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史”的角度来解释毛泽东诗词 ,论证了作者为什么以“反第一次大‘围剿’”为词题 ,而在内容上把第二次反“围剿”的准备也写了进去的背景 ,即领导层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发展一般理论入手 ,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突出阐明了江泽民“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思想是和毛泽东、邓小平社会发展观一脉相承的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三代领导人 ,在治国方略上 ,都提出过许多重要思路 ,作过许多重要决策。他们共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提出 ,要靠民主跳出历史的“周期率” ,但却未能解决民主制度化问题 ;邓小平提出 ,要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 ,“还是搞法制靠得住些” ,从理论上补充、完善、丰富了毛泽东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想 ;江泽民提出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把它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 ,是我党治国方略上的重大发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文革”前夕 ,毛泽东集中创作的数首诗词 ,从创作缘由去解读毛泽东彼时彼际的思想、情绪 ;从毛泽东诗词诗意化地表达情致、心态的角度 ,去欣赏其诗词大多作为“政治诗”的艺术特色。毛泽东在诗词方面一直较为注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个性高扬的“三李诗” ,而不太喜欢杜甫的诗作。但到了他的晚年 ,随着心境的转换 ,在诗的意趣上却又不自觉地趋向杜诗的赅博沉雄。这不能不看作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上的一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 实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实际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你承认它也罢,否认它也罢,它都“满不在乎”、“依然故我”。实际包括自然界的实际、社会的实际和观念的实际(精神客体),以及这三种实际的相互关系的实际。毛泽东同志说,“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①在这里,毛泽东同志讲的“头脑”,是指认识主体的观念、思想。我的思想,对于正在了解我的思想状况的政治思想工作者(“非我”)来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谁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毛泽东、郭沫若等人在世时,通过不同形式指认“友人”为周世钊。然而,1982年乐天宇五次“回忆”了“友人”是指乐天宇、周世钊、李达三人,这就是后来的所谓三人说,随后萧永义、易孟醇等又有了新的“友人”说。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可谓越来越混乱。但是,事实上,毛泽东不可能答诗李达、乐天宇,只能是答诗周世钊。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毛泽东“重农”思想内容的概括,“重农”思想的来源分析,说明“重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于立德树人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体现了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内涵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保障受教育者脑体均衡发展的功能、养成受教育者劳动自觉的意识等三个方面。新时代可以从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发挥“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拓展劳动教育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践行毛泽东劳动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是整个“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讲好“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关键。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突破大学生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误区,要特别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充分肯定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善于挖掘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正视毛泽东一生的功与过;充分体现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月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新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好这个基本要求,需要广大“两课”教师认真学习和思考。本文就“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如何安排某些教学内容谈一点个人设想,仅供参考。 1.建议用一个完整的导论讲毛泽东的生平,从毛泽东人格魅力开篇 目前已出版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地方专门讲毛泽东,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作为《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当然应该主要讲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毛泽东思想的魅力也与毛泽东的魅力分不开。毛泽东是中…  相似文献   

11.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熔铸的不朽诗篇,昭示了光明的理想。为了丰富屈原的伟大形象,这里用翔实的史料,明证屈原遭谗被疏的复杂性,希望当今史学家能根据历史的轨辙,增删《屈原列传》,以求证历史的本源。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同志是20世纪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贵族革命家。他以毕生的革命实践演示了贵族革命的艰巨性,他在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充分表现了其作为贵族革命家的精神特征。求真的革命认同和历史批判意识是其"误会"与"多余"两大情结的精神基质,它雄辩地证明了秋白革命的纯洁性、深刻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13.
梁凯 《宜宾学院学报》2006,6(9):113-116
大学生“贵族”群体是指那些家庭条件特别好和部分家庭条件不好但却负债高消费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数生活富裕、消费高、消费形式多样化,并伴随有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行为,且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学生“贵族”群体要想成才,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缺席、“经典”匮乏的原因是“小农意识”太重,“小资情调”太浓,“贵族精神”阙如。造成这种“原因”的原因则是中国当代文艺家的出身、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各种本土及外来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认为辛亥革命在全国各省情形各异,云南“重九起义”在全国各省响应辛亥起义中具有自己鲜明和突出的特点,并在辛亥革命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左传》和《史记》是先秦两汉的两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依年纪事,传述春秋,语言简练,叙事生动,特别是其战争描写成为后代作品的楷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史记》是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毕生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史传文学的代表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史记》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前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借鉴和吸收就是一个。通过晋公子重耳逃亡事在二书中的不同描写。可以分析《史记》在对《左传》的吸收的基础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两课”作为职业艺术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注重“近”,“活”,“美”,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野性"这一概念是苏轼本人概括出来的自我性格特征,是其"满肚子不含时宜"的外在表现.其表现特征就是不慎言语,任真而动的"疏狂".由于苏轼疏狂的野性,便塑造了他那脱俗的高尚人格,为东方朔的"朝隐"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其在文艺创作上表现出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从“大师精神”看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从大师精神引导出大学精神——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而不是打制工具的作坊;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完善的人、全面的人、高尚的人,其次才是教人如何做事;“人”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  相似文献   

20.
就《红楼梦》中“宝玉”名字的意蕴,作不同意前人作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宝”字含有“功用价值高”的含义,此字揭示了宝玉对于贾家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宝玉被利用、被牺牲的悲剧命运,而“玉”字则评价了宝玉的人品,“玉”在中国传统化中,多用来比喻君子的道德。“玉”永远无法成为世俗人眼中的“宝贝”,这就预示了宝玉最后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