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以具体文本为依托,凭借文本媒介的感染力和诱发力发挥课程的审美功效。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专注于艺术文本的情感观照,摒弃了物质功利的妄想,情感在心无旁骛的自由空间中得以净化。媒介空位的存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文本的主观意向性召唤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想象,拓展了其思维视野。文本的品读有助于受教者保持超越性的人生态度,高扬从容乐观的旷达精神。审美教学促进了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维、理想追求和行为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同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相互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生成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以《繁星·春水》为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生成性的教学,使学生在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是对人类认知、思维活动、精神行为等的研究,以人为研究主体。语文文本解读涉及师生的认知活动,将心理学领域的成果作用于当前语文文本解读研究,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认知变化,对文本解读有一定益处。在具体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从教学顺序的安排、问题设置的技巧、解读策略的选择三方面入手,把握学生认知程度,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审美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还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展开想象、思维与表达,进而领悟形象,把握文本的内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大致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只有理解文本,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思想,从三维目标角度去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学生只有充分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的用意,才能不断地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对作者、文本、文本中人物事件的认知通过共享,形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叙事功能为主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占比较大。叙事性文本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内容,领悟写作手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往往较差,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思维导图,方便学生在脑海中根据思维导图构建文本逻辑,形成叙事性文本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相似文献   

9.
吕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08-10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侧重于让学生积累背诵,而忽略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在古诗教学中进行深度对话,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产生积极真切的情感体验,生发更为鲜活深刻的审美认知,从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磨砺思维能力,牧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1.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主导地位。“新课标”对阅读和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诠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专题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细读文本、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创新作业等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审美鉴赏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成语文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张传悦 《学周刊C版》2011,(6):146-146
目前我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学中追求教学要素之间有思维含量的交流和对话。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构建和谐高效型思维对话课堂的理想目标。其实所谓的“思维对话”集中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对话活动上。通过教师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达到认识的一致,从而达到课堂的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15.
傅瑞香 《成才之路》2020,(10):66-67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在语言构建、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和审美鉴赏四个方面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议题选择设置、文本组合结构和“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都应紧紧贴合核心素养的内容,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裁判亮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习的主体深入文本,在文本里体验和理解知识,最后,跳出文本.对文本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多进行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8.
注重教学细节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讨论积极热烈,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能够多元解读文本,横向、纵向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在愉悦中获得新知,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细节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教学中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19.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建构、文本思辨、文本鉴赏、文本感悟,进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儿童主体,回归语文本体,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深化思维、积累知识、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