成了2D无限结构.对化合物的UV-Vis-NIR光谱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化合物的SIS在300~6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SPV),而且SIS响应带与UV-Vis-NIR光谱的吸收峰是一一对应的.化合物的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和表面光电压相位谱的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型半导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乙二胺与丙烯腈的相转移催化亲核加成及Raney Ni催化氢化反应合成有机多胺化合物N,N,N',N'-四(3-氨基丙基)乙二胺,讨论了影响反应收率的主要工艺因素.标题化合物及其中间产物经多种谱学手段表征确证.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个新的离子型化合物[Fe(CN)6·(PhCH2NC9H7)4·KCl·H2O]·5H2O.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068(7)A,b=11.139(7)A,c=14.837(9)A,α=76.724(8)°,β=81.499(8)°,γ=68.537(7)°,V=1652.9(17)A3,Mr=1275.74,Z=1,Dc=1.282Mg.m-3,F(000)=668,吸收系数μ=0.391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623,wR2=0.1582.化合物的基本单元是由4个(PhCH2N+C9H7)离子、一个[Fe(CN)6]4-离子、一个水合氯化钾分子及5个水分子组成.由结构分析结果可知,[Fe(CN)6]4-通过氢键相互联接,而(PhCH2N+C9H7)和[Fe(CN)6]4-离子是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镍的二价配合物,并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3c1,晶胞晶胞参数为:a=11.9404(8),b=11.9404(8),c=17.087(2),V=2109.8(3)3,Z=4,Dc=1.389 Mg/m3,F(000)=924,化学式C7H26N7N i O1S1,化学式量为317.7.中心镍离子与3个乙二胺的六个氮原子配位成一个变形八面体结构.同时,晶体中含有没有配位的逆硫氰根离子和水分子.配合物结构单元的分子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接,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