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29元内容简介:"学习偏科是怎么回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撒谎是为了什么?"……遇到了这些问题,作为教师或家长的您是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的?您能处理得当吗?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围绕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结合大量的案例,多角度地介绍并运用相关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戴老师,你的儿子又和同学打架了。""阿戴,我又看到你的儿子站在办公室里了。"几位同事看见我时,都纷纷地对我说。唉!这孩子怎么又惹事了,回家一定要挨打,我的火气又上来了。可理智很快让我冷静下来,我想其中必有原委。放学铃声响了,儿子耷拉着头走到我身边。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怎么,今天不开心?是不是又不乖,挨批评了?""做错事没关系,只要能改正,能汲取教训,还是好孩子。"我这样说道。然后便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家长》2013,(4):5-5
近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小学给学生颁发了“黑白奖状”,除了奖状的右下角盖着学校的红色印章外,奖状通体是黑白色。某学生家长表示:“本来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奖状回来,做父母的应该挂在墙上鼓励孩子,可看着墙上黑白色的奖状,怎么都闹心。”  相似文献   

4.
上小学的孩子大都要经过一段特殊的心理变化时期,即逆反心理期,此时的孩子不听话、不好教育。但经过摸索,我发现,逆反心理用得巧,反倒能对教育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是一名教师,有一次上新课时,我想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先自学。可怎么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呢?按照前一天晚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在特殊的疫情时期,还是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免疫力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强大的免疫力能让孩子少生病,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尤其在身体健康方面,孩子时不时出现的"小病小灾"总会让妈妈们担心不已:"孩子很容易感冒,是不是免疫力太弱?""孩子过敏,是免疫力太差吗?""孩子总腹泻,是不是和免疫力弱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转眼间,我已从事幼教事业三十多年了。现在是一名幼儿园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经常有老师问我:你有什么成功经验?我总是笑着回答:因为我爱孩子,我能牵着蜗牛一起走。曾几何时,我也迷茫过,甚至抱怨过:"这么简单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看,你把颜色都涂到哪里去了?""你的动作怎么就和别人不一样呢?""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相似文献   

7.
同事吴玲的儿子不仅学习好,而且很懂事.我们单位的同事都羡慕吴玲,常问她:[你怎么教育的孩子?介绍介绍经验!:[每逢此时,吴玲总是莞尔一笑:[要想教出好孩子,先要做个一懒妈妈]才养勤快儿][信不信由你![见大家半信半疑,吴玲开始细道缘由.……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家长,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同事们都已为人父母,大家在一起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问题。我的儿子比较聪明懂事,小小年纪就认识不少字,读了不少书,大家都有些羡慕,便问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能不能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绝招。我笑着说:“没什么绝招啊。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的孩子也有他的聪明和能耐,你只是没发现、没  相似文献   

9.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这一年,小班新生入园,区内的同事说想看看应彩云怎么带小班的开学,于是,9月2日,我就开放了半日活动。一早,孩子来到我创设的情景里玩角色游戏。玩着玩着,东东搬起饮水器  相似文献   

11.
钱永飞 《江苏教育》2006,(1A):20-21
但凡懂一点教育的人都能想象得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多大的作用。可是,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对于教育对象的家庭教育问题.常常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我便经常听同事们抱怨:到底是乡镇啊.我们家长的素质如何跟城市比?所以我们的孩子不如城里孩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2.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3.
对孩子而言,童话里的境界永远是最美好的。我们的教育,是否应当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童话?——题记和我的同事们曾经探讨过这样的话题:如果说我们该做什么指向的是教育良心,我们能做什么指向的是教育现实,我们想做什么指向的是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生管理是多方位的,但激励永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学期,面对新人新集体,我将坚持强化对学生的精神培育。小时候,散学典礼开过,一群孩子扛着小板凳,欢呼着、追逐着往家赶时,有三好生奖状的孩子都是特别的骄傲,沿途乡亲也似乎受到感染,会要过奖状高声的朗读一遍。家长们更是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站到门口迎接孩子,转过身就齐心协力将奖状贴到家中最醒目的位置上。看!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光  相似文献   

15.
乔蔚 《河南教育》2006,(1S):36-36
唉!现在给学生排座位真成了大难题。新学期开学前,我已经接二连三地收到领导、同事与亲戚朋友打的招呼,要求我在排座位时给班上有些同学以特别照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座位,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思,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托的关系都托了,我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他们望子成龙,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特殊的关爱呢?但是,班上每年都有近一半学生托人说情要求照顾,班主任哪怕绞尽脑汁,依然免不了顾此失彼,惹得学生与家长都有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盲童、聋童、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他们虽然特殊,但也是父母的宝贝。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能成长得更好。那父母应该怎么调整好心态去面对这样的特殊孩子?有些话,我们想对父母们说  相似文献   

17.
唐子惠 《教育》2011,(10):26-27
从孩子五六岁起,有关性的问题就多了起来。"我是怎么来的?""那条狗狗为什么骑在另一条狗上?""那个大肚子阿姨肚子里装的什么?"……各种有关性的问题,让人  相似文献   

18.
雷辉志 《家长》2014,(4):44-45
正如果我们都希望孩子每一天的学习成果都能变成谁也带不走的扎实能力,我们就更应该耐着性子,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每一个未知的知识领域。有个同事最近早餐经常吃馒头,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她:"是不是这家的馒头特别好吃,不然怎么常看到你买这家的馒头呢?"同事听了微笑地点点头说:"你说对了,这家的馒头不仅好吃,而且它是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制作,没有添加发酵粉,健康又营养!"我很好奇同事怎么对这家的馒头制作方法那么了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我担任学校二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在接手工作之前,我向其他同事侧面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情况。在询问过程中,学生云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个性突出、行为叛逆、学习成绩更是差得让老师们都想放弃了,是个令大家头疼的"问题小孩"。"怎么才二年级就成了个‘问题孩子’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班主任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晏红 《现代家教》2000,(9):12-14
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才知道教他们什么以及怎么教他们。但是,很多家长对今天的孩子感到迷惑,不知道也不理解他们的心思。“他们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许多家长都这么说。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不但不听,反而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那么,今天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呢?由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方面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