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莱蒙托夫的扑朔迷离的画不仅对他的同时代人是一个谜,而且对他以后的几代人也是一个谜。这个谜,现在被莫斯科的女画家柳·尼·沙塔洛娃猜出来了。她证明,诗人所有的画都是一部用秘密线条精心写就的日记,其中反映出他全部最隐秘、最亲切和最珍贵的东西。每一幅素描都与诗人私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相对应。柳德米拉·尼古拉耶夫娜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说法,而且几乎把莱蒙托夫的图示日记全部融会贯  相似文献   

2.
俄国伟大诗人米哈依尔·莱蒙托夫,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走完了短短的26年。但他的生平和作品给学者和诗歌爱好者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人许多永恒的秘密和他的人品引起了许多互相矛盾的解释。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部有关莱蒙托夫的电影正由尼古拉·巴列耶夫执导并由他领衔主演。对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首次独立拍片。他选拍关于莱蒙托夫这个主题的影片,并非偶然。有一次,人们问他,诗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说:“诗人就是我的命运。”10年前他得到过一次扮演莱蒙托夫的机会,两年后他便利用现成的剧本,准备筹拍电影。于是实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听见母亲的歌声那个时候起,音乐就永驻我心间了。”米·尤·莱蒙托夫写道。诗人莱蒙托夫很有音乐才能。正由于诗歌才华和音乐天赋的这一和谐结合,产生了绝妙的、迷人的诗歌。“当你读着出自莱蒙托夫笔下的每一行诗句时,你仿佛在听着悦耳的和音,注视着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上面奏出和音的震荡的琴弦。”维·格别林斯基写道。莱蒙托夫终生对音乐怀着强烈的爱。他的诗歌的才华又成为许多俄国和苏联作曲家创作灵感的源  相似文献   

4.
这幅画没有标明创作时间,但无疑和他的那幅《婚宴》时间相近,两幅画大小一样,风格相似,应该创作于1567年或是1568年。勃鲁盖尔在他的画中表现了对人们在宗教仪式上过度舞蹈的看法,认为那是有罪的和愚蠢的。他觉得人们的愚蠢会表现在圣徒节上,甚至是在对圣母玛利亚表示崇敬的仪式上。在这幅画中,一小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可能是很便宜的彩色木版画)被固定在右面的树干上,下面的陶罐中插着花,没人注意到花要掉了。背景里是被人遗弃的教堂,惟一显眼的建筑物是小酒馆。紧挨着的是校舍,上面插着的巨大旗子使得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相形见绌,门口一个女…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大诗人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于1814年10月2日夜诞生于莫斯科。其父尤里·彼得洛维奇出身于古老的没落贵族,是一名退休的大尉,在土拉省拥有一份不大的产业。诗人的母亲,玛丽娅·米哈依罗芙娜·阿尔赛尼叶娃是一个富有的名门贵族的独生女。诗人的外祖母对女儿这桩非门当户对的亲事十分恼怒,便迁怒于女婿。莱蒙托夫一家在莫斯科一直住到1815年春末初  相似文献   

6.
玻璃屋     
那些知道爱德华·詹姆斯的人认为画中人物像他,而其他人觉得更像马格里特自己。不管像谁,都不只是简单的肖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幅画说明了艺术家战胜了自身固有的几乎是迷信引起的对肖像的恐惧。画家的这种改变可以从画中人物的背面看出来。马格里特在给爱德华·詹姆斯画像时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埃斯特的君主们的宫廷象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府邸一样,是当时费拉拉的学者和诗人聚会之地。埃斯特的君主们也和梅迪奇一样,聘用第一流的艺术家装饰他们的宫殿,提香就是这些艺术家当中最杰出的一位。提香为阿方索·德斯特君主创作了《纳税钱》这幅画。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基督的高贵形象,他正瞧着一个贫寒的人,这人面对着他,向他伸出手来,手里拿着一枚金币。根据他相当粗糙的脸和手的黄褐色的皮肤,  相似文献   

8.
谷羽 《世界文化》2007,(2):14-15
2003年9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把俄罗斯文化界国家最高奖——圣安德烈勋章,授予一位80岁的老诗人,称赞他是俄罗斯人民的诗人。在那段日子里,书店竞相出售这位诗人的诗集,电视节目朗诵他的诗歌,莫斯科街头树立着他的巨幅画像。一个诗人的生日,居然成了俄罗斯人的隆重节日。这位诗人出生于高加索的达格斯坦,他就是从山区走出来的阿瓦尔族诗人拉苏尔·伽姆扎托夫。  相似文献   

9.
正玛丽·罗普希娜画像:传说中对少女勾魂摄魄的神秘之画在世界绘画艺术史上,一些出自绘画大师之手的传世之作,也难免引出一些无端的猜测、质疑、诋毁以及令人难以想象的不实传言。19世纪末由俄罗斯著名绘画大师B.弗拉基米尔·波洛维科夫斯基所绘的《玛丽·罗普希娜肖像》,便是这样一幅闻名于世的画作。一种神秘、可怕而不祥的传言一直伴随这幅画走过了将近100年。玛丽·罗普希娜伯爵夫人是退役将军伊万·托尔斯泰的女儿。那时她刚满18  相似文献   

10.
这幅画创作于1926年,当时28岁的马格里特正处于创作的转折点。这一变化已体现在这幅画中,可以说这幅画对他画风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幅画中,马格里特独特的空间表现一点儿也找不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痕迹。他在这里呈现了三层空间,它们各自独立。画中的海滩和树林地面好像被锯子锯过一样,呈现出锯齿状的曲线,而且边缘有一种木头的质感,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2008年苏富比春拍上出现一幅《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的拍品。河东君,即明清易代之际的奇女子柳如是。她的这幅画像曾被影印在陈寅恪先生遗作《柳如是别传》中,但其真迹辗转流传,踪影难觅,陈寅恪本人也未能得见。如今,画像重现世间。这本收录柳如是画像的册页共19页,不仅收录有乾隆年间翰林余秋室(余集,号秋室)的这幅画、余用隶书抄录的顾苓《河东君传》全文、吴毂人的题词,  相似文献   

12.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莱蒙托夫1814年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哈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受匿名信的侮辱,而与法国大革命的逃亡、禁卫军官丹特士进行决斗。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逝世,死时38岁。莱蒙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至极,当即写下了名的诗篇((i寺人之歹盼。诗人对杀害普希金的凶手投出了匕首般的诗句,激怒了沙皇,震惊了整个社会。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自安排下,他被流放到高加索。由于外祖母的奔走,诗人于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2月有人煽动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与莱蒙托夫决斗。决斗中对手没有击中,莱蒙托夫朝天放了一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830年夏天,16岁的少年诗人莱蒙托夫跟着外祖母来到莫斯科近郊的谢列德尼科夫庄园。在这里,他爱上了18岁的少女苏什科娃。这可能是诗人的第三次恋爱,  相似文献   

14.
1865年伦敦的国家肖像画廊(London’s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创建时,最先收藏了一幅莎士比亚的写生画像,据信,这是现存的可供研究这位诗圣的唯一真正史料。如今,这幅画放置在一个新的展室内,该展室专门展出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叶都铎王朝时代的肖像画。国家肖像画廊众多的珍藏反映了英国多年的历史及现状,莎士比亚的画像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晚期的作品,是受邀创作的。尽管他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邀约,但还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想象。画作的题目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作家克罗代尔一部小说的名字。玫瑰花是这幅画的主题,这一主题一直都对马格里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在对立体主义画法进行初探的阶段,曾经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一幅裸女图,画中裸女的胸前就画了一朵玫瑰,艺术效果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婚姻和家庭生活(1)列宁的化名(2)列’犷喜爱的作家(3).成才之路·为青年作家开列的一份书单(2)欲做科学家(4)科学家自学成才的诀窍(5)目的和理想(6) .作家与作品。马克思的爱情诗:《给燕妮》(三首)(1)拜仑诗二首(i)英国诗坛的流星—拜仑(1)艾米莉·勃朗特诗二首(2)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的文学生涯(2)彭斯诗抄(3)寻访彭斯的足迹(3)莱蒙托夫诗三首(4)俄罗斯大诗人莱蒙托夫(4)裴多菲诗抄(5)裴多菲小传(5)费特抒情诗三首(6)费特和他的抒情诗(6)法国文坛上的巨人—维克多·雨果(i)罗曼·罗兰与鲁迅(3)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路易·阿…  相似文献   

17.
雅各的祝福     
封二这幅画的故事出自《圣经·旧约》。画中这位可敬的老人雅各非常长寿,他一直活到174岁才卧床不也。雅各的儿子约瑟知道他的父亲将不久于人世,就带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来到老人的房间,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得到他们即将离世的祖父的祝福,就象雅各本人曾经受到过他父亲以撤临死前的祝福一样。  相似文献   

18.
<正>《三驾车》(《运水的童工》)是俄罗斯绘画艺术家瓦西里·格里戈利耶维奇·佩罗夫(1834-1882)创作的一幅形象逼真、震撼人心的画作。画中的三个孩子正拉着一个载着巨大水桶的雪橇艰难前行。这幅画作被视为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民艰苦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瓦西里·佩罗夫,俄国风俗画、历史画和肖像画家,19世纪民主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1834年1月出生于俄国西西伯利亚秋明州的一个贵族家庭,曾在当地一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诗人亚·勃洛克称俄罗斯文化为综合体是不无道理的,他写道:“我们可以列举文化中珠联璧合的无数实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如:普希金和格林卡,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莱蒙托夫和鲁宾斯坦,果戈理和费多托夫等等。俄罗斯的绘画、音乐、散文、诗歌等的相互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弗·斯塔索夫说,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是亲密无间、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研究俄罗斯的文学史和艺术史,可以发现许多文化巨匠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例如巴·费多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本刊在1986年第2期上曾介绍过他的生平与创作)是一个性格粗率,坚持革新的人,有许多谈论他的为人和艺术的离奇古怪的故事。这里是一个有关他的一幅画的故事,可惜这幅画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弹所毁。这幅画就是作于1592年的《圣马太》,是为罗马教堂所作的圣坛画。当时,一批年轻的罗马画家用一种新的形式作画,因为公众对前一辈艺术家们所作的与凡人迥异的天使以及把人体画得很长的人物画已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向自然、质朴的绘画。卡拉瓦乔的《圣马太》不但画得自然,而且还自然得有些超过观众所能接受的程度。牧师们拒绝这幅画,因此卡拉瓦乔只好另画一幅,而最初创作的那一幅,即我们在本期封二上所见的,为一位罗马艺术收藏家所收购,这位收藏家十分欣赏卡拉瓦乔的艺术而不计较他如何刻画和表现《圣经》中的人物。圣马太在成为耶稣的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