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惠虹 《学前教育》2004,(11):22-23
寒假过后,我们大一班的图书区更换了很多新书,不少家长也给孩子用压岁钱买了新书带到幼儿园来,一时间孩子们对书情有独钟,不时有孩子想把书借回家看同伴间也会相互交换书刊。我仔细观察孩子们看书的情况,多数孩子会翻阋图书,但缺乏仔细的观察,不能很好地理解画面和图书的内容。我想:如果此时能  相似文献   

2.
父母吩咐孩子做件什么事没有任何结果,重复一遍,孩子还是默不作声,一定要三次四次五次重复地说,才能成功。不少父母往往因此而恼火,责怪孩子反应迟钝。其实,孩子对父母的话不能很快作出反应多数是因对大人讲话的意思不理解,而不能立即作出反应。大人应该注意孩子在接受能力上的这一特点。为了确切地了解这个特点,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实验。他们给五岁、七岁、十岁的孩子和成年人读一些简短的句子,把句子中个别意义明确的词故意换成发音相近,但没有意义的词。例如‘孩子在冰上摔了一跤,把腿摔伤了’。把句中的(‘冰’)换成。如果被实验者能  相似文献   

3.
菜丛 《中华家教》2014,(Z1):118
"哇,你把饭吃光了,你很棒!""把碗里的青菜吃掉才可以下桌。""饭全部吃完了才可以吃布丁。"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饭,使出鼓励甚至不惜威吓等各种手段让他们"把饭吃完"。近期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一项实验发现,超过半数的美国父母会要求孩子把盘里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能有剩菜。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孩子表示吃饱后,仍要求他们再多吃点,导致孩子常吃得过饱。为何父母这么执着于把饭吃完?《纽约时报》网站新闻指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建立,使整个社会同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也不例外,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教育对象也同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教育对象的变化,更是需要注意。以前只要能上大学,不管是什么大学,毕业后都能由国家分配个单位,有铁饭碗。而现在的学生,即使上了大学,也不能保证你能找个好工作,因而多数孩子对学习不再有以前的那种热情,尤其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根本就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受父母宠爱,只有享受,不能吃苦,对于艰苦…  相似文献   

5.
搭好家园桥     
丛明 《山东教育》2002,(36):41-41
孩子是家长心中的宝,送进幼儿园牵肠挂肚少不了。睡得是否香?吃的是否饱?老师喜欢他吗?和小朋友关系好不好?尤其是不大不小的病痛,能否按时服药?做为老师,家长的心事我知道。除了把每个孩子照顾好,及时与家长沟通也很必要。早晨见面把孩子抱,询问在家情绪好不好?生病带药的幼儿需记录好,全天观察护理细致周到。傍晚时分家长到,抓紧时间把情况通报。孩子在园吃得挺好,睡觉不错,也按时服了药。游戏、上课时老师格外关照。对于孩子的不足之处,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把状告。分析情况,采取对策,家园联手,帮助孩子纠正提高。碰…  相似文献   

6.
肚子疼     
《父母必读》2009,(5):130-130
肚子疼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十分常见的症状,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紧要的,但你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先仔细观察他,看看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再寻找合适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丁海燕 《小学生》2010,(10):37-38
我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人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父母素质和无正规学前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如:注意力小集中,不会听讲,不能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阳 《辽宁教育》2004,(4):34-37
三、学校老师:家长把孩子的语文学习交给你 多数家长将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寄希望于学校老师 毫无疑问,学校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渠道,特别对于专业性较强、分工明确的学科教育而言,学校及其教师更是孩子们系统获取知识的主要依靠。不能说孩子们上学单纯是为了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但这应该是孩子们来到学校的主要目的,也是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国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2008,(10):25-25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多数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孩子们。新的课程理念,需要广大教师从实践到反思,然后再进行实践。作为数学老教师,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人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目前.多数孩子是处于独立个体化、娇生惯养、辈份观念淡的生活氛围之中,多数孩子获得到的被关爱情感是处于饱和状态。但是。笔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情感空间尤其是关爱情感空间是缺失、不完整的表现在:孩子们总在向成人索要关爱而自身却少有付出.甚至是不懂得他们也有付出的义务与责任;孩子总是任性地要求,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过激甩闹,不懂得适当控制情绪。究其原因,笔认为是在培养孩子关爱的情感的教育中被成人给忽略了:成人总把自己关爱的情感一厢情愿地、无怨无悔地付出。只求把孩子的情感空间塞满被爱;  相似文献   

12.
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爱迪生小时候是个十分淘气的孩。有一天,他对青草不会燃烧,而枯草可以燃烧感到怀疑,于是自己跑到仓里,用火点燃了干草堆,实地试验一,不料却酿成了火灾,把父亲囤积的草付之一炬。生活中孩子们的破坏行为很多,拆、毁物品,屡见不鲜。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种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现,把玩具汽车开是因为他想知道汽车里面是什么样,是什么会使汽车转动,如果把轱辘拆来,汽车会怎样?孩子的头脑中充满新奇的念头,于是他会毫不犹豫地付行动。因此成人不能轻率地将孩子的些违规行为定性为“破坏”,而应该真地相信每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的孩子环境的特殊性,多数孩子集体意识淡薄,不能把自己融于集体当中,在集体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即使在集体环境下仍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相互礼让,一些不和谐的情景时有发生,这样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班级的管理都是百害而无益。为了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氛围中,通过一个明确的载体和方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和谐家园,通  相似文献   

14.
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爱迪生小时候是个十分淘气的孩子。有一天,他对青草不会燃烧,而枯草却可以燃烧感到怀疑,于是自己跑到仓库里,用火点燃了干草堆,实地试验一下,不料却酿成了火灾,把父亲囤积的草料付之一炬。生活中孩子们的破坏行为也很多,拆、毁物品,屡见不鲜。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种行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现,把玩具汽车拆开是因为他想知道汽车里面是什么样的,是什么会使汽车转动,如果把轱辘拆下来,汽车会怎样?孩子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念头,于是他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因此成人不能轻率地将孩子的某些违规行为定性为“破坏”…  相似文献   

15.
每到儿童节,家长们都会烦恼该送什么礼物给孩子,其实有时候把孩子的房间变身改造一下,就是一份让他们兴奋开心的好礼物。孩子在慢慢长大,之前的房间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抑或家里有老人入住,面临着要把书房改造成儿童房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动手动脑,采用局部翻新的方式,让孩子拥有一问焕然一新的儿童房。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农村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多数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有些父母,孩子都上高年级了,还给孩子穿衣脱袜,叠被洗刷,逐渐把孩子宠成了“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任性,懦弱懒惰,形成了致命的弱点——生活智慧匮乏,社会应变能力差,个性压抑扭曲,成年后在许多方面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限制自我的发展。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教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其自立能力。在孩子自己动手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对以后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8.
据一位熟悉美国教育的朋友介绍,美国人为了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一生成长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都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比如,父母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只要孩子有这个需要,就有权利自主选择,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替孩子选择,而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作引导。跟美国的…  相似文献   

19.
卢勤 《母婴世界》2011,(10):20-21
不能因为我们的短视,误把人生的长跑视为短跑: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错把孩子看成学习的机器;更不能因为我们的功利,剥夺孩子最宝贵的童年。  相似文献   

20.
张健鹏  胡足青 《师道》2004,(8):41-41
如果家长已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应当明确家教目的,不能只为孩子在学习上“保驾”。我认为,其目的是教会孩子独立学习,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尽快摆脱“拐棍”,让孩子能独立“行走”。假如你给孩子请来个家庭教师,几年都教不会孩子独立学习,我劝你趁早把他给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