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天平 《中学理科》2006,(10):20-21
课本例题是编精心筛选而编制的,它们在教材中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教学时我们不能就题论题,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其思维过程外,还应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新的解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找出问题的实质,探求知识点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因此我们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与研究,以开发它潜在的智能价值.本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文教学的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命运方面的世界性问题,引导学生展现自我意识、想象力及生存技能等,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和借鉴。具体说采.中美作文教学存在着五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情境教学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情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化学正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新时代初等教育的化学老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科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经过实践分析比较,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之中.激发创新思维.唤醒学生内在潜能。  相似文献   

5.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安徽省枞阳中学刘汉顶教学的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个能动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学有成效,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解题教学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参与解题的观察、分析和探索等过程.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一点教学体会.1.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学生们都希望在有限的课时中学到更多、更实用,且必需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本人通过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教师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学语言是从教学目的出发,经过加工的语言,它能诱导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起注意,启发思考;它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等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9.
黄文艺 《教育艺术》2009,(10):58-59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积极主动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千方百计地设置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想方设法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关于学生习作方面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为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进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得到进步,同时教师也得到提高。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仍有启发,我们今天的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参与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创思维,发展个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流、讨论、实践中也得到了提高,使教者与学者共同得到进步.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赵雄华 《中学理科》2007,(10):56-57
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的讲解也是如此,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可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知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态度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在例题教学中应抓住哪些环节,才可能使学生在应变策略、探究问题的能力有稳步的提高呢?本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因而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教学成了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效教学理念认为:所谓“有效”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强调: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关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如何立足课堂教学之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教学实践,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就在于正确处理教学与学习的相互关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淡运用以启导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作文.本人从引导学生开掘作文材料的“源头活水”的角度去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数学教师人人可为。只要我们把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观点等当作是待创造的成果.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那么数学教学就可以实现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及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必须被抛弃,这早已成为一线数学教师的共识.但是,丢弃灌输式教学之后,我们该如何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却使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笔者认为问题驱动式的课堂教学是可行的模式之一.实质上,探究式教学、对话教学都是基于好的问题来驱动.笔者在教学中力图把数学知识尽量以问题为载体呈现,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使学生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