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集团师资队伍建设是集团在办学过程中所开展的人力资源经营活动。依据高职教育集团师资队伍建设有关政策,针对高职教育集团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采用"各有所长"的识人模式、开展"目标培养"的育人模式、建立"为我所用"的用人模式、创建"广纳贤才"的容人模式、实施"以诚留才"的留人模式五方面入手,提出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集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拼盘式"建设模式的职教园区在运行、管理、保障机制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种模式正在被"合并式"建设模式所代替。首先,文章介绍"拼盘式"建设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合并式"模式的建设。其次,介绍"合并式"模式的操作路径:办学定位的整合;组织机构的整合;管理制度的整合;专业群建设的整合;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文化整合。最后,提出了新模式良好运行的实现条件:政府强有力的督导、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开创"城校企"模式,构建"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平台、"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成果、校外推广和社会影响几个方面论述"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为同类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职课改的推进,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工作室建设势在必行。但它的建设模式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室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既要借鉴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制"模式,又要参照企业的"工作室"模式,努力实现中职校工作室"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不仅要加强英语本身的水平教学课程建设,还要做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文章从构建"多模块分层"教学模式、建立"评价体系"模式、创建"等级证书"课程模式和"教学效果"检查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模式建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精品课程具有"一流性"和"特色性"的内涵与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基本建设内容;构建模式、教学模式、开发模式等多种建设模式;评审指标、评价模式、网络教学资源等评估要素;推广机制、利用机制、共享机制等建设模式;建设中还存在对象狭隘、手段简单化、实践性不强、评审指标与管理模糊等问题,因此应在扩大覆盖面、重视实践教学、改善评估方式、加强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吉林工商学院动画本科专业与公司开展"订单教育"模式改革实践,对"订单教育"模式内涵、改革实践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了"订单教育"模式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实质合作等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高效快捷的传播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探索"互联网+教育"四模式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即"互联网+专业"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互联网+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评价建设,"互联网+技能"模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互联网+实践"模式产学研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汽车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前厂后校、校企合一"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为核心的"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并介绍了六个"合一"的主要内容,初步形成了适应专业教学实际情况、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与世界顶级企业宝马的合作,引入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校企"双元"深度共融的合作模式,达到校企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1.
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是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实现该项建设是以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的,要充分认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国际标准"、"多元主体"、"动态发展"等教学质量保障观,系统规划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使"校、企、生"实现了三赢.文章对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学工交替"模式、"2 1预就业"模式、"订单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比较,提出了"依托行业资源,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增强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精细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运行环境差异很大.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应根据实际条件加以改造,将双元制本土化.具体措施包括,寻求合作企业,实行"原版"双元制模式;建设实训基地,实行"仿真"双元制模式;吸取理念精髓,实行"模拟"双元制模式等.在推行过程中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4.
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旅行社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校企合作投资主体与紧密程度可分为"主导型"单办模式、"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租赁型"引网点入校模式,从建设成效方面发现存在校方自办模式成本过高、企业独资模式运营效益差、"教学"与"生产"功能耦合失衡、有效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寻求校企互利共赢、构建校企合作成本分担机制、实现"教学"与"生产"功能同频共振、按照市场模式进行"企业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实现校企共建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运行和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文章在"大学科"的发展背景下,根据动态的学科建设内涵,以大连交通大学"四位一体"学科立项建设模式的实践为基础,探讨"四位一体"学科立项建设管理模式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探索学科建设综合管理的有效模式,以求解决目前学科立项建设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进行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事,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和社会,涉及职教运行机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文章全面介绍了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如何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型大学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模式的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发展平台的创新。"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的特殊意义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因建在小镇而具有"新型"特质,小镇因地方本科院校的融入而具有"文化"特色。从知识溢出视角看,"新型大学"与"特色小镇"互为知识溢出源,产教城融合和校政企一体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建筑物空间布局融合、高校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园区社区与高校融合,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产业集群背景下高职集团化育人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化需求,通过集团基地学院建设、集团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集团产学研建设、集团化育人模式的构建,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规模上推进"集团基地"、"集团学院"专业建设,并聚合教育资源,推进"两创"人才培养工作,高位引领高质量就业,推进集团化育人内涵建设。高职教育集团化适应了新的劳动和职业发展的教育需求,集团化育人模式适应了职业分化下的高质量就业需求,集团化模式研究也就有了全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8,(5):129-131
探讨校院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医学类"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医学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确立了校院合作团队共建培养模式是医学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并对该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旨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上得讲台、下得临床,能说会做,富有创造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建好示范院校,办好高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支撑专业建设的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课程三个重要条件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四个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