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8,(4):8-8
据日本媒体近期报道,日本科学家最近利用中子射线,直接观察到氧化铝陶瓷的微粒在强磁场作用下的“列队”过程,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提高陶瓷的各项性能。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和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日前联合发表新闻公报说,两家机构的科学家向散布在水中的陶瓷材料——氧化铝的微粒施加强磁场,然后用中子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 1.高技术新材料。 原子和分子太小,即使使用最强大的显微镜也无法直接看到。计划在2005年之前建成的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原子能研究中心的散裂中子源(SNS),将使用一种中子散射技术来定位原子并确定分子形状。中子散裂装置,材料科学家们将能够“看清”各种物质的原子排列。该装置将成为创造高技术材料的有效工具,它将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新产品,如更牢固的工程合金,更有效的药物,更保健的食品等。 人们借助于中子散裂技术已经开发出计算机软盘、信用卡磁条和防弹背心等。下世纪的收获将包括: ●适用于所有血…  相似文献   

3.
正中子是材料科学中用于非破坏性研究的独特探针,中子成像是工业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对材料进行无损检测的有力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型反应堆和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束被广泛而成功地用于中子射线照相。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殊特征使它可以被用来检测大量样品,尤其是含有氢元素的燃料、橡胶、植物等,即使被包裹在金属壳内。中子成像技术是对X射线和伽马射线成像的补充,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例如检查核燃料、探测爆炸物、植物根系生长、研究文物等。随着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数字中子探测器的研发成功,中子成像发展出快速成像、能量选择成像、布拉格边成像等技术,其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将介绍中子成像的特点、主要技术分类及其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4.
原子核的秘密的揭露,使人类掌握了新的無穷尽的能源。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在苏联的建立,为將这个能源实际利用于工業和农業的和平目的,奠定了基础。原子技术的發展,开辟了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到各种全然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門中去的广闊的可能性。人工取得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之一,是在原子核反应堆中用中子来照射。比如,用中子照射普通的天然的磷的时候,部分的磷原子核就和中子結合而变成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磷-32)的原子核。当放射性磷的核衰变的时候,核中的一个中子轉化成質子,同时放射出一个β粒子(帶陰电的电子)。衰变是按照这个方式發生  相似文献   

5.
<正>在医院拍X光片、做CT检查时,很多人都会担心有辐射。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辐射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建筑物的墙体、地板材料里都藏着各种放射性元素(如氡);飞机上,人会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不论是饮用水,还是大米、小麦、牛奶、蔬菜、水果等,也都含有各种放射性元素。除了上述天然辐射以外,还有很多人工辐射来源,比如电脑、手机、信号塔、安检机、医院里的影像学检查设备等。  相似文献   

6.
人们早已知道,过多地遭受紫外线辐射易引起皮肤癌和白内障;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会因紫外线的照射而导致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强紫外线辐射会对包括人在内的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自从1954年,苏联的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开始运转以来,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真是一日千里,借助于原子能的新事物——原子能破冰船、原子能机车、原子能火箭……层出不穷。适用于各种需要的原子炉,更如雨后春笋似的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但是,为了要原子炉合乎理想,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材料的选择上,曾绞尽了脑汁。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找到了合乎理想的材料,这就是稀有金属——锆。“金黄色”的金属你翻开元素周期表,顺着原子序数找下去,第40位元素就是锆。根据波斯语,锆的原名的含意是金黄色,奇怪,锆本来是一种灰白色的金属,为什么会得到一个“金黄色”的名字呢?原来,发现的金属锆有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8.
散裂中子源     
X 射线能“拍摄”人体的医学影像, 而在材料学、化学、生命科学、医药等领域, 科学家们更希望有一种高亮度的“中子源”, 能像X射线一样拍摄到材料的微观结构。散裂中子源就是一个利用中子来探知微观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中子不带电、能量低、有磁矩、穿透性强、无破坏性,可分辨轻元素、同位素和近邻元素。中子散射技术不仅可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还可给出物质磁结构的信息;不仅可探索物质静态微观结构,还可用于观测物质动力学变化过程;不仅可完成特殊样品环境下的实时原位实验测量,还可严格验证物理假设并建立新的理论模型。中子散射已广泛地应用到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地质、能源、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众多研究领域。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织构是一种材料的微观结构特性,通常在多晶材料制备、加工及服役过程中形成,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织构测量的手段包括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可配合采用极图、反极图和三维取向分布术三种表示方法对织构进行分析。其中,中子由于穿透能力深,可实现样件的"体"织构测量,与其他测量手段互为补充,在工业、航空航天、军事、地质和考古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征 《百科知识》2007,(9S):16-16
说起电脑辐射,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都不陌生。可它来自电脑的哪个部分?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这些问题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回答了。电脑辐射其实不止一种。从辐射类型来看,它主要包括电脑在工作时产生和发出的电磁辐射(各种电磁射线和电磁波等)、声(噪音)、光(紫外线、红外线辐射以及可见光等)等几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去年10月宣布,它计划建立1所光子高等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目标是扩大目前的短脉冲激光器的能力。这种激光器把它的全部输出量都压缩到只持续极短时间的一个脉冲中,从而获得惊人的电压。如果它取得成功,该中心将把这些激光器变成新的工具,来加速粒子,制作活细胞的全息X射线图像,以及使用这样的速射光脉冲来探测超高速现象。日本原子能研究所致力于同步加速器辐射和光子研究的总负责人泉政司说:“我们的宗旨是集中精力从事桌  相似文献   

13.
<正>一、注意家装材料的放射性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经常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及其子体产物,悬浮于室内空气中,氛及其于体产物放射出能量较高的a射线(粒子),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如果长期受到照射,便容易产生支气管炎和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地     
新焊接法最近,国外发明了一种新的焊接方法,它可用来焊接以前无法粘合或焊接的合成材料和金屬。这方法是:在焊接材料的表面上塗以少量的鋰化物或硼化物,然后以低速中子进行照射。这样,元素中产生核子反应;在十亿分之几秒的时間內,焊接材料的表面温度升高至1000℃,从而破牢固地焊接起来。如果焊接玻璃、塑料、橡胶和合成纖維,則  相似文献   

15.
在肿瘤医院里,医生常常使用各种放射线来治疗癌症,这就是放射疗法,简称“放疗”。放疗的运用,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最早使用的放射线是x射线,后来又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x、β、r射线,以及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兀介子束和重粒子束等。当放射线照射到人体组织细胞上时,便出现生物效应,凡是生长愈旺盛或愈幼稚的细胞,受到放射线的抑制和损伤作用就越大。与正常组织细胞相比,癌组织细胞分化差、生长快,对放射线敏感。这样,在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的照射下,癌细胞易遭受破坏和死亡而不易复生,周围的正常…  相似文献   

16.
正概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金属钴元素是~(59)Co,它不具有放射性。~(60)Co是一种人造放射性钴同位素,其半衰期分别为5.27年,衰变时释放1.17Me V和1.33Me V的γ射线。工业上通过在反应堆内中子活化~(59)Co制备而成。~(60)Co放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灭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辐照化工、辐射育种、宝石辐照改色、无损探伤、安全检查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就需要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放射性的辐射。在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工作的时候,辐射不应当超过每个工作日0.05伦琴的最大允许线量。在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览会里,有关于放射性辐射的防护的专门部分。在这个部分里,陈列着防护衣和工作器具的实物,以及各种挂图、照片和防护放射性辐射的图解。放射性同位素如果射入人体内部,会有很大的危害。这时候射线对于内部组织和器官产生直接作用,并且使它们发病。α射线对活组织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时候,对同位素(特别是α  相似文献   

18.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力和化学作用、使用方法、工作规范、工作持续时间等影响,其技术状况发生变化高速渐降低。根据设备所处的工作条件及结构性能特点,规范操作,控制设备的负荷和持续工作时间,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行业X射线探伤作业使用逐渐的增多,伴随X射线探伤的使用,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防护能力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X射线探伤机在对工件进行照射的工况下,X射线通过主射、漏射、散射,对作业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因此,针对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防护能力及对探伤作业人员以及公众的辐射影响分析,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力和化学作用、使用方法、工作规范、工作持续时间等影响,其技术状况发生变化高速渐降低.根据设备所处的工作条件及结构性能特点,规范操作.控制设备的负荷和持续工作时间,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