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教育、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基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和教师应该多加注重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发展成为自立、自强的人。而当前现状是,过分注重学科教育和学习成绩提高,疏忽学生劳动能力培育,产生了学生意志力脆弱、体质虚弱等多种问题,易阻碍学生良好价值观、是非观的塑造。本文主要围绕着基于劳动意识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探索。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A0):13-15
在当前实践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教学树立了全新的目标,那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该教育目标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实践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综合修养与道德品质,具体包含劳动价值理念、实践精神、劳动技能、良好习惯等。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课程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从而深入挖掘与开发该课程的育人价值,并实施高效的教学对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对此,文章先是论述实践导向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接着阐述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总结出实践导向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几点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诗风 《山东教育》2008,(1):96-97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情。”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能,劳动教育是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小学劳动学科作为基本技能学科,理应承担起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基本劳动技能的重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广大的小学劳动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在探索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实践途径时,教师要有融合对接意识,如对接生产劳动、融入生活劳动、注意学科横向联系、课内课外结合、劳动课程建设、生活实践延伸等,从不同维度展开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亟待创新,教师要对劳动教育现实有清醒的认知,结合学生劳动认知基础展开对应设计与实践,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程伟 《天津教育》2023,(10):130-131
<正>当前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领域逐渐认识到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课程评价的“保驾护航”。我国劳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劳动教育课程成为必修课程,小学劳动教育课作为劳动教育的“开端”,需要课程评价的介入。为此,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探索研究,积极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一、明确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目的(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曲晓宁 《天津教育》2022,(20):114-116
<正>小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提高小学教育水平是教师需要一直努力的工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法就要力求科学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教育的有效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具有好动性、好奇性以及人格的易塑造性等特点,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能对学生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技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技课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劳动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强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劳动习惯为目的,为他们今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参加生产劳动打下基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这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临许多困境。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要求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地方教育部门纷纷鼓励加强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证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融合劳动教育的极佳手段。本文立足小学劳动教育实际经验,通过“由趣为引,开启探索之旅“”活跃思维,实现创新创造“”分工协作,促成互补互学“”家校共育,课程化为生活”展开论述,对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策略进行探究,期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徐金玉 《天津教育》2021,(8):134-135,148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全面开展劳动技术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艺术品位,让学生在全面开展的劳动技术教学实践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劳动与劳动课程以及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独特性的分析,揭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劳动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落实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要对劳动工具有所了解、学生要对劳动对象有改造预期。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四点实施建议: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鼓励学生在劳动活动中事事躬行,体验感悟劳动精神;创设结构不良的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从“做”的实际考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法与开发校本课程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与技术意识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吴莺飞 《家长》2024,(3):135-137
<正>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活动则是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等角度进行设计与实施,使小学生在参与家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怎样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能力,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美术课程的审美培养过程中,创新实践是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在美术课堂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念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小红 《天津教育》2023,(28):105-107
<正>劳动教育是语文学科实施全面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程与劳动课程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实践性特征,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实践交相融合,能够发挥跨学科整体育人的积极优势,深入发掘语文课程隐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和作用,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劳动体验,在劳动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群众的美好情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融合推进劳动教育,亟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强化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对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56):5-6
劳动与技术课程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为基本特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劳动与技术学科中一些工具比较锋利,一些器材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风险都需要在实际操作前规避。教师需要在实践前进行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误伤。因此,研究安全教育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我国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背景中,很多小学生不仅缺乏足够的劳动锻炼与劳动意识,而且在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十分缺乏,因此在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劳动实践活动标准,促进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是帮助小学生具备良好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紧紧抓住劳动课程中的鲜活因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定能快速启动学生的思维感知,促使写作活动向着纵深维度推进。实践操作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属性、劳动教育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多维整合优化,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切实提升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为高品质课堂构建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寄宿制小学模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农村小学的一种主要教学形式,其模式是在家庭、社会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诞生的。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而言,其并不缺少劳动,但却缺少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关键的组成成分,小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积极开展正确的劳动教育评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