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是广受湖南群众喜爱的两种歌唱艺术形式。湖南民歌可以分为民歌小调、号子以及山歌;湖南花鼓戏可以分为花鼓小调、打锣腔以及川调。两者在演唱方法、演唱语言以及演唱强调都有所差异,造就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现文章主要针对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特色对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词歌曲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体裁,实现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承袭与创新,是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重要体现。从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歌词特色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传统音乐内在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独特的音乐韵味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不无关联,中国传统意境烘托下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令人回味悠长。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古诗词歌曲歌词特色对演唱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单纯的音乐已不足以表达人们的寄托,于是,音乐剧的诞生开拓了音乐戏剧发展的新领域。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1986年的首演、2004年改编的电影版和2011年"25周年纪念音乐会"是其中的三个经典版本,不同演员的演唱体现了歌唱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音乐剧之所以征服了世界,归根结底是由于它的"借鉴"、"创新"。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我们从事音乐艺术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美声和音乐剧的发展相辅相成,需要的演唱者不断地丰富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的情感,用心一边感受一边演唱,所谓"音由心生",才能使这些旋律不是按一定节奏堆积起来的音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被创作者赋予了艺术生命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对于声乐演唱学习者而言,良好的视唱练耳练习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二)有助于培养声乐演唱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三)有助于丰富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多声部演唱思维。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在视唱练耳学习方面应注意听觉感知理性化、视唱练习规范化,以及融入多元音乐文化。将视唱练耳回归音乐本质,突出音乐的歌唱性,可真正提高学习者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丰富学习者的心理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与器乐演奏有所不同,它是以人声这种特殊的音响来诠释着艺术。声乐演唱的主要乐器是人的声带,这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因为这种乐器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仅靠人的思想与感觉来控制着音色。这种控制大多来源于主观因素,也就是人内心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声乐演唱与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心理活动决定着身体各个器官的运动状态。所以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声乐演唱技能训练中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着重讲述演唱方法、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恰到好处地揉合在一起,在注意演唱个性、风格的同时,力求使演唱能够达到唱表结合,表里如一,以声传情,情如其中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声乐是在戏曲、曲艺、民间音乐等传统形式的孕育下,借鉴与融入西方演唱技法(美声唱法)及相关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的歌唱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风格特征和强大的艺术包容性。在民族声乐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出现西化倾向,失去了民族声乐本源的风格个性。所以,我们在借鉴与创新的过程中,不应该摒弃本源,应充分借鉴和运用传统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刘鹗的《明湖居说书》在描写音乐艺术方面,大量运用比喻、通感、衬托等艺术手法,把音乐艺术表现得出神入化,堪称典范佳作。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差异:一个写器乐,一个写演唱,更重要的差别是《明湖居谈书》是玩味欣赏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而《琵琶行》则是将音乐艺术作为联结诗人与琵琶女心灵的纽带和感情共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同名歌曲《在异乡》(In der Fremde)选自舒曼的声乐套曲《艾申多夫歌曲集》(NO.39)又名<歌曲一束>,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成熟时期的声乐作品,舒曼用音乐敏感地抓住诗歌中复杂的内在情感,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表现出深刻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两首同名歌曲二度创作的研究,试图挖掘舒曼在创作中的理念和创作特点,通过对艺术歌曲深层次的理解,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探讨掌握其歌曲的演唱技巧,把握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点、音乐风格、情感内涵,以致能够达到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陈旭 《职大学报》2015,(2):46-48,41
演唱技术对于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歌剧《红珊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珊妹的塑造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该歌剧的演唱技巧,对于挖掘歌剧《红珊瑚》的艺术魅力,使歌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好的融合,发挥歌剧艺术的社会功用,推动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音乐作为一门普通课程,首先是以完成规定任务,达成期望目标为宗旨的教学活动;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又是在音乐创作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欣赏来实现最终目标的社会活动.音乐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每一堂音乐课都应该有"音乐",有"美"的声音,有"美"的一切内容和形式等,音乐课要克分体现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表演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扬琴新曲《落花·夜》的演奏分析,描摹和梳理了《落花·夜》意境美与音乐之声的创生及由来:意境之美由美好心灵创造,音乐之声由熟练手法而生。乐由心生,"乐"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一种态度,随心境而变化,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感性,而演奏技巧则是对这种感性的一种理性支撑。足够的理性练习(对节奏、节拍、音准、时值、音色控制能力的练习)是理性演奏的基础,没有理性演奏的支撑再美好的曲谱和情感也无法通过演奏表现出来;但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和人们的感性表达。在扬琴演奏中,要准确把握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的平衡和适度原则。美好的感性表达与熟练的理性演奏融会贯通,就会营造出深邃的意境之美,流淌出感人肺腑的音乐之声。  相似文献   

13.
鼓乐、鼓舞是我国民间的一笔极可贵的艺术遗产,是一份极有价值的、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富有元气精神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在甘肃境内具有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质的鼓乐、鼓舞种类庞杂.风格独具.既有丰富的远古实物遗存,又有新的重组和创新,它在甘肃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民间艺术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各省十分兴盛,形成了民间独特的鼓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甘肃境内的鼓乐、鼓舞对全国其他区域鼓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集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于一身,是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并开浪漫时期音乐先河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他带有一定自传性质并被称为西方音乐“圣经新约”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得以发展且到顶峰,这些奏鸣曲的价值及贡献体现在不仅将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奏鸣曲(Op.10.No.1)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且具戏剧性,通过学习,不仅可了解、学习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结构特征和风格特点,同时也为弹奏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德彪西的音乐是在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成熟。德彪西独创的风格被西方音乐史概括为印象主义音乐,并称他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德彪西的音乐表现为旋律简短零碎,结构自由模糊,和声色彩斑斓,织体纤细精巧,配器细腻透明,力度层次渐变,音色丰富多变等特点。他打破了西欧几百年来的传统模式,创造了一种朦胧、飘逸、空幻、透明、幽静、纤细、优美、雅致的音乐音响,他的音乐给后代作曲家以启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采用了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素材、特性的增二度音程、装饰性半音进行并吸收模仿了新疆民间乐器冬不拉的弹奏手法,突出了其创作的风格特点。经实验:应用减少滑指、八度双音上下行皆用一四指的指法和减少连续下弓的弓法,才能使演奏充分地表现该曲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云南洞经音乐在流传的过程中始终与地方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两者的联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相互的融会。此外,洞经音乐和民间宗教音乐在相互融会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这是主体适应性与客体需求性所决定的。可以说,正是由于两者的相互融会,使得包括洞经音乐在内的民间宗教音乐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钢琴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因为音乐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及要通过感受来认知的特点,使这种即便只是口传心授的教学也存在一定难度。多年来,如何增加乐曲弹奏的表现力,如何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完整、准确地表现,一直是无数音乐大师和教师探讨的主题。在钢琴教学中融汇美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使钢琴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 ,古希腊音乐有三种主要特征 :第一 ,基本上是单音音乐 ,偶尔有支声 ,但不系统 ;第二 ,受一定法则的限制 ,即兴创作即兴演唱 ,创演合一 ;第三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特别是音乐、诗歌不分家。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并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钢琴演奏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还要注意对学生横向音乐知识面即音乐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文章从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听力、读谱能力、背奏能力、旋律奏法及节奏、速度稳定性的培养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钢琴演奏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梳理出具体办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