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中生》2009,(4)
1.问:教材是不是很重要?背好课本是不是就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湖南澧县一中黄晨)高sir:高考出题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你在复习的时候要牢记课本知识。但这只是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你还要关注当前的一些重大时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与资料的关系现在的高考语文试题,除了字词题中的部分字词材料取自教材外,大部分已不再直接从课本取材。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已不重要了,甚至可有可无了,以致在整个复习中抛开教材,只顾到处去弄一些所谓的模拟题,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个很简单的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你现在认得几个字,会说几句话,能看几篇小说等等,这哪一点不是来自于你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的对教材的学习?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教材,并不意味着中学语文教材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了。高考考查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并侧重于能力考查。知识来…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各种知识来源的主渠道。许多高考试题就是教材所涉及知识的再现或知识点“包装”后的重新组合。古人云:书中有“黄金”。也就是说教材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只要你愿意挖掘,善于挖掘,就会有丰厚的收获。所以,会学习的同学从不忽视课本,而是将课本认真阅读,反复钻研,达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拓宽、引申)”的境界,他们对课本中的所有内容都会字斟句酌,深思熟虑,从不忽视教材中任何细微的部分。最后达到深挖教材,广积知识,培养潜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课本,在高考备考中处于两难的境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课本也有大玄机,闵长春老师的《回归课本,吃透教材》一文会让你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高考与课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玉 《中学教学参考》2012,(29):126-126
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试题的灵活性愈发凸显,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高三复习进人了怪圈,教师四处找寻考题让学生练习,然后通过习题的讲评让学生适应高考。不可否认,习题训练是高三复习的重要手段,不过如果陷入题海,那么师生在最后一年势必苦不堪言。那么高三复习的高效之路在哪呢?笔者认为,高中生物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教材是承载整个高中生物知识的载体,细细品味高考试题和大纲,课本的影子在高考中不停地摇曳。翻开高考生物近几年的考卷,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新教材版本不唯一,历史课本在复习中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有几种版本,它们的基本框架是一致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基本观点也是一致的。不一致的在于其选用的材料,语言的表达,安排的顺序等方面,也有极少部分的观点分歧。鉴于此,课本仍是高考复习的最重要依据。在高三复习中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阅读课本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己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化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整?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考复习.如何复习教材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复习过粗或者过细都不利于应对高考.过粗容易遗漏知识点,过细则造成时间的浪费.那么,如何处理教材呢?我认为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利用教材来引出考点,通过考题来验证考点。让学生从课本复习中触摸到高考考题的影子。让教材成为学生成功通向高考彼岸的津梁。具体操作可以分四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高考复习中,我们要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回归课本,吃透教材,那么,为什么要回归课本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试卷中那些“熟悉的陌生题”,源之何处?我不说,你也许脱口而出:“教材呗”。但是,怎么源于教材?也许你只如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专家们说,今年高考语文卷选用了很多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而数学卷则立足教材,高于教材。关于教材和高考的那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儿,你就听听专家们是怎么说的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96高考化学试题以《化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教材,全面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前几年的试题比较,’96高考化学试题更加注重对教材内容和课本习题的检查.’96高考化学试题把教材作为高考题的生长点,纵览全卷,有一半以上的试题可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或由课本习题加以改造而成,现具体分析如下.1 试题直接源于课本知识直接选取课本知识作为高考试题,对引导化学复习教学既是必要也是合理的,它对那些热衷于“题海战术”,忽视课本的人们是一贴“清醒剂”.  相似文献   

12.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高考命题着眼素质、考查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理在书中,是不是说答案一定从教材中照搬而来呢?不是。只能说,教材知识是答案的根基,更多的是对教材知识表述的重新排列组合和变通。也就是说,答案从迁移中来,只是“根在墙内”。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步:通读教材,发现问题 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详细阅读,包括注释、阅读材料、活动设计等。由于是复习,教材内容学生是了解的,学生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虽然知识已经遗忘,但教材本身已经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促进学生阅读,老师要不断地变化角度,提出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更要鼓励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为此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阅读教材之后,有没有发现自己以前从没注意过的问题?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去阅读教材,避免了阅读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总在古诗鉴赏这部分丢分儿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要好好想想症结在哪儿。一些见了古诗鉴赏就头疼的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读不懂!”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我就教你一招:通过“五看”来读懂一首诗,从而有效解决古诗鉴赏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江苏高考走进新课程后的又一成果检阅年,而新课程理念的最好注解就是教材.在教材中,对课本后的“问题与练习”这一栏目,许多老师只是就题讲题,轻轻带过,甚至不讲,造成学生对课本题的不重视,但他细分析这些试题,它们都是一些经典、实用、有指导作用的好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且现在的高考命题者很注重对教材的研究,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尤其对课本后的“问题与练习”更是反复推敲,改头换面,作为高考题.  相似文献   

16.
孙增美 《师道》2012,(12):28-29
“竞争面前,我们自主历练”孙老师:在我们身边有一种现象,有的同学课间读课外书,很少带课本和作业本回家,也很少埋头学习,但成绩却比较理想。你是不是这样的“天才”?  相似文献   

17.
黄宗勤 《中学文科》2009,(7):127-128
高考第一轮复习主要是针对课本的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知识进行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高考语文试题,除了字词题中的部分字词材料取自教材外,大部分已不再直接从课本取材。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已不重要了,甚至可有可无了,以致在整个复习中抛开教材,只顾到处去弄一些所谓的模拟题,并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个很简单的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你现在认得几个字,会说几句话,能看几篇小说等等,这哪一点不是来自于你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的对教材的学习?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教材,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高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只使用教辅而不重视教材的读,通过面批作业和从命题者角度分析高考试题而引导学生重视读教材,学生重视读教材才能夯实基础,从而提高应用课本知识(生物学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读教材主要是读《考试说明》精读概念和构建知识网络,研读当年的《考试说明》以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通过标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达到精读概念的目的,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形成生物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高考历史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自主命题的试题,都有所侧重,考查知识点不是在教材中均匀分布,而是有的集中,有的多年涉及。教师在高考前一个月必须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特别是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查漏补缺,让学生高考有充分的准备。一、近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一)试题紧扣教材,回归教材。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远离课堂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明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