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限王权是中世纪英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古老的日耳曼传统是有限王权的历史根源,法律至上的制度与观念是有限王权形成的基础,教俗二元权力体系是有限王权的根本保证.从这三个方面剖析这一重要的政治现象及其原因,有利于加深对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早期日耳曼家庭是包含父系亲属的家族和母系亲属的亲族的家庭联合体,是母权制逐步让位于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形式。在经济方面它是围绕在战士中心的经济实体,在政治军事方面它是军事战斗和服军役的单位,在社会文化方面它是由婚姻契约形成的联盟。作为日耳曼社会的主要机体,早期日耳曼家庭是日耳曼习惯法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体现在私法和公法两个领域,即日耳曼法的婚姻制度、遗产继承以及血亲复仇、赔偿金和辅助誓言制。  相似文献   

3.
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从日耳曼所有制的瓦解到封建所有制的确立,从奴隶制的长期残存到被封建制排挤;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差别到两者的合流,从自由人、奴隶、隶农之间的差别到他们的合流;从王权有限到王权成为政治制度核心,再到统治者权力在诸子中分配;从自卫队到民军复杂化,从公职人员统率军队直到私人武装的建立;从纳税与不纳税差别到统一纳税,从税收归国库到赋税被领主瓜分;从圣徒屡遭侮辱到教会神圣不可侵犯,从马尔克财产观念到土地的贵族性,以上都体现着日耳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的综合具有漫长性和曲折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国王权威不能仅凭武力获得,还必须具有“合法性”权威。国王统治权威来源于日耳曼血统权利、选举原则和加冕典礼三个方面。三者同时并存,共同起作用,一方面加强了国王统治权威,另一方面也体现着王权有限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是一个中国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的动荡时期,出现了思想上百家争鸣和军事上列国纵横的局面.先秦军事法律思想中,又以儒家和兵家主张重民、爱兵,以"仁"治理人民和军队为代表.但是在这一神权向王权过渡的时期,这些看似人道思想的规则又存在其目的性和片面性.因此,虽然先秦时期的军事法律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人道思想与人道规则,但终究未能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骑士制度是骑士在中世纪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以军事生活为核心的经济、内部关系、行为准则、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文章认为,骑士制度的军事组织、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及在此基础上蕴含的精神道德原则都渊源于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日耳曼族的骑兵作战装备、亲兵队组织及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高尚的精神境界、淳朴的民风,都对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典时代中国希腊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典时代中国希腊文明有异有同,而其政治制度的对比更引人注目。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有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这样的经济基础(官府手工业亦建立),古代中国的专制王权适应历史要求而在军事扩张中产生;而在希腊古典时代曲折的历史行程中诞生的则是民主政治,如梭伦改革、僭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经受了希波战争的严峻考验。在封建领主经济的基础上,只可能保留着某些军事民主主义的残余,不可能产生民主政治;在地主经济和小农个体经济的基础上,只可能出现专制王权和大一统皇权专制,也不可能产生民主政治;只有在商品经济相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细致考释1124年兰斯事件的缘起、路易六世的军事集结及其封建王权等问题,希望通过对历史个案的研究,来观察一个时代的政治特征.本文认为,路易六世伸张王权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发动的战争;而战争促进王权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不断加强的封建依附关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日渐加强的国王与其臣民的关系,或曰国家统治关系.从战争的视角来观察路易六世时期的封建王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封建主义在西方政治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字军东征是世界中古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征讨运动,政教关系是中古政治史上极为重要的内容,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十字军东征的开展是教权由从属到抗争王权的结果,十字军东征的短期效应是教权鼎盛,王权削弱,而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是教权衰败,王权至上。  相似文献   

10.
荷马史诗所反映的君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荷马时代政治制度的性质仍存在争议:或认为它是完善的君主制.或认为它是军事民主制时代的军事首长,或把巴赛列斯作为拥有某种权力的首领。本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资料,指出荷马时代的国王享有做出决定的最高权力,拥有司法、立法和行政权力,而且世袭制度已经萌芽,所以荷马时代巴赛列斯的权力是某种形式的王权。但从国王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权力看,其权力的实际行使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世袭也不是绝对的,因此荷马时代的王权属于早期王权。只是这种王权是从迈锡尼明崩溃后的废墟上产生的,是当时东部地中海地区历史条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日耳曼民族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在后来日耳曼人掀起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日耳曼民族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塑造的日耳曼民族精神对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存在着的特殊的妇女情结,体现了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质,是我们理解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12.
蒙古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王朝被纳入元之藩属体系. 高丽通过政治联姻、贡献方物、提供军事援助等方式,缓解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压力. 元朝对高丽进行封赐,双方宗藩关系逐渐成为定式. 元末,双方宗藩关系破裂,高丽王权得到强化,并趁机控制鸭绿江东岸的缓冲地带及占领双城、婆娑府一带女真族活动地区. 明初,高丽与辽东各方势力存在着复杂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 本文以高丽随元南征( 1354年)至恭愍王被弑(1374年)为时间段限,梳理这20年间在辽东地区高丽与元廷、明政府及辽东故元势力之间的交往事件,分析中朝关系变化对辽东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昭宗述评     
作为唐朝除去武则天外的第19位君主,唐昭宗一生极具悲剧色彩,他本来已与帝位擦肩而过,可又在掌权宦官的拥立下幸运即位,虽然他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尊礼大臣,梦想贤豪,但他年轻气盛,力图重振朝纲、毕全功于一役、压制强藩的做法,过于明显,从而触动了各个藩镇的利益,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本人还被强藩首领朱温派人杀害,让后人为之扼腕.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在其英国历史剧中,着墨浓重之笔就是战争主题。剧作家将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作为贯穿其多部历史剧情节的主线之一,将战争视为夺取王权和巩固王权的重要手段。在莎士比亚笔下,亨利五世征战法国既夺得了在法国的权力又赢得了英明君主的荣耀。波林勃洛克(即位后的亨利四世)通过武力不但夺回自己的财产,而且登上王位宝座。君主们不仅懂得战争可用来夺取权力,还深谙战争尚可用来巩固王权。他们认为对外战争可牵制国内贵族势力,以使他们无暇颠覆王权。战争可以掩饰王权的不合法性;战争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战争还可对内惩治罪恶。总之,战争是君主的为君之道和统治之术,这明显诠释出莎士比亚的战争意识。  相似文献   

15.
西欧中世纪时期是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西欧封建贵族主要是以骑士作为主导,骑士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贵族.骑士阶层的形成不仅代表着日耳曼部落的逐渐封建化,而且也代表着基督教会权力的发展和扩张.通过考察中世纪基督教会在骑士贵族的形成中的作用,可以清晰地了解日耳曼传统与基督教会的作用如何融合,并最终促成具有特色的西欧封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