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出版经济》2004,(7):18-19
一般来讲,造书达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业已步入出版豪门,可以自信地坐下来,与同行把酒论英雄.造书码洋少于亿元的出版人,在图书行业多少显得有些不足. 抛开其他因素,单从出版人的出版水平上看,一些出版人书刊出版水平很高,但造货能力却不高,造货量在亿元码洋以下.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4,(7):21-21
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从数量上看不到出版社总数的一半,他们在中国出版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主角?配角? 2003年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占出版社535家(不含副牌社35家)总数量的24.49%.这131家上榜出版社,2003年造书总码洋3220588万元,占造货总码洋561.82亿元的57.32%,显然这131家出版社数量不到出版社总数一半,但造书码洋却超过了出版社总造货码洋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4,(7):16-16
定性来看,造货能力对出版人来说有几道门槛.由高到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出版界普遍认为,对刚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来说,年加工100万码洋的图书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一年忙碌下来,生产图书的能力达到千万码洋以上的出版人,可以说是小有规模;而突破亿元码洋的造书能力,对出版人来讲,则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有5亿码洋造货能力的出版人,则是出版界的高手;10亿码洋的出版造货能力,目前当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4,(7):17-17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0家(包括副牌社35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0家(包括副牌21家). 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造货能力普遍居于1-5亿元之间,占93.89%;造货能力5-10亿元的出版社则屈指可数,仅有7家出版社,他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造书10亿码洋以上的出版社,只有高等教育出版社1家.毫无疑问,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中国出版界的"独秀".  相似文献   

5.
《出版经济》2004,(7):15
一个出版人一年造货码洋达亿元以上,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数据,2003年共出版图书662843万册,图书总定价5544094万元,平均8.36元/册.出版一亿码洋图书,按平均定价8.36元/册来计算,近1200万册图书. 想象一下,上千万册图书放在眼前是种什么景象?  相似文献   

6.
造货与利润     
《出版经济》2004,(7):25-25
出版人造货与利润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造货多意味着利润大;造货少,意味着利润小.然而,现实表现并非如此.一些出版社造货量不大,却能赢利;而一些出版社造货量很大,却出现亏损. 对出版人来说,造货与利润之间不是成正比或反比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4,(7):24-24
统计数据显示,造货能力与出版社所在地域没有太多的关联,任何地区的出版社都可能使自己的造货能力达到亿元码洋之上. 由于北京地区集聚了大量中央级出版社,而这些出版社大多是一类出版社,造书能力强大,所以在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身居北京地区的出版社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每个出版社在跨入新世纪门槛时,可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怎么办? “人贵有自知之明”。以教育类出版社为例,首先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估计。据《中国出版年鉴》(1999年)提供的数据,1998年全国有出版社530家,出版图书共计130 613种(新书74 719种),图书生产码洋390亿元,其中文化教育类图书(含中小学教材、教辅等)出版了52 129种(新书20 754种),总码洋250亿元。在我国图书出版物中,虽然中小学教材、教辅占图书出版种数的比例不到40%,但其占生产码洋的比例却很大,超过了2/3。在中国现有的出版社中…  相似文献   

9.
码洋,是出版人的术语,是出版人知识的ABC,是出版人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然而码洋到底是什么?它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随着出版人的竞争意识的觉醒和强化,码洋的问题引发了出版人的重新思考。一、码洋,出版人曾经执着追求的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没有码洋这个词,就是提到这个词也仅仅是为了统计口径上的需要。在出版社没有发行这个词,因此也就没有发行科这个机构,出版的图书直接由新华书店销售;新华书店根据征订数下发销售,至于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全国出版社造货亿元码洋排行榜"上,延边教育出版社排第39名,在全国教育类出版社排行第13名;2005年该社销售码洋超过2亿元,位居全国34位,竞争力排行位居84位。如今,该社每年出版1000多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4,(7):26-27
得益于政策的教育类出版社,毫无疑问是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中,生活最幸福的出版人. 2003年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有26家中央、地方教育出版社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王廷 《出版参考》2011,(19):13-14
近年来,无论是新华书店、民营书店还是各出版单位,都对图书零售工作叫苦不迭;各大零售卖场近三年销售几乎连年下跌,而网络销售则连年高速大幅度增长;出版社的出书品种和造货码洋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实际销售却表现平平;开卷公司根据数据统计也得出结论,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已经进入低速微增长时期。种种迹象表明,出版社的图书销售工作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无论是新华书店、民营书店还是各出版单位,都对图书零售工作叫苦不迭;各大零售卖场近三年销售几乎连年下跌,而网络销售则连年高速大幅度增长;出版社的出书品种和造货码洋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实际销售却表现平平;开卷公司根据数据统计也得出结论,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已经进入低速微增长时期。种种迹象表明,出版社的图书销售工作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全国新书目》2010,(3):6-7
第2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订货码洋28.5亿 元1月9日至11日,第2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京举办。本次订货会实现订货码洋285亿元,比上届增加34亿元。与往届相比,本届图书订货会呈现出转企后出版社参展规模加大、民营参展踊跃、信息交流功能增强、数字出版高速发展初露端倪等特点。本届订货会还创造了民营机构参展数量最多的纪录,达到96家。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建社20周年.如同电子行业迅速发展一样,如今电子工业出版社已在全国出版业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计算机类图书被广大读者奉为优质品牌,而蜚声全国,被业界人士公推为"计算机图书出版四强".2001年实现销售码洋3.2亿元,其中图书销售码洋3.1亿元;回款2.78亿元,其中图书回款2.6亿元,回款率87%.  相似文献   

16.
目前,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在职员工90余人,总生产规模超过4亿元,连续多年发稿品种、用纸令数、造货码洋、销售收入、上缴利税等各项生产、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各方面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规模……     
在经济学中,规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相应的规模决定相应的影响力.对于今天的出版产业来说,如何判定一个出版社在产业中的地位,规模无疑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出版经济>杂志截取了最近三年的出版社的造货码洋进行排名并分析,最终决定以"亿元"划线,对我国出版社的规模进行相应的比对,试图通过这些比对,了解中国出版社的基本规模状况.  相似文献   

18.
如同"小"是与"大"相对的概念一样,中小出版社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把年销售码洋1亿元以下的归人中小出版社,据此统计在我国的560多家出版社中,中小出版社要占到80%①.笔者以为还应把员工数量作为标准之一.但不管如何划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部分出版社数量众多,奠定了中国出版业坚实的基础,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出版业的概貌,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标管理对中小出版社快速发展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出版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对其中数据齐全的554家出版社统计分析,发行码洋在1亿元以上的出版社143家,占25.81%;5000万元到1亿元的出版社122家,占22.18%;而5000万元以下的出版社285家,占51.44%,即比一半还多的出版社码洋在5000万元以下.其中码洋不足1000万的还有40家出版社,占7.22%,这40家出版社的码洋仅占总码洋的0.41%.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发行研究》2003,(1):69-71
2003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迎来了五十华诞。化工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科技书刊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前身是组建于1953年1月的重工业出版社。 2002年,化工出版社出版书刊共计1189种,出书码洋1.6亿元,销售码洋1.4亿元。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出书品种34%,出书码洋33%,销售码洋33%。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2002年8、9、10三个月的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简明分析报告表明,化工版的化学类、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