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丽 《天津教育》2022,(4):44-4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言承载着文化,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是一个了解和掌握欧美国家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有效的教学环境中使得语言与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方法,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从而克服思维定势和文化偏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语言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掌握语言知识 ,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英语语言的主要技能。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语言基础的提高 ,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阅读技能的掌握。本文主要讨论在英语教学中 ,如何加强词汇、文化、阅读技能的教学 ,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课改的进行,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的内容增加到英语教学中来。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一、如何进行文化教学1.渗透文化意识,比较文化差异众所周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了解和理解英语形成了阻碍。英语教学也不只是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还包括对语言背景也就是文化层面的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习以及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在进行交流过程中掌握渗透文化的技能。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有效地导入到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文化的理解,来促进对语言的学习,进而保证所学语言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黄竞 《中学教学参考》2012,(13):125-125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应用能力较差。中职学校教育突出的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以实用性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好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的关系,以加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在传授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扎实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西方古典文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对构建合理的文化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是通过不断地视听说来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要想掌握一种新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其相对应的文化。英语教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但这个过程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该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知识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的运用中得以体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技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广泛接触各类词汇、语言现象、文化知识等的窗口。现有教本因为身负考试的职责,教师难免在阅读教学中过分挖掘语篇中的词汇和语法,过于细读,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排斥的心理;同时课本的阅读,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学校在多方研究和不断探索中发现:英文绘本图文并茂,易于学生借助其推测理解词义和故事情节;语言精练生动,易于学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意识的渗透,是现代英语教学的新思路,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平台,可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了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前提下,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际和思考,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英语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是英语语言,因此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要通晓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重语言知识,轻文化内容的授课模式一直主宰着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然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和这一目标背道而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遭遇理解障碍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把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显得迫在眉睫。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不失为文化教学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3.
潘淑梅 《新疆教育》2012,(18):111-11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学生获取信息,打好各方面语言技能的重要渠道之一。阅读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及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占重视阅读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及其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爿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表达美,并由此在英语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在中学学习英语之后,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掌握知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参与实践,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际理解学科渗透教育是以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视野。国际理解是对异文化的认知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本身就传递着外语国家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美国中小学的国际教育实践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基于美国两例教学实例的分析,试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为一名语言,是打开世界文化的钥匙。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不仅关乎英语技能的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小学教育处于整个教育阶段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而英语作为语言工作,在学生幼年就为其打好基础,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而且对于其今后的学习起着促进作用。英语歌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气氛活跃、兴趣高昂的学习气氛,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更积极、更灵活地掌握英语知识。本文探讨了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叶冬 《华章》2012,(10)
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为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中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和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变得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特性决定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忽视文化的教育。西方文化被呈碎片化,中国文化则几乎完全缺席。教学双方都要增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中西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深化中西文化知识,培养文化包容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为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中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和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变得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