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和政府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以学生的学习成长为基础,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只有正确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才能造就完整性的教育和完整的人,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的"软实力",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落脚到具体办学实践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和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要认真解读"人"是谁,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在小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主体,坚持以人文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通过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关注教师发展等问题,科学管理小学事业的发展。一、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学校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任务,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围绕教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1.一本--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这里所说的"一本",就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料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于效珍 《辽宁教育》2013,(2X):71-73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和全社会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就教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培  相似文献   

7.
文章辨析了"以学生为本"教育观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阐述了当前对"以学生为本"教育观的误解,认为应该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去解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不是从学生的一切需要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健康、发展、成长出发";以学生为本"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始终是"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9,(3):1-1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而不是以学校为本办学。"以人为本"办学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充分突出师生员工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把调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图书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观,更不同于西方的"人本"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要"以读者为本",自觉维护广大师生的权益,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高校图书馆首先要解决服务理念问题,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依靠读者的观念,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其次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制度建设、高效的服务制度建设两个基本方面,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象工厂工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潜力无限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学生,教学的设计要围绕学生,教师的成功要靠学生的成功来体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主体.数学具有基础性,理应成为践行教育教学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正《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或人格要比智力和能力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以人为本"在高校就是教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要尊重高校师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活动方式。以人为本的教学则是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把人教“活”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的根本。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 ,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的要义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内部机制 ,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意识、情感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断开发潜能 ,不断提升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秦玲 《中国教师》2014,(14):44-45
<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011年版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坚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同时,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奏响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小学数学课堂是帮助学生树立求是、求真思想的主阵地,因此,如何坚持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善于设疑、善  相似文献   

16.
李世雄 《教育革新》2007,(10):25-26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赖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前之所以被十分响亮地提出来,是与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密切相关的。作为改革新生代,这些独生子女的主体意识更强烈,个性色彩更鲜明,  相似文献   

17.
潘霞 《现代语文》2008,(12):77-78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并把它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形式。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本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很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数学成了单调枯燥无味的象征。新课标准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以人为本,向课堂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数学新课程提倡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更新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精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要以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