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育公平应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具体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人、教育消费者背景、教育执行者和教育执行机构等多个方面。民办高校的发展与以下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有着密切关系:历史角色的责任公平;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公平;社会大众心理的认同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公平。政府和民办高校两方面都要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才能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应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具体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人、教育消费者背景、教育执行者和教育执行机构等多个方面.民办高校的发展与以下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有着密切关系:历史角色的责任公平;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公平;社会大众心理的认同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公平.政府和民办高校两方面都要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才能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目标是加强政府对民办教育管理和指导,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分类改革应坚持教育公益性、公平发展、自由选择、利益不损、分步推进等原则。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完善教育法律框架;变革民办高校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指导服务责任;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分流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育资源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分配不公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民办高校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需要财政支持政策,基本资助政策:一是政府资助,即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拨款,中央政府对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桂丽 《教育探索》2008,(9):9-10
教育资源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分配不公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民办高校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需要政府资助,基本资助政策是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政策优化要以实现公平、提高效率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健全民办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提供权益保障;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创新管理体制;落实政府经济扶持,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建立社会评价机制,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搭建外部质量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审视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现行教育制度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对民办高校学生德育的发展更具制约力与影响力。因此。政府要按照《纲要》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清除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歧视性政策。制定、出台一系列扭转教育不公现状的措施与办法,促使民办高校学生能够享有与公办高校学生同等的权益和待遇.积极培育公正对待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民办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推进的良好制度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办民办高校公平竞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起步阶段、建立阶段和发展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因时、因地采取或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公办、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政府资助、师资竞争、生源竞争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直处于竞争的不公平状态,其所处的阶段不同,公办、民办高校之间公平竞争问题亦表现得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深入检讨各种影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观念分歧和制度困境,合理建构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制度。在观念层面,消除分类管理制度上的认识误区;在制度层面,创设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制度环境,加强实体与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设;在政府层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捐资助学型民办高校,发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民生为基础的战略观是民办高校创立的教育初衷,也是其存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河南民办高校20多年坚持在民生战略观指导下发展的成功经验,为转型时期政府与民办高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借鉴。要破解民办高校战略规划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政府设立专项的民办高等教育基金,实施名优民办高校建设工程;构建全省民办高校管理体系;建立人才供需预测及预警机制;高校间合力办学,提升河南民办高校整体服务能力;民高校自身要通过探索特色化发展战略,建立有特色的行业性高校,增强服务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能力主义、社会资本和差异补偿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概念,以此三重价值取向来分析我国教育演进过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有利于深入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优先工农的教育政策中体现着差异补偿,但基本是在能力主义的前提下实施的。干部子弟学校的取消,目的在于限制特权势力,重点学校虽以能力主义为基础,差异补偿和社会资本均参与其中。取消学校考试制度导致能力主义的缺失,而特权势力的介入,必然导致大学生推荐制度瓦解。我国的高考制度是一种根据学习成绩优先录取高分考生的选拔考试,基本排除了家庭出身等遗传因素,因此可以保证社会的基本公正。本来具有促进教育平等意义的高校扩招,由于经济取向的过度干扰,必要的补偿机制又未能及时跟上,其促进平等的目标还任重道远。虽然一些教育优惠措施体现了补偿原则,但却是起点差异极大现实上的补偿,还不足以保证平等。择校的潜规则就是权力、人情加金钱,这是导致择校热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社会不满的本质原因。建立以能力主义和差异补偿为基础,限制社会资本滋生的教育政策系统当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愿景。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应当并行不悖。以能力主义为基础,兼施差异补偿的高考模式,可能是促进高考制度更加公平的一种改革思路。一种教育制度与人事制度相互衔接的新制度体系,立足于能力主义,学而优者通过严格考试可直接录用为领导干部或高层管理人员。我们应当将效率限定在经济范畴之内。而在判断平等与公正时,可以采用能力主义和差异补偿的价值工具:只有在能力主义的基础之上,教育平等才可能实现;只有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采取差异补偿的措施,教育公正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实施以来,对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保持高校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如学生诚信信息非对称性、银行贷款高风险性、高校低积极性、政府弱激励性等制度缺陷.针对这些缺陷,一方面应该继续完善"风险补偿金"制度,推进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建立"特别津贴"制度,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银行和高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招生优先保障工农子女受教育权利,强调对考生的政治质量的考查;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高校招生强调效率优先、择优录取,高考政策的公平性更多体现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程序公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公平公正成为我国高校招生的首要价值导向,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基础上多渠道促进实质公平,重视对弱势群体的补偿。高考政策公平性的价值变迁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变迁、党和国家的政治策略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新时期的高考改革应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共享发展为导向促进学生入学机会的城乡、区域公平,构建多元利益群体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保障程序公平。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在高校招生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何使得高校招生在操作中既能体现其公平性,又能为高校有效地招揽到合适的人才,已成为高校招生讨论的一个焦点。高校招生中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录取计划中的地区差异、自主招生选拔中的偏差、高校收费制对公平性的制约以及城乡受教育机会悬殊等方面,应着力探究高校招生公平的补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河南省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涌现了一大批办学水平较高、社会信誉良好的民办学校。但是,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梳理出影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美、英、法、德、澳、加、日、韩8国将过程性评价成绩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范畴、使用方式和所占权重,对我国高校招生评价制度改革有如下启示:1)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高校招生评价制度,有利于推动高中教育回归育人本原;2)过程性评价成绩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要适应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3)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过程性评价成绩范畴界定要兼顾公平、有效性与可行性;4)探索过程性评价成绩与高考成绩的量化融合方案,以适应我国高校招生按分录取模式;5)在维护高考权威性的同时,合理分配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避免弱化或虚化;6)加强舆论宣传,完善制度体系,为过程性评价成绩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创设有利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高考改革首先要在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必须切实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次,推行高考社会化,明确政府职能。再次,把基础教育评价的标准与高考分割开来。最后,高考改革给农村基础教育也带来挑战。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高考,答案要在实践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们对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公平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那么,学生到底应得怎样的发展才公平?鉴于教育与人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从"应得的公平观"着手理解学生的公平发展,学生公平发展的实质是其个性的发展,其关键是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高考录取中的地区均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均衡,它形成于高考统一命题、分省市划定录取分数线,延续于高考分省市自主命题,强化于高校“地缘化”,其中起决定因素的是各地不公平的高考录取率。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首选是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录取标准,实施按地区人口总数的比例,考虑生源质量,专业特色等因素分配招生计划;其次是增加高等教育机会供给,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建立独立的高职招生体系;强化后发地区的基础教育,从根本上缩小东西部教育硬条件和软环境的差异,从而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陈欣 《职教通讯》2020,(1):123-127
心理健康是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加强学生心理精准帮扶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转变,心理精准帮扶目标应从多元公平向靶向精准转变、帮扶资源应从单维供给向多维整合转变、帮扶主体应从规模建设向专业发展转变。在社会支持理论范式下,剖析了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帮扶的实例,认为应从精准预防、精准识别、精准干预、精准帮扶等环节加强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