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这一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音乐是听觉艺术,良好的聆听习惯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一年级是小幼衔接的关键阶段,是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初步建立音乐要素概念的重要时期。为了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音乐听力,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音乐审美感知是指主体以审美的状态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过程,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规定的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有利于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升音乐品鉴能力,但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文章以《蝉之歌》的教学为例,从微观角度引领学生深度赏析和体验音乐作品之美,讨论了几种有效的策略,以更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3.
朱世明 《学周刊C版》2023,(30):148-150
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素养和能力的关键载体。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音乐鉴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将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立足于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项要素,从甄选鉴赏教学内容、创新鉴赏教学方法和组织鉴赏教学活动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研读课外资源、解析音乐问题等的过程中,转变音乐课程的学习态度,形成和增强音乐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基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而生成的情感与认识共存的精神活动。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音乐审美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审美为核心,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体验音乐情绪、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音乐爱好,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仇丽红 《科幻画报》2023,(3):203-204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执行,教师积极践行生本理念与人文思想,自觉培养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切实提升初中生的艺术素养与美育成长。因此,教师立足核心素养的概念简介,积极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核心素养与审美感知培养的契合性,并详细总结核心素养下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的培养路径。这样,教师就可以为初中生的审美感知提供一个有设计、有指导、有目标、有体验、有效果的快乐化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初巾音乐教学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足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中音乐教学,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和团队的集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波 《儿童音乐》2011,(3):43-4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学科,是音乐学习和训练中的必要环节。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一般都比较注重基础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其对于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音乐审美中,感知、体验、表达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本文试图以音乐审美层次递增的角度探讨新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理念,使之能从单纯的视听技能训练提升到对音乐感知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带着体验与欣赏的方式感受音乐并进行学习和训练,改善学生们对于学习此课程乏味、畏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中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学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积累审美经验、表达审美个人情感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从音乐要素入手,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建立联觉体验,引导学生积累审美经验;从音乐表现入手,激发学生审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92):154-156
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感知、欣赏与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文章基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现状,提出具体教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还能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个人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鉴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的关键.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效....  相似文献   

14.
赵丽莉 《考试周刊》2015,(13):178+165
感受和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音乐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融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音乐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音乐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反应及学生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它既包含基本的音乐听觉、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同时还包括读谱、听音、节奏、乐感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音乐素养是学生身上彰显的灵动学习表现,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具有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音乐的主要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音乐规律和学习音乐的技巧就结束了,而是要做到将音乐教学转变为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对美的感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的教学宗旨就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实现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7.
郑惠 《辽宁教育》2024,(3):76-79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音乐核心素养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要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教师应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针对如何更好地完成“听赏与评述”这一学习任务进行研究。教师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探索更好地引导学生听赏与评述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范本,大多篇章蕴含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以及结构美等特征,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让学生道德情操高尚,审美情趣健康,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鉴赏能力。一、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中,感知能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发展,由单一的教学方式到积极引用乐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以及对音乐的感知。深入分析后,民族性、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即兴性、大众性成为主要特征。在应用时,还要适当加入竖笛的学习与练习过程,促进学生在享受音乐课堂"美的历程"的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围绕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展开了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音乐感知能力涵盖旋律感、节奏感以及音高辨别能力等,是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和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学课堂的首要任务.尤其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音乐学科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