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通过对敦煌藏经洞出土道教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教的仪式、方法、技术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祈福禳灾所依据的主要知识与技术;(二)道教的数术方伎背景,使得以阴阴五行为核心的宇宙观念、宇宙的自然运行和人生祸福相同一的观念、由此决定的秩序观念,通过道教的大众化传播,成为敦煌大众普遍奉行的指导生活实际的观念,是敦煌大众知识与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敦煌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三)道教建立的区分信仰者“善”与“恶”的教义、戒律、规则等,由于其与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一致性,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伦理知识与思想观念,影响着敦煌大众的社会生活;(四)由道教的“承负”观念引发的道教“功德”思想及善恶报应思想,成为人们积累功德、获得福报的信仰力量,因而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基本的道教知识与思想。  相似文献   

2.
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影响敦煌大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是自然的大众知识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就唐宋间敦煌大众来讲,对于道教的信仰和理解,同样是在大众思想的层面上。由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唐宋间敦煌地区道教大众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陈逸平 《家教指南》2006,(2):97-100
在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什么是历史的概念并非像今天这样有着科学严格的定义,而是有着更为宽泛的内容,除了历史事实本身外,举凡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野史小说,都被敦煌大众纳入历史的视野,成为其历史知识的来源,这是敦煌大众历史知识结构的特点。敦煌大众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是和现实生活本身相对应的,因此,大众知识的中心不是帝王将相、贵族精英,而是日常生活的伦理,这些知识是否符合历史本身,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历史知识所包含的思想以及它们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敦煌文献中的学郎诗和学郎题记为依据,对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进行了粗略探讨,分析了唐宋敦煌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希望、兴趣爱好、快乐烦恼,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既是对当时社会现时的反映,也是他们自身生活的写照。对唐宋敦煌地区学生生活的分析,对于研究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敦煌社会的宗教氛围浓厚,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及本土道教盛行,社会民众的宗教消费是其消费活动的重要部分。依据敦煌遗书及石窟资料,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敦煌社会宗教消费观兼具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世俗需求双重特征,其内在地整合了宗教与政治、经济、艺术的统一协调发展,而不同于中原地区宗教消费给社会带来的弊端。唐宋时期敦煌社会的宗教消费观研究,有助于古代敦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乃至军事领域的深入研究,亦助于拓展中国古代宗教社会史研究领域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近年来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探讨了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思想史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期建立大众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框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大众思想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在前人对敦煌世俗佛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唐宋时期敦煌供养人画像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养人画像为中心,就其反映和记录的敦煌世俗佛教,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将一类书牍内容较简略随意、尺幅短小者称简札、小帖。本文对传世文献及敦煌文献中记载的谘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略作考证,认为谘文以短小、简略、随意为特征,适用于身份、地位平等的官署与私人之间,传递信息颇为便捷,生活信息浓厚,具有反映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现实细节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敦煌所出书札文献中所附诗歌的考察,发现唐宋士人之间在人际交往的书札中以诗歌相酬是个普遍的文化现象,敦煌书札对研究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社会文书中的子嗣收养、财产分割与继承契约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非正式婚姻子女”这一概念,其次对他们的身世来源作了分类,并以此对唐宋时期敦煌百姓婚姻家庭中的子女构成状况、财产继承与分割原则以及家庭生活的伦理观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西悲剧善恶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多属于世俗伦理模式,在对善的执著追求和对恶的坚决拒斥中实现善恶分明的意图。古希腊悲剧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虽然也讲求善恶分明的原则,但她们所包孕的内容几乎没有中国古典悲剧那样强烈的伦理色彩。西方现代悲剧更是大异其趣,否弃颠覆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致使善恶界限趋向模糊,却对更高层面上的真、善、美执著的追求。中西悲剧善恶观念的差异,昭示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裁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刘强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6-19,25
传体具有以故事、史实发明经义的性质。传体著作内容上解释经文所涉及的历史本事,可视为“内传”,而“外传”体则主要是非历史本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谢生保  谢静 《家教指南》2006,4(2):40-48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资料对水陆法会的渊源和形成,以及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水陆法会的状况作了论述.认为:水陆法会起源于梁武帝所倡导的无遮大会和创制的《慈悲道场忏法》.因北周隋代,世涉战乱,逐步衰落.中晚唐时,密宗得到了发展,无遮大会与密宗轨仪相结合的水陆法会,再度兴起,并非宋代始有水陆法会.宋代完备的水陆法会仪文,是在唐五代水陆法会仪文基础上修订编撰的.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柔性化与"学分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分银行”体系性质、组织体系及其主要职能出发,根据运行应遵循的原则,在建立相应的机制体系和主要工作流程等方面来认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柔性化。  相似文献   

16.
李文军 《家教指南》2006,(4):109-114
本文通过对庆阳北石窟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受窟前二级阶地阻挡和岩层斜层理向山倾影响,排泄不畅的地下基岩裂隙水,是北石窟寺洞窟岩体潮湿、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窟内空气湿度大,形成凝结水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治理措施,并对北石窟寺地下水治理工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令γ(G)表示一个图G的控制数,G×H表示图G和图H的笛卡尔乘积.现已有很多控制数的研究文章,参考已有控制数知识及笛卡尔乘积图Cm×Cn,Pm×Pn的控制数的相关结论,利用γ(Cm×Cn)≤γ(Pm×Cn)≤γ(Pm×Pn)这一不等式给出路与圈的笛卡尔乘积图Cm×Pn(m=2,3,4),Pm×Cn(m=2,3,4)的控制数.  相似文献   

18.
城市信息系统是专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和信息服务的空间型地理信息系统。在分析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城市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了见解,探讨了城市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现状,并对城市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同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重心的定义与质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严格的重心定义,并讨论了重心与质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作为学术论著有了归纳、演绎、类比的逻辑推理链;其章法的宏观、中观、微观结构随通行本、帛书本、楚简本的不同而呈现严密、松散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