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6,(5):4
3月21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现场会,今年,北京将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并降低特长生入学比例,"小升初"各区招收特长生应降至招生总数的5%以内。依据教育部规定的重点大城市入学工作目标,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为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到201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同时,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各地有关小升初政策要调整的消息始终不绝于耳。1月26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终于与公众见面,为各地小升初政策正式确定了"轨道",特长生比例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采取电脑派位等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都在《意见》中得以明确。据了解,在教育部颁布《意见》之后,各地的小升初细则也将于不久之后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中考新政对考试公平的推进,具体表现在取消择校生招生、减少各类特长生招生比例和优质高中名额不再推优上。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要求"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特长生招生和优质名额分配推优,也被质疑为存在"暗箱操作",搞权钱交易。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减少特长生招生比例、取消优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再次明确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并强调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小升初"新政出台,却难给"补习风"降温,要让学生免于上特长班之折腾,仅靠一纸《意见》,显然还不够。首先,《意见》能否得到执行,公众仍在观望中。其实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就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该规定并没得到很好落实,  相似文献   

6.
黄珺 《湖南教育》2014,(7):47-49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发布信息,称今年“小升初”体育特长生招收校减少50所,严格缩减体育特长生招收比例。此举是对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响应。教育公平是亿万家庭的共同期盼,减少特长招生,是为了不让特长当作升学的途径,这是对迈向教育公平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声音     
《山东教育》2014,(5):62-62
“落实‘小升初’新政核心在于教育放权。”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并强调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可《意见》出台后,不少孩子仍在辛苦地上特长班.忙于各种补习。落实“小升初”新政.需要教育资源均衡化、评价机制优化等联动改革,其核心在于教育放权,这样才能解救孩子。  相似文献   

8.
《广西教育》2014,(16):10-10
正问:在规范"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方面,国家近期出台了什么政策?答:今年1月中旬,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问:如何确保划片公平?答:为确保划片公平,《意见》主要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明确责任。《意见》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小升初划片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实施招生范围划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特别提出要"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及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对减少和规范高考加  相似文献   

10.
《教师》2014,(4):103-103
正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接受政务咨询时透露,本市小升初特长生将逐步取消,中考特长生从今年9月开始逐渐压缩比例,但不会取消。此外,小学一二年级将取消期末考试,此前"高考英语降低50分"的额度也可能有变。推优特长逐步压缩1月14日市教委摆摊现场人气很高,前来询问的代表、委员都很关注小升初政策。市人大代表徐嫩霞关注小升初推优特长派位比例变化。对此,付志峰介绍,推优特长入学比例的趋势是逐步压缩。特长生今年将维持现有规模,以后比例逐渐下降。中考特长生比例也将压缩,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线联平表示,今年暑假后,也就是9月开始,中考将严控特长生入学比例,逐渐压缩,到2016年特长生入学比例将控制到5%。线联平表示,特长生享有入学特殊政策,会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年初,教育部发文对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向包括北上广在内的19个大城市下"最后通牒",要求在2015年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7  相似文献   

12.
据《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3日第02版报道:近期,北京市教委正式公布2019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政策明确,今年将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释放的优质学位全部用于派位入学。纵观各地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取消特长生招生已成为这两年的热点。各地相继关闭“特长生通道”,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制度安排。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强调招生规范。教育部要求,继续压缩义务教育学校特长生招生规模,至2020年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国内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实施意见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意见》明确了小升初工作流程:一是合理划定招生范围,二是有序确定入学对象,三是规范办理入学手续。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  相似文献   

14.
《吉林教育》2008,(15):5
北京“小升初”推出新办法 取消改制校和学科实验班招生方式 学校不得自行组织考试(据中国教育报)北京2008年“小升初”推出新办法,包括取消改制校和学科实验班招生方式、学校不得自行组织考试等措施。体制改革试点学校改制后,属公办性质的按公办学校办法招生,划归民办的按民办学校招生办法招生;没有改制的一律按公办学校办法招生。在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对文体科技特长生入学方式也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省外动态     
正·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招生"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明确将取消"共建招生"方式。据介绍,从2014年起,北京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幼升小和小升初学生均须在系统进行信  相似文献   

16.
“小升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不断得到规范,“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基本遵循了“免试、就近”原则.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从而为“小升初”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教育部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治理"奥数",缓解升学压力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强调,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斩断"奥数"与招生挂钩的利益链。2013年5月16日《中国广播网》李小姐的妹妹是今年"小升初"大军中的一员。虽然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对奥数下达了禁止令,但她一直也没有间断奥数学习。前段时间,妹妹陆续参加了共建班和个别学校的入学考试,发现十分之一的题  相似文献   

18.
广角     
《政治课教学》2015,(3):71-72
我国自主招生新政启动继88所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相继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对外公布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3月5日也公布了其2015年的自主招生简章。至此,所有90所(含分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招生简章悉数亮相。这是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对已实施12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的最大一次调整与完善。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及各高校据此制订的招生简章,延后考试时间,取消联考,取消"校长推荐制",消除"掐尖""小高考"趋势,严控招生计划,减少笔试,考查方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北京市颁布《北京市教委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开始严肃治理"小升初"择校乱象,通过政策调整、技术手段、资源拓展等一系列"组合拳",疏堵结合、有破有立,一举改变了"小升初"择校的面貌,基本实现了就近入学的目标。但新政实行的第一年,许多问题积重难返,难以一步到位,包括择校现象在一些名校依然突出、"两次派位"政策存在弊端、"特长生"比例偏高、政策保障协调入学渠道不透明、"寄宿生"等择校渠道尚未认真清理等。因此,"小升初"新政要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通过深化和完善改革,清理尚未涉及的死角,着手解决影响均衡发展的深层问题,营造改革的氛围和态势,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行动,打消名校和家长观望、赌博的心态,迈上新的台阶,打造"首善之都"堪为表率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0.
考试改革被形象地称为"牛鼻子工程",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制订了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并将出台多个配套实施意见,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改革办法等。语文考试改革是整个考试改革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深化、完善。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专家、学者及教师关于"语文考试改革"方面的文章,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来稿,踊跃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