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对我国学术界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文章首先介绍了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然后分析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四大原因:学术政策制度不完善、学术评价有失公正、学术权力异化、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学术道德失范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完善学术评价体系、规范学术管理体制,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建立立体式奖惩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积极营造崇尚诚实劳动、遵循学术道德、促进学术繁荣、鼓励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科研学术道德主题教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对"恪守学术道德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学术失范行为的危害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及很多专业技术单位,学术失范行为不断发生,并频频见诸于各种报刊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完善相关学术制度与规范是矫正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之一。应明确学术道德准则,完善学术研究规范,明确教师的育人和服务职责以完善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评审制度要减少行政干预,学术评价制度要淡化量化评价,学术奖励制度要减少利益诱惑以完善学术管理制度;还要健全失范行为举报制度、认定制度和惩罚制度以完善失范行为惩处制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所高校85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失范行为,分别体现在教学责任的履行、师生关系及学生评价;科研研究过程、成果发表、学术评价以及教师对社会兼职及其与本职工作利益冲突的态度等方面的失范。鉴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应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通用标准,以规范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挫伤了广大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亵渎了学术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败坏了学风、教风和校风.文章总结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和表现形式,阐明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五大原因:学术制度尚不完善、忽视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有失公正、学术管理体制缺陷、奖惩机制不够健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学术道德规章制度、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力度、完善学术道德评价体系、规范学术道德管理体制、创新学术不端查处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7.
低水平拼凑论文、雇佣他人代写论文或"搭便车"、编造实验或调查数据以及一稿多投等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现象的道德归因主要是:研究生个人学术道德认知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对传统学术道德的猛烈冲击;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术现实脱节。因此,应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净化学术道德环境;增进高校间的学术诚信合作;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督机制方面防治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自律的原因,又有综合性的社会原因,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欠缺、学术道德教育问题以及学术道德评价审查惩治机制不完善等,基于以上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应从提升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完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完善学术道德失范惩治体制以及加快学术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是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根据所列举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对我国学术发展与繁荣乃至国家富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呼声在学界日益高涨.文章首先介绍了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然后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主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是今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自主是相对于完全依赖教师指导而言的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绝对的学习者自主并不现实。教师合理有效地介入,是促使学习者自主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重要且必要的条件,是真正保障学习者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能力的重要前提。“支架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释在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责。本文阐释了“支架式”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和支架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学术的发展须以学术独立与自由为前提。在中国古代官学教育中,由于教育性质、教育目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无法提供学术发展的土壤。而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书院具有显著的学术独立、自由特征,也因此促进了宋代学术(理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偏离了学术本位,出现了学术质量滑坡、学术泡沫泛滥、学术腐败蔓延等学术不端现象,期刊编辑要认真反思,本着学术独立之精神,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新局面,真正发挥学术公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突破了传统与近代学术思想的拘囿,大胆运用西方学说来阐释中国的文化命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执着地追求学术的“独立”,积极地倡导学术的“自觉”,其学术思想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university of the future: Boyer revisite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aper considers Boyer's declaration that the work of a university centres around four areas of scholarship: discovery,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is analysed in terms of the struggle for dominance by each area of scholarship in tur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identifies three major times of upheaval. At the birth of the Civic universities, the scholarship of discovery was added to that of teaching. With the plate glass expansion and the institution of the polytechnic sector, the need for application was acknowledged. As knowledge has expanded and new subject areas continue to form where disciplines connect and overlap, the discipline of integ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elevant and, with the merging of the polytechnic and university systems,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there has also emerged a need for a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that integration.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Boyer's four areas of scholarship are still necessary, and remain core to the business of universities, but they are no longer sufficient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unless the scholarships are considered, not only at an institutional and national level, but also as part of a global learning system. The four scholarships will only be guaranteed if the uniqu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itself is defined and defended.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于天圣六年(1027)掌教应天府书院,应看作是北宋书院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主讲该书院的过程中,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道统”的书院(学校)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书院(学校)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后来又通过“庆历兴学”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励了这些成就,进一步推动了北宋书院的发展,明确了学术、大师在书院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美高校奖助学金运行模式有较大差异,美国奖助学金发放以"成绩和需要"为主要原则,而中国的奖助学金制度的运行模式呈现重在资助贫困而激励不足的特点,其存在的问题对于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和良好校风学风产生不良影响。借鉴美国高校奖助学金运行模式,对我国奖助学金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对于培养学生成人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科学设计和透明公开的奖助学金制度也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series of reflections on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efforts of diverse women scholars to reconcile alternative views of scholarship within the academy. We document our collective experience with embedding the concept of the “scholarship of engagement” in our practice of research, teaching, and service through a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inquiry. In addition, we discuss individual efforts to challenge university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many of whom are teachers in training) to interrogate issues of social justice, diversity, and marginalization in their academic environments. Our experiences provide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upports needed for diverse women faculty who engage in critical dialogues that challenge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while on the tenure path.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基于学术职业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职业是学术职业,高校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要遵循学术职业的特点。在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中,要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设置岗位;根据学术职业的特点,将"有固定期限"聘任和"无固定期限"聘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建立学术职业"准入"制度;根据学术自由的要求,在评价考核中,采取发展性评价,改进学术评议机构,保证学术评议的独立性;根据学术平等的要求,采用集体合同与契约合同相结合的办法,依法规范教师聘用合同;根据学术公正的要求,建立一个"中立"的、组织健全的争议处理机构,协调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争端,维护教师的权益,推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After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insistent individualism which is addressed as a major problem in the academy,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llegium—the covenantal community, is presented as a resource for addressing that problem. A collegial ethic of hospitality is explained as a cardinal academic virtue, and it offers us a way of building the collegium. Hospitality can inform our academic work, and we can seek to develop hospitable teaching, hospitable scholarship, and hospitable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