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景初三年(239年),明帝曹叡临死前诏命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而以曹爽与司马懿夹辅幼王,从而导致曹魏政权的急骤衰落.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而独揽大权.建安时代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时代;"建安烈士"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名士与竹林名士.  相似文献   

2.
正阮籍(210-263年)是竹林玄学的代表之一,也是魏晋玄学由正始转向竹林阶段的关键人物。其一生思想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即正始年间(240-249年),他与何晏(207-249年)、王弼(226-249年)等人一样从事着调和儒道的理论工作,并怀有济世之心。中期,即嘉平年间(249-254年),阮籍人生处境和精神世界屡屡发生动荡,其思想产生重大转折,由原来的调和儒道渐趋向于接受儒道分立。后期,即正元(254年)以后,阮籍舍儒归道,  相似文献   

3.
巴中建县始于汉和帝永元年间,命名日汉昌县。和帝时是东汉政治、经济较为兴盛的时期。史称“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因而行政建制颇有增益,如汉昌县的增设即是其例。据《后汉书》等献考证,汉昌县建置年代约在永元四年至永元七年之间(公元92-95年)。巴州的建置酝酿于三国蜀汉,正式建州,则在北魏时。其起因之一是南北交兵。北魏于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表任严玄思为巴州刺,这是巴州历史上的首任刺史。505年,也是巴州建州的起始年代。  相似文献   

4.
似乎已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新起的印刷媒介(尤其是报纸杂志)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民主制度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推助之功。本尼迪克特&;#183;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指出“‘印刷资本主义’(printcapitalism)的出现,一种新型的权力被投放到世界上来,这就是大众文学(mass literacy)的权力,印刷资本主义有效地排除了人与人以及群体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需要,从而使得民族亲和性规划(projects of ethnic affinity)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5.
鲍鹏山 《寻根》2001,(4):48-52
正始之后,是元康。杀戮依然凶残而频繁,并且那带血的刀锋也指向了司马氏家族内部。这期间的人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有贾谧的“二十四友”,还有由当时的豪富才情也勃发的石崇主持的、盛极一时热闹非常的“金谷诗会”,西晋的皇室虽然没有化与教养,但开国之初的坛倒也热闹。  相似文献   

6.
我看司马懿     
司马懿,在一般读和观众的心目中,印象不佳。这就是学作品的力量,因为在那部流传数百年的古典学名里,他是作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出现的。假设没有他,诸葛亮的宏图大业,至少有成功的绝对把握;由于  相似文献   

7.
刘乐 《华夏文化》2001,(4):37-38
近期 ,一则报道陕南城固县原公镇西坝村发现清代《韩氏宗谱》的新闻 ,炒得沸沸扬扬。报道者据此宗谱 ,得出唐文豪韩愈乃汉大将韩信六十世孙的结论。笔者五年前接触和研究过该《韩氏宗谱》 ,结合相关史料 ,我认为报道者仅凭一清代民间宗谱 ,在无其他史料佐证的情况下 ,贸然炒作 ,有欠慎重。现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以求教于史家。一、城固清代《韩氏宗谱》的背景材料。在城固县城北的水河北岸有一依山傍水的古镇原公 ,曾是历史上城固县从北魏正始二年 ( 50 5)至宋崇宁二年 ( 1 1 0 3)的县治所在。原公镇西的西坝村 ,有一叫韩家巷的自然村…  相似文献   

8.
曹智 《华夏文化》2004,(1):54-55
中国是艺术的国度,传统音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仅缺乏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而且是孤独寂寞、了无情趣的。自原始社会起,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就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天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灿烂辉煌的古典音乐,尽情抒发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饶有情调。  相似文献   

9.
中华明为世界四大古明之一,于此早已受到中外的关注。而中华明为“多元一体”的明这一结论,近来在我国学术界也已取得共识。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古蜀明则是古代中华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由于近数十年来新的考古发现与深入研究亦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重视。但是,全面诠释与介绍古蜀明成就的书籍尚不多见。近来,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黄剑华先生所《天门》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即对古蜀明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给予新的诠释,从而为人们对古蜀明的理解作出了新的贡献。我个人以为此书具有如下显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化市场》2003,(4):3-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27号:《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3年3月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葛剑雄 《中国文化》2004,(21):10-13
从明朝永乐永乐三年(1405年)起,由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进行了人类历史亡空前规模的七次航海,历时28年,遍及亚洲和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显示了当时中国已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正 《寻根》2001,(5):49-51
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的信中说,“木瓜之役,倏忽匝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55中说了一个大概。1909年,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课,“到了冬天,学校里忽然起了一个风潮,原因由于监督易人:衡山先生(引按:即沈钧儒)被选为咨议局副议长了,继任是一位以道学自命的夏震武,我们名之日‘夏木瓜’。到校的一天,他要我陪同谒圣,我拒绝了,说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从何时起,诸如交响乐、芭蕾、歌剧、话剧、京剧、民族歌舞音乐此类的艺术形式被冠与高雅艺术(或严肃艺术、古典艺术)的美名;而如流行歌曲、摇滚乐的艺术形式则被称为流行艺术(或通俗艺术),两大类艺术形式泾渭分明,各自有各自的观众群体,似乎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样难以兼容。然而,音乐剧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打破了这个定式,  相似文献   

14.
一件艺术品如果足够著名,足够珍贵,必定已经被许多双贪婪的眼睛所注视。于是2012年10月16日凌晨,毕加索的《小丑泰德》(1971年)、莫奈的《伦敦滑铁卢之桥》(1901年)和同年的《伦敦查林十字大桥》、野兽派代表亨利马蒂斯的《穿着黄白服装阅读的女孩》(1919年)、高更的《窗前的女孩》(1898年)、卢西安弗洛伊德的《闭着双眼的女人》(2002年)与麦耶德汉的《自画像》(约1890年)一起从公众的视野消失。  相似文献   

15.
1993年,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又取得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交流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仅经中国政府又化部受理审批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就达1500多起、13500多人次,其中出访1000多起、8500多人次,来访500多起、5000多人次。这比1992年的1200起、1100O人次分别增加了25%和23%。田于1993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一年,中央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放宽了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审批权,因此,若加上各地自行审批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那就远远超过上述数字,估计总共约达2000起。仅以表演艺术交流为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接指导和支持下从事国际民间文化交流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通过开展同各国的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自1986年7月3日成立以来。经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协会出色地实施了近千起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对外交往活动。范围涉及表演艺术、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7.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近世古学派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及其后学太宰春台(1680—1747)和海保青陵(1755—1817)的学术体系发展而成的“徂徕学”(本文特指“徂徕派经世哲学”),一直被部分日本学者视为日本近代政治原则的发现者,是日本自生的、与以往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间没有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早期近代化学说。即便不情愿地承认二者之间有所牵涉,其程度也不过是“轻微的提示”而已。然而,徂徕及其后学本身,却从未忌言事实。正是通过对苟&;#183;韩著作的再诠释和大量征引,该学派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18.
凌晨 《世界文化》2004,(3):44-45
自18世纪末,欧洲附有衣带的波浪型裙子被修身的衣服取代后,女士们便纷纷寻找可以装载个人物品的袋子。第一个鱼网状的小袋乘势而起,这种柬上长绳的小袋便于拿在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手袋”。其实,早在9世亚述的浮雕上就有过关于手提包(handbag,或valise)及使用的记载。原来,袋(bag)与包(wrap)有不同的含义,现在被整合为一体,成为一类商品的总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赣州市公安局、文化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全市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决定从1999年8月15日起,对全市娱乐场所进行重新审核。赣州市文化局用四个半月时间,对赣州市城区的361家经营网点进行了严格认真的清理整顿,重新核审。对83家不符合条件标准的进行停业整顿,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出现在公元前大约2500年的古巴比伦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最高学府里。当时,知识被认为是无比神圣的,因此,高等学府、藏书阁都设立在圣庙或神殿里,并由专门的祭师守护。书籍成了圣经的代名词。后来出现在英单词中的biblio(书的)、bibliography(书目),西班牙语中的bibliofilia(藏书癖)、biblioteca(图书馆),法语中的bibliobus(流动图书借阅车)、意大利语中的bibliografia(献书目)等无不与圣经(Bible)这个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