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的名篇。今本《战国策》却误把“龙”“言”两字并为一字,于是有了个“触詟”。《史记·赵世家》记为“触龙言愿见太后”。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说与《史记》完全相同。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面世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赵策四》“触詟说赵太后”章,亦见于《史记·赵世家》和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裘锡圭先生曾据帛书考释过其中四则文字。今援其例,续考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3.
说话的艺术     
虽然《诗经》里便有“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的话,但真要被拎着耳朵挨训,总是不好受的。所以前人有“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一类遗训,无非是要人讲究些说话的艺术。“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是讲究说话艺术的范例,也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优旃讽谏秦二世的事不见得都耳熟能详,姑录之:“二世立,又欲漆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  相似文献   

4.
漫谈孔明     
孙见喜 《今传媒》2006,(8):53-54
《谈情》、《说爱》是孔明先生的两部散文随笔集,他因此而名行于世。有人说孔明是谈情说爱的高手,证据之一是他的谈情说爱文章满天飞。十年前,翻阅青年类报刊杂志,常有孔明的文章赫然其上,主题多与“情”和“爱”有关。他是散文作家,语言老辣风趣,观点尖锐前卫,老少都说好读。他的《谈情》、《说爱》能相继问世并畅销,借助的就是这种优势。其后,他的写作转向,但仍有情爱文章时露峥嵘。去年,他的一篇《爱情进行词》被网上广为转帖,由此可见孔明谈情说爱的余温尚存。实际上,正如孔明自己说的,山水有情人更有情,在他的笔下,爱是小爱也是大爱,情…  相似文献   

5.
湖北新闻界的同志告诉我,《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是一个有胆略的记者。真没想到,我见到的他,竟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年轻人。“王楚同志,你写的那几篇敞开武汉三镇大门的报道,我们都看了,想请你谈谈采访经过,比如……”没等我的话说完,他咯咯地笑了:“我还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初次见面,王楚这么一说,气氛也就宽松了许多。三十出头的年纪,一米七○的个儿,还有那一张带着浓重湖北口音爱说笑话的嘴,谈起什么来,没有顾  相似文献   

6.
儿子说 ,他9岁时就爱上了《正大综艺》。“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10年了 ,《正大综艺》伴着他长大 ,把一个多彩斑澜 ,如此美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他说 ,对《正大综艺》唯一的希望就是四个字 :相伴永远。丈夫说 ,他爱《正大综艺》是因为这个栏目的精美 ,形式美、内容美 ,主题歌美 ,不仅仅展现世界的奇妙 ,而且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 ,美仓美奂 ,看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他说 ,对《正大综艺》的希望也是四个字 :美丽永远。我说 ,《正大综艺》最让我感动的是真情。“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能够把一个栏目办得长久,办成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7.
8月26日《北京晚报》刊载了刘绍棠同志的《大学者的一件小事》一文,说王力先生在赠给他的一本《龙虫并雕斋琐语》上亲自改正了68处因校对疏忽发生的差错。9月5日晚报又发表了陈季和同志的《何以对王力先生》一文,文中说:“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8.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9.
栏目     
《视听界》2009,(2):4-5
江苏卫视上演《康剧来了》;《有一说一》收视率大幅提升;《非常不一班》全新开班;《我爱饭米粒》打造亲子娱乐新时尚  相似文献   

10.
生活励志     
《全国新书目》2014,(9):30-32
《我的母亲手记》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在父亲去世后,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无奈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一步步失忆。井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生活,冷静、细腻地观察和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他也重拾了对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11.
钱宁说,他写孔子,爱孔子,但不是"新儒家"。他不认为祭孔有多大意义,不认为孔子的思想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他也反对现在的孩子诵经、背《弟子规》《新论语》是一本难以定义的书。"首先钱宁不是于丹,也不是李零……它是对《论语》的一种解构式的解读。"该书的责编李  相似文献   

12.
公木先生是我敬仰的老师。他既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也是一个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他不但创作了大量的喷着火一般激情的诗词,而且撰写出一部部充满哲人之思的学术著作。他的自选诗集《我爱》热情执著,他的《中国诗歌史论》议论风发,他的《老子说解》论述精辟,读后都使我赞叹不已。但是使我更为  相似文献   

13.
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曾一度“百花齐放”,阮孝绪的《七录》勘称为一朵争红斗艳的奇葩。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生于公元四九七年,卒于公元五三六年。《梁书、列传第四十五》说他从小就热爱典籍,“年十三,遍通《五经》”。他自己在《七录序》中也说;“孝绪少爱典籍,长而弗倦”,院孝绪在壮年时期,不求功名、杜绝交游,潜心于目录学之研究。他想通过治目录之学来“成穆穆之功,致荡荡之化”。因此,《七录》乃是院孝绪的刻意之作,也充分地反映了他本人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编外发行员     
南阳县黄台岗乡政府王清海同志,无论在会议上或是下队工作,都要给基层领导或爱写稿的人们介绍《新闻爱好者》刊物的内容和对报道的帮助。因此,同志们亲切的称他是《新闻爱好者》的编外发行员。他何以对《新闻爱好者》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他说,我订阅《新闻爱好者》之前,给县广播站写篇报道,很吃力,编辑经常指出主题不突出、层次欠分明等,自从1987年潜心学习《新闻爱  相似文献   

15.
《岭南新闻探索》2007,(4):14-15
近期《中国新闻出版报》发文点评京、沪、穗、深媒体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报道“得意之笔”时说,《南方日报》大型系列报道“紫荆龙情”,通过对话见证人与亲历者,解读回归十年来的变化,传递历史的感受;用镜头透视“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影,叙述“我爱香港”的情怀,捕捉粤港一脉的搏动,自始至终,“爱”字成了报道的主线。  相似文献   

16.
港澳台之窗     
柏杨再创书史新里程 继《柏杨版资治通鉴》72册于1993年全数完成之后,又于1999年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为其书史工程再创新里程。台湾金石堂《出版情报》今年第三期发表彭世珍一文说,柏杨爱书写历史故事,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的好题材:人过文字狱,在狱中写的诗使他得到国际桂冠诗人奖;写小说《异域》也引起争议、拍成电影,然后再创改版畅销书高潮;译史书则又创下10年近千万字的纪录;现在,他又要以惊人的毅力,预计3年内完成四、五十册《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相似文献   

17.
石袭霞 《大观周刊》2011,(36):78-7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杰出的小说家。《罗生门》是芥川早期的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在写这部小说的同年,芥川初恋受挫。这件事给芥川极大的打击,他认为这个世界不存在无私的爱,人们都是自私自利了。这部小说更是将这份自私的心完全的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鲁迅所译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从出版到现在已整整半个世纪了。五十年前,鲁迅在给亲密的战友瞿秋白信中曾无限深情地说,自己对于《毁灭》中译本“就象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并且由他想到儿子的儿子。”爱“书”竟然如同爱“子”,这或许会使今天的一般读者感到些微诧异。可是,假如我们回顾在那腥风血雨  相似文献   

19.
高一青 《东南传播》2012,(2):169-I0001
<正>龙腾盛世年祥瑞,花开两岸春渐深。当龙年钟声敲响时,东南广播公司携手海峡两岸20多家广播电台为两岸听众奉献了新春广播大礼一《龙年说龙》春节联播节目。两岸广播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度挖掘龙文化,展示龙民俗之乐、龙建筑之奇、龙音乐之美、龙戏曲之妙、龙书法之趣、龙收藏之珍……东南广播公司牵头组织两岸广播春节联播己持续六  相似文献   

20.
《奇葩说》是新媒体平台“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自2014年11月上线以来,凭借其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赢得了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在《奇葩说》当中,除选手的精彩发言以及唇枪舌剑外,最值得品评的当数主持人马东的精彩表现,一方面,他在节目中将“马东式”的诙谐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他善于表达深刻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