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情趣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艺术就是在表达艺术手段的同时,以崇尚大自然、让人的心灵在自然界中和艺术上达到一种和谐的美。艺术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美育的精神,也反映了新世纪美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追求,也符合美育的本性。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民族艺术文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是一种特有的东方文化和审美的标准,更是寻求一个大美术的源泉。人性化艺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一种积极向上的艺术创造能力,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图书出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属于文化,又承载、升华、创造、传播文化。它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图书出版与母系统的文化一样,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其传播过程也必须遵照美的规律。因此,两者大都经历了古代的和谐、近代的崇高、现代的辩证和谐三个阶段,其审美趣味也都经历了由单纯向复杂、由一元向多元的发展过程。图书出版的审美文化与现实态、整体态的审美文化构成了紧密的系统关系,形成了同构对应、良性循环、耦合发展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广告是现代社会中颇具审美品位和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文明。广告性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会经济各个角落,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从传统的性心理中走出来,改变对"性"文化思想的伦理冲突,把握其受众心理与价值尺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新塑造现代广告中的"性"文化,创造具有美学价值、健康高尚、国情民俗、审美趣味与功能效用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这些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愉悦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终身性等特点,现时也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审美能力培养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一种具有结构性、完整性和自由性的文化符号系统。"民俗"中"民"的主体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他们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征;"俗"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文化模式,它们具有多样性和自由性。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了民俗符号系统,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文化内容使符号形式具有了意义,符号形式又引导和规范了人的生命存在样式。在民俗符号系统中,内蕴了人类生命的自由创造和形式表达,它们具有文化象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艺术修养使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创见的人,科学和艺术形成了人类的一种语言,科学的飞跃往往是翱翱着美的想象,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引导着人们回归与自然的和谐,艺术等文化活动,是科学创造的源头活水,艺术完是有完整悟性的人。  相似文献   

10.
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民族艺术的个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出现"他者化"现象。对此,戏曲艺术必须强化自己的个性,戏曲生产者和创作者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继承戏曲的文化传统,保持戏曲的传统神韵;全社会都要重视戏曲审美教育,完善当代人戏曲审美心理结构,在不断自我整合中强化戏曲的根本特点,使中国戏曲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之一,它主要是指人对社会生活中事物美的本质看法和分析的一种能力。在绘画方面来讲,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必须提高文化修养和掌握好美术知识(包括美术史知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一词,从学术上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在具体运用中,又有多种含义。比如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或者说只有初中文化,是泛指一般的书本知识、学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说企业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是特指在某一领域体现的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风  相似文献   

13.
对音乐艺术的欣赏,主要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品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在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时,应善于引导学生把欣赏延展到相关文化,亲近艺术,喜欢艺术,热爱艺术。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涵养的积累,学生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情趣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类学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史前时期并不存在哪怕一件纯粹的艺术品,艺术与劳动、巫术、宗教难分难舍地纠结在一起,形成一幅混沌如一的原始文化图景。在传统美学体系中,一般把艺术价值分为认识、伦理、审美三个方面。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里,这种陈旧的“三分”法很难触及艺术价值的本质,唯有深入史前文化中去追问艺术的存在意义和生命意义,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求解艺术何为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人类早期,人们在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利用隐喻方式来命名、组构世界,使世界成为人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分离与对立是人类进步的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人们利用隐喻不断建构事物间的关联,从而在观念上建构出一个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一体”的世界。隐喻的具象性与象征性不断诱导、促使人们思考与探索现象背后的东西,隐喻本身对现实的超越,陆为人们的思维创造提供了自由空间。隐喻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雕饰”,而且是一种艺术手法甚至是艺术内容。人们从中可以获得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7.
论影视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必须通过审美主体的观看活动实现艺术的功能。影视艺术的接受活动本质上是审美主体以特殊的心理结构来化解作品意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表现出审美心理需要是:一、求新求异,陌生化审美;二、圆梦替代,情感化审美;三、好奇偷窥,新奇化审美;四、精神提升,人格化审美;五、创造满足,创造化审美。  相似文献   

18.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教学《京剧趣谈》一文时,教师要基于学生戏剧艺术审美的现实基础,从“趣”着手,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中发现美,引发审美期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以象造境中品味虚实之美;在表演中比较、品鉴,从而理解中国美学背后的智慧与妙趣;通过比照关联,从京剧走向戏剧,从课内走向课外,进一步延展艺术之美。这样,通过审美化阅读的层递路径,促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后世中国影响甚大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学。仿佛就从艺术创造、美学生发的维度为这一名言作了一个触类旁通的大注脚!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人类学是由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相嫁接而成的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吸纳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研究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多重交叉的密切联系,但是两门学科的学科背景、学术视野、研究对象、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为研究的主题,对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一切问题进行研究,它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描述,以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审美人类学以人类精神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和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文化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存活于民间的"活态的"审美经验.审美人类学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取跨学科,多元方法的并用,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