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A不B”这种否定结构在汉语中很常见,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从“不A不B”所表达的否定意义及材料的语法性质等方面来进行讨论,可得出该结构在特定语义环境中英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研究中,“什么”表否定多从语义、语用及其否定机制来进行研究,对能进入此构式的语言成分较少进行分类研究。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进入“什么A不A”的形容词的语义特点、“什么A不A”结构的句法位置及其共现成分。“什么A不A”结构在互动交际过程中表达否定立场,即表达对当下语境中“A”出现的合理性的否定,其特点在于体现了两个立场主体对某一立场客体的不同认知结果。“什么”的反问功能与“A不A”的语义结合是这一结构表否定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论否定副词“不”的单独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否定副词“不”单独使用的几种情况。从“不”独立成句、“不”在句首独立使用、“不”在句中独立使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描写,并对“不”单独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语用和语义的考察,揭示出它所表现的否定语义及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5.
比较句“A跟B—样(X)”的否定形式一直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分析,将“A跟B一样(X)”句式的否定形式分为常用的标准否定式“A跟B不一样(X)”和非常用的特殊否定式“A不跟B一样(X)”两种具体类型,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否定形式特征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在实际的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应简单地用推导方式来讲授这两种否定形式,而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从“感知”到“理解”进行分级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A不B"格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7.
否定副词“不”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对“不”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和语义范围、否定焦点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否定副词“不”可以分别表示两种尽管互有联系但性质截然不同的功能:语义否定功能和语用否定功能。前者属于语言的否定,后者属于元语的否定。“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程度不等的衔接功能,不但衔接的语言单位可大可小,丰富多姿,而且衔接的方式可隐可显,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半”的模糊语义不同,其隐含的否定意义也不同,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模糊量“半”在不同组合中的弱否定特征:否定部分量、部分性质、部分程度和动词的部分特征,还可否定质变。“半”在表模糊极小量时,只用在否定句中。最后还对强否定“不”和弱否定“半”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谈谈不A不B     
本文采取描写的方法,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运用语法学和语义学中的有关知识,校为全面地探讨不A不B这一固定格式,重点分析了不A不B之间的语义关系,不A与不B之间可以是完全否定,可以是不完全否定,也可以是否定后有蕴含,还可以表示假设关系。通过对不A不B的考察,目的在于掌握这一固定格式的用法以及与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否定     
否定是关于陈述句中个别词语或整个陈述的否定过程和结果。否定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即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语用否定指的是对语句的适宜条件的否定,否定的是语句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即非真值的意义。它是利用语境手段而实现的否定,其实现的过程需要人类的认知参与。在日常话语中,语义否定往往结合使用语用否定.使话语意义更加确定、完善、丰满。  相似文献   

13.
"不A不B"格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否定类对举格式。由表否定的副词"不"构成"不……不……"形式,再嵌入可变量"A、B",语义极为丰富。能进入"不A不B"格式的以反义语义场和同义语义场为主。同时,A与B间的语义关系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很大影响。当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程度适中,也可以表示程度尴尬。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强调否定的语义,其感情色彩由A与B的本义决定。特定的语境和A与B的位序都会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未尝+不”形式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大都是用一个双重否定表示一种周遍性的强调,而在清以后的白话小说中却是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较弱。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盛行以后,“未尝”表示否定的语法功能逐渐被“没有”取代;二是“没有”进入到双重否定句式中,具有周遍意义。“未尝”作为双重否定表示委婉的肯定这一语义特征加强,“未尝不”形式表示委婉的肯定与其所在的句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相似文献   

15.
“不”作为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否定副词,除了具有语法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逻辑意义。文章从“不”的否定焦点入手,对“不”在不用句式中表达的逻辑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不管“不”的否定范围有多大,只有否定了谓项的句子才是否定命题,并对“不”所否定的对象的值域模糊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区分语义平面与语用平面、“不”的否定焦点与否定句的焦点的基础上,考察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谈谈不A不B     
本文采取描写的方法,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运用语法学和语义学中的有关知识,较为全面地探讨不A不B这一固定格式,重点分析了不A不B之间的语义关系,不A与不B之间可以是完全否定,可以是不完全否定,也可以是否定后有蕴含,还可以表示假设关系。通过对不A不B的考察,目的在于掌握这一固定格式的用法以及与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含蓄否定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不…不…”的几种构成形式及语义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不……不……”是一种常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固定格式。这种结构里的前后两个否定副词“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修饰作用和表示的意义超过了“不”单用时的范围。本文试从构成形式和语义关系方面对“不……不……”格式加以论述。俗语和惯用语中的“不A不B”形式语言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语言结构。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20.
在“A×B-样Y”中,“一样”有三种语用含义:一种是对A和B的某种共同因素进行是非判断。我们叫做“是非比较”;第二种是对A和B的某种具体的共同因素进行程度上的比较,我们叫做“程度比较”;第三种是对具有某种具体的共同因素的A和B进行范围上的整合归并,从而与其他不具备这种因素的事物区别开来,我们叫做“范围比较”。在“A×B-样Y”中,“一样”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后面往往跟一些词或句子。然而在这种句型的肯否定形式中,“一样”与“不一样”对后面词或句子的选择限制条件是不完全对称的。留学生由于认识不到这种“不对称”,常常出现类推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