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主题】:认识自己的快乐【目的要求】: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快乐的情绪,并学会创造自己的快乐。【设计理念】:小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已经能够比较明确地分清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寻找出引起某种情绪的刺激。因此,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寻找情绪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寻找和留住“快乐小精灵”,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快乐,并引导他们用行动调节和保持快乐情绪。【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活动准备:1.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使自己快乐的事。2.准备10个“双面人”道具。3.准备几盘“快乐音带”。4.准备几张…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理念】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起着信号的作用,人们通过喜、怒、哀、乐、惧等基础情绪交流彼此的思想、愿望、需要和态度。小学生认识情绪的水平较低,不善于体察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易冲动、外露、可控性差等情绪特点。掌握转化消极情绪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情绪的体验和自知,初步学会调节情绪,拥有保持积极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情绪变化较为激烈,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他们很容易陷入某种负性情绪状态难以自拔。因此,有必要帮助他们主动觉察、理解和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本节课通过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帮助学生接纳情绪,明白愤怒、悲哀、恐惧等负性情绪也具有积极意义,学会用积极思维调节和管理情绪,从而与自己的负性情绪和平相处。  相似文献   

4.
太好了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了解消极情绪的调整方法,通过调整认知,改善情绪。 3.帮助学生从小学会调节生活中实际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5.
【活动理念】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 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帮助学生恰当、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小学生从高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 情绪体验丰富, 但过度敏感, 容易冲动。当愤怒情绪指向自己时,容易自我伤害,指向他人时,容易攻击他人。本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愤怒,掌握合理表达愤怒的方法,学会有效管理情绪,减少愤怒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的独特性,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2.通过活动指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活动过程】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  相似文献   

7.
天生我才     
正【活动目标】1.帮助成员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更好地悦纳自我;2.通过同伴间的赞美,学会欣赏他人;3.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活动场所】学校心理活动室。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情绪体验变得更加丰富的时候,这些不同的情绪能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可是有些学生缺乏对情绪的正确认识,认为“高兴”“快乐”这些积极情绪是好的,“愤怒”“悲伤”这些消极情绪是不好的,他们无法看到消极情绪可以给自己带来成长。本节课通过情绪故事分享和小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引导他们发现每种情绪都有其积极面和消极面。  相似文献   

9.
【预期教学效果】1.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快乐、美好是离不开家人、老师、同学等身边的人和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的。2.通过学习,懂得感恩,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并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他人着想,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通过"自画像"和"自我反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独特的一面。2.让学生能从他人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己。3.通过活动,学生能了解每个人存在的独特性与价值,并进而肯定自己、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圆梦明天     
【设计意图】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考试观念,培养自信、愉快的心境,正确对待升学,从容不迫应对高考。【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考,克服情绪涣散或考试焦虑,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2.通过技术体验,引导学生舍弃一些消极的有局限性的想法,适度调节考试前后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绪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活动目标】1.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含义,理解认知对情绪产生的重要影响。2.学会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3.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能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认识他人     
【活动意图】接纳他人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进一步延伸。本活动设计的重点,旨在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活动一:我的人际财富图【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现有人际财富的状况。2.对自己的人际财富进行必要的整理。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背景】四年级学生对情绪的认识不充分,会在遇到使人生气的事件时,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同时缺乏合理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从而容易爆发过于强烈的情绪,这种不加以调节的情绪发泄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甚至自我意识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愤怒,合理有效地调节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自我意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快乐的脚步     
【活动目标】 1.了解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发现、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活动形式】游戏法、心理测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等。  相似文献   

16.
【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能够把自己的烦恼大胆说出来,表述清楚,语气、语调适当。2.耐心倾听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并听出对方烦恼的主要内容和原因。3.运用"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他人排解烦恼。【教学重点、难点】1."会说":有烦恼敢于与别人交流,并能够清楚表述。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理念】本课例抓住"情绪"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自己围绕情绪去发现、探索和思考,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激发学生通过文字理解、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创意发挥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情绪及种类,并学习如何调整情绪、合理宣泄情绪。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讨论、比较和活动中了解不良情绪的危害,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并学会帮助他人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积极健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佚名 《高中生》2008,(13):49-49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使人觉得郁闷不安。以下几种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快乐。  相似文献   

20.
【活动理念】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更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存在着负面体验,他们觉得学习是枯燥的、无奈的,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压力。本课通过绘画,让学生直面自己对学习的感受;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寻找与学习相处的最佳态度和方式;运用冥想强化学生与学习相处的快乐体验。帮助学生以阳光般的心态与学习快乐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