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横家吸取《周易》和老子学说中辩证法的精髓,用作游说权谋的思想武器。他们在游说实践中,不仅强调对立统一原则和辩证运动规律,而且认识到对立面的转化必须依凭一定的条件。这比先前脱离了条件讲对立面的转化显然进了一步,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无论使用哪种心理咨询及治疗理论及技术,最终目的都是促使来访者异常心理向正常心理的转化,心理咨询师必须找准对立面转化的基础,发现对立面转化的条件,保证异常心理向着"自己对立面"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题的本质(化条件为结论)是一种矛盾的转化,而命题转换是矛盾转化的表现形式,因此数学解题的过程就表现为命题转换的过程.由于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向对立面转化就成了命题转换的根本方向和途径.下面介绍有操作意义的命题转换原则.  相似文献   

4.
章分析了一般矛盾形态的基本结构及其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矛盾的性质和矛盾和决定对立面和反决定对立面在矛盾体中的主次地位为标准,归纳出一般矛盾形态的四个基本类型。以矛盾性质的变异和对立面主次地位的变异为标志,概括出了一般矛盾形态类型转化的三个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5.
数学解题的本质(化条件为结论)是一种矛盾转化,而命题转换是矛盾转化的表现形式,因此数学解题的过程就表现为命题转换的过程.由于矛盾是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所以向对立面转化也成了命题转换的根本方向和途径.下面介绍有具体意义的命题转换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二哲学教材指出,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对此,有人提出疑问。教材对于矛盾对立面转化的阐述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这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必要作全面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新观点,阐述了转化不是仅仅是对立面的同一,更不只有相对性的同一,转化是一种基本过程,具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哲学范畴的同一性,反映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同一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对立面的同一。它以差异、对立为前提,是对立两极的同一;它是对立面之间的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关系,通过转化,达到对立面的同一。对立面之间的同一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归结起来,只有两个内容,即它们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互相依存指的是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它们互为存  相似文献   

9.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卓越的自发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家。他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些自发的但又十分明确的辩证法思想,他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中觉察到了对立面的统一,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并且由之窥测到一切运动变化来源于对立面的斗争,肯定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战国游说故事中的小说因素 ,分析了游说故事的内在矛盾 ,论述了游说故事的主要特征 ,进而指出游说活动对于小说因素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容分析】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同一性。斗争  相似文献   

12.
陈轸作为战国游说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机智圆滑而忠诚的说辞往往左右一国的兴亡成败.<战国策·齐助楚攻秦>记载了陈轸少有的游说失败.陈轸游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从游说主体上看,没有像张仪那样靠欺诈取胜;从游说对象上看,没有认清楚怀王这一游说对象的特殊性;从游说技巧上看,忽略了揣摩心理和对游说时机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本探讨了战国游说故事中的小说因素,分析了游说故事的内在矛盾,论述了游说故事的主要特征,进而指出游说活动对于小说因素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数学题,若按常规思路去解、证常感繁、难,无处入手,有“山穷水尽”之感,怎么办?这时不妨转换角度,从问题的对立面考虑,重新确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往往能“柳暗花明”,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正深刻地体现了“事物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5.
0 一点哲学的思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实际工作中的片面性,其基本特征都在于违背了这一规律。不同性质的对立的双方是怎样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又怎样相互排斥、相互抑制、相互对立着,这是我们观察事物时应注意思考的问题,亦即从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去观察和思考,思考得越清楚就越接近于科学,越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列宁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同时又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列宁的这一断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于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对于我们做好高校工作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16.
游说业在美国是一个成熟的行业门类,目的是争取政策、资金和人才以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高等教育游说活动在本质上是游说需求者和游说对象"双赢"的一种正常社会行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对资金和政策的大量诉求、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需要第三方介入、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扩大了决策参与机会,这些为高等教育游说活动提供了空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游说可以先从各级各类课题与项目中发现议题,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0一点哲学的思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实际工作中的片面性,其基本特征都在于违背了这一规律.不同性质的对立的双方是怎样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又怎样相互排斥、相互抑制、相互对立着,这是我们观察事物时应注意思考的问题,亦即从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去观察和思考,思考得越清楚就  相似文献   

18.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表明,由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肯定自身的现存事物,其本身就包含它的否定方面、因素和趋势,也就是说一个现存的事物中既包含肯定的方面,同时也包含着否定的方面。由于内在的否定性、矛盾性的力量,使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然后,再由否定进到新的肯定,这就是由肯定——否定(肯定转化为自身的对立面)——新的肯定(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是不是惟一的、固定不变的?从教学过程上说,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不是惟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多样性的统一。这与人性及其张力是相应的,人性及其张力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由此,教师要始终恰当地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并保持适度的张力。对立是为了促进转化,促进学生向其对立面的转化,使学生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和谐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的游说家,往往凭借其高超的游说技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游说列国,可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有人形容游说之士“星流电耀”,形容游说之徒“风扬电激”,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纵横捭阖、波澜云诡、辩丽激荡的游说风采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