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混合过错概述混合过错是侵权行为法的概念 ,也是合同法的概念。侵驻行为法中的混合过错 ,是指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 ,不仅加害人有过错 ,受害人也有过错 ,其法律后果是过失相抵。混合过错是一种重要的侵权行为形态 ,与普通过错和共同过错相对称。大陆法称混合过错为与有过失 ,英美法称之为共同过失。我国民法根据原苏联民法理论 ,称之为混合过错。民法通则第 1 31条规定 ,“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混合过错从性质上讲是一种抗辩事由。在瑞士 ,混合过错是一种完全抗辩事由 ,是加害人的免责条件。在法国 ,它是一种不完全的抗辩事由 ,仅作为加害人减轻责任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混合过错 ,应理解为一种不完全抗辩事由 ,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1〕。与其他两种过错形态相比 ,混合过错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1 混合过错中的损害具有只针对受害人的特定性。即双方当事人的不当行为仅导致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害 ,而不是双方都有损害。1 .2 加害人与受害人主观过错并存是混合过错的本质特征。双方过错并存不是基于意思联络 ,而是双方行为的偶然结合才造成了损害后果 ,双方行为既具...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事立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侵权责任法》的第七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广受社会瞩目。其中第五十八条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中的过错推定规则,笔者以为,医疗损害责任实习过错责任,而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不仅自身与过错推定法理违背,而且在整个医疗损害责任规则体系中也极显不协调,笔者认为应当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完全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主要义务或预期违约致使履行不能,其结果严重到另一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利益的情形。根本违约责任或补救主要可采取赔偿损失、解除合同、宣告合同无效等三种。根本违约的免责理由主要是不可抗力,它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在根本违约上,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够具体、明确,笔者建议对之区别规定并进行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龙莹  潘瑾 《金秋科苑》2008,(8):11-11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完全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主要义务或预期违约致使履行不能,其结果严重到另一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利益的情形。根本违约责任或补救主要可采取赔偿损失、解除合同、宣告合同无效等三种。根本违约的免责理由主要是不可抗力,它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在根本违约上,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够具体、明确,笔者建议对之区别规定并进行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对“一般侵权行为”做出了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该法第七条是对“特殊侵权行为”的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针对环境侵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的立法还很不完善。本文欲以在环境侵权理论、立法和司法实践相对成熟的美国为比较对象,通过中美在环境侵权的概念、分类、构成、救济等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为我国环境侵权领域发展提供先进经验,以期对环境侵权相关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毛牧然 《科学学研究》2012,30(6):841-847
 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可以将专利侵权分为轻过错专利侵权和重过错专利侵权。如果将专利侵权过错分类制度移植入我国的《专利法》,就可以依据专利侵权的过错类型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政策,再依据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政策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专利制度价值分析后发现,新政策与制度较之当前的政策与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专利制度的正义价值、效率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三、关於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榷责任构成要件与免责条件的关系明确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与免责条件的关系对网络著作权审判具有重要意羲。《著作权法》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没有专门就提供系统缓存、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服务等的中介网格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构成作出规定,但《条例》却对关於赔偿责任的免责作了特别规定。由此,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构成与免责的关系问题,即不符  相似文献   

9.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与现有设计抗辩制度,但由于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对现有技术、现有设计与抵触申请的概念作了明确区分,因此,排除了抵触申请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行政与司法的意见与实践对此亦有分歧。从现有技术抗辩和现有设计抗辩的独立价值出发,在专利侵权抗辩中,"现有技术、现有设计"并不应当严格限定为"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侵权诉讼法院对抵触申请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的审查并不会超越其职权范围。因此,应当允许抵触申请以参照适用现有技术抗辩、现有设计抗辩的方式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0.
王广恩 《科教文汇》2008,(23):209-2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侵权行为,在我国立法上仅见于一些零散的规定,尚不尽完善;而在理论层面也欠缺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环境侵权的概念、认定、归责原则、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对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侵权行为,在我国立法上仅见于一些零散的规定,尚不尽完善;而在理论层面也欠缺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环境侵权的概念、认定、归责原则、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对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举证责任倒置是对举证责任分担一般原则的例外和必要补充。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是与民事实体法规定的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相适应的,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思想的必要体现。举证责任倒置,主要考虑举证的难易和是否有利于实现实体法的立法宗旨。举证责任倒置仅仅适用于几种特殊的侵权案件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在医疗纠纷案件,共同危险致人损害侵权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本文论述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必要性和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缺憾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能提高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冯振龙  周莹 《中国科技论坛》2023,(4):142-150+157
仿制药专利挑战是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药品注册审批阶段引发专利权属争议的主要制度动因。当前,关于专利挑战行为法律属性的界定存在争议,拟制侵权与确认不侵权两种观点各执一端。前者以法律拟制和知识产权侵权促成事由为理论基础,并具有平衡内外部利益的功能,在逻辑结构标准与同一法益标准的审视下,拟制侵权与Bolar豁免构成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通过分析与借鉴美韩专利挑战相关立法,建议中国引入拟制侵权,在立法层面确认仿制药专利挑战为拟制侵权的同时将其作为Bolar豁免的特别规定。针对拟制侵权的权利扩张风险,采取限缩路径明确其司法管辖的专利声明类型、客体范围及法律后果,赋予CFDA批准等待期审查权,完善等待期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因果关系是环境侵权案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由于环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对该类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为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合理制度,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不同于普通民事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十一大唱片公司诉雅虎案”做出了一审判决。本案涉及到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的一系列核心问题——“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划分、“网络传播行为”的含义以及链接提供者主观过错的认定,其判决结果对于在网络环境中合理地保护著作权、推动立法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免责条款的效力认定问题,关系到保险国际惯例与社会一般情理的冲突、我国相关立法缺陷以及保险理赔等问题,而在保险实务中普遍存在着保险人通过格式条款违规约定免责的现象。文章从保险国际惯例与社会一般情理的冲突导入免责条款效力问题,通过对第三者责任险的概念、性质及法律适用问题的阐述,提出司法实践中对保险合同中第三者责任险免责备款效力的认定方式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利益衡量视角探讨第三者责任险免责条款的效力,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在合法合理性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唐伟元 《科教文汇》2008,(34):210-211
应在侵权法中统一规定死亡赔偿制度,以改变现今的立法体系上的混乱问题;应对受害人丧失的生命作出直接的赔偿,并统一名称为“死亡赔偿金”,其计算标准城乡同一,以体现生命的平等,其性质为惩罚性赔偿,重在预防功能;应对受害人未来预期收入的损失,统一称为“预期继承利益丧失赔偿金”,其计算标准则依据城乡不同标准计算,以体现赔偿的合理差别。  相似文献   

18.
婚内侵权,是指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危害配偶权利的过错行为.我国的婚内侵权正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现行婚姻法采用的以夫妻财产共有制为主的夫妻财产制度,我国婚内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一直没有确立.如何对婚内受害人进行民事救济,更好的保障婚姻当事人的权益,保障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成了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合理恰当地设置该项法律制度,使其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设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目的在于,当专利直接侵权制度无法保护发明人的不构成完整技术方案的技术改进时,保障专利制度对发明人改进技术以及公开其改进技术提供有效的经济刺激作用。共同侵权理论不足以调整专利间接侵权问题。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应该明确保护客体、主观要件以及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20.
郑敬蓉 《现代情报》2014,34(8):61-65
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访有很多方式,所面临的著作权风险并不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合同风险与侵权风险两大类。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主体资格是否适格、合同标的是否合法、合同许可范围是否清楚等方面。侵权风险则存在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形式。整体而言,预防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访中的著作权法律风险应从强化注意义务、提升馆员法律意识和充分利用著作权的免责条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