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吕思勉先生是梁启超所开创新史学的承继者和实践者,一生著述宏富,尤以两部中国通史和四部断代史奠定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白话本国史》以其鲜明的进化史观,严密的历史考证和流畅的文字表述开创了通史编纂的新纪元;《吕著中国通史》在继承传统历史编纂遗产的基础上,极富创造性地发明了两大板块的新式体裁,且已显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服膺。其通史编纂思想和编纂经验在《先秦史》、《秦汉史》等四部断代史中明显地得到运用和发展,因而做到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独到深刻的议论赋予历史记载以巨大的震撼力。他对历史编纂的不断新探索,亦折射出其学术思想演进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吕思勉是史学大家,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建树。他的两部通史著述《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撰述成就。文章就学术界对吕思勉学术的研究来叙及他的通史著述研究状况,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吕思勉是史学大家,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建树。他的两部通史著述《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撰述成就。文章就学术界对吕思勉学术的研究来叙及他的通史著述研究状况,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秦汉史研究大约尚未完全走出不景气的低谷,从研究论著的发表出版难到专家学人的人心思迁,无不昭示这一状况。这固然是因经济为中心而导致史学贬值的直接后果,但与秦汉史园地历经多年精耕细耘,不易作出有效突破也大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最近问世的《秦汉断代史专题研究》,便越发显示了  相似文献   

5.
论吕思勉通史撰述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思勉是20世纪通史撰述的名家,其先后著《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就吕思勉这两部通史中对社会学的接受和运用,略陈拙见。  相似文献   

6.
民国以来的中国历史学界是曾经有过一个传统的:严肃史学研究领域绝不对大众史学的普及置身事外,中学历史教学界也绝不放弃自己对于史学研究的责任。我们都知道吕思勉、顾颉刚等诸位先生是曾经如何热忱地投入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撰里去的;年长一些的人大约也还能记得我们建国后的各大高校历史系的教授有多少人是中学历史教员出身。这样的血脉相连不单是使我们的史学界留下来诸如《吕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这样的瑰宝,尤其重要的是,这使得我们的历史学在许多年里一直是一门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活的学问。  相似文献   

7.
爱国、述变、求真的《吕著中国近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在中国近代史方面也有重要建树。他生前出版过《国耻小史》等著述,并留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义。这几种未刊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出版发行。这部书约30余万字,内容充实,富有特色,可谓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著作。 历史学研究过去,历史学家应该面对现实和面向未来。这部书的撰著固是出于登临大学史学讲坛的需要,但更根本的是对时代风云变幻和民族救亡现实的回应。《日俄战争》撰于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8.
读史·汉书     
<正>《汉书》,班固(公元32—92年)所撰,为与《后汉书》区分,也可称为《前汉书》。《汉书》开始了断代史的写作。在体例上基本采用了《史记》的体例,并略有改动,将  相似文献   

9.
《清史稿》是我国最后一部由国家开馆设局组织撰修的纪传体断代史,就卷帙而言为历代正史之首。但史学界一直对其重视不够,评价毁多誉少。本文较全面、深入地研究《清史稿》,尤其对一些传统的观点加以辩正,论证了其编者并没有站在清王朝的立场上;不存在所谓一反历代修史成例,尊清室而抑民国的问题;《清史稿》在学术上不存在严重的失误。此外,本文还论述了《清史稿》在编撰体例、史学思想、史事分析等方面的可取之处。最后,肯定了《清史稿》的史学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太史公曰”形式上仿自《左传》的“君子曰” ,但在《史记》中发展成为系统的史论 ,却是司马迁的首创 ,其内容丰博 ,观点鲜明 ,体例于统一之中有变通 ,表现了司马迁的宏阔气度和无限的创造活力。可以说 ,中国传统史学 ,由于司马迁创造了史论体系 ,才使得历史编纂成为真正的史学论著。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古小说《燕丹子》的成书年代一直令学界感到困惑并不断引发争议,由此牵涉到《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定位等相关问题。事实上,《燕丹子》并非出自秦、汉人之手,更非先秦古书,而是南朝江淹假托史事讽喻建平王景素的拟作,其写作时间当在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江淹被黜吴兴之前。至于此事不为世人知晓,主要是因为江淹碍于现实因素有意隐瞒了自己的作者身份,从而导致了一千五百年来《燕丹子》成书之谜。  相似文献   

12.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是汉代史籍对秦汉时期国家人才区域分布的简单概括,反映了秦汉时期重要的人文地理特点。秦汉时期的武将多出于关西地区,而文臣多出于关东即中原地区,既与关西、关东地区的自然地理形势有关,也是先秦时期政治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同时也是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相较于《国史大纲》而言,钱穆所作《秦汉史》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甚至钱穆本人对其亦一度未曾多加留意:一来此书未能终编,书中对东汉内容并无关涉,只能称为"半部"《秦汉史》;二来此书本不为读者而作,实为课堂讲义性质,故而不以史实叙述见长,而以思想文化为主脉贯通始末,对读者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指引,其中诸多创见颇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14.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后关系问题,帛书<易传>的成书时间问题,都可在这一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关于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第二 ,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孔子及其后学八派教育思想的史料 ,使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弥补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存在的研究空白成为可能 ;第三 ,对于明确先秦两汉经学教育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重要字书《仓颉篇》的出土 ,为研究秦汉语文教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6.
《礼记》是孔子的弟子、门人和儒家后学传习《礼经》的“记”的汇集,是春秋末年和秦汉之际儒家学者对“礼”的解说、补充和有关论文的汇编。它不仅是一部积累起来的学术史,也是我国秦汉以前的一部社会生活史,其当代价值,不仅在经史方面,更多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其中先秦人之礼仪生活、心理状态、情感反应、做人准则、民族的伦理道德、国家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马相如的故里究竟是在成都,还是在今四川蓬安?自古至今,异说纷呈。这一争辩,实则关乎相如生平及其作品的考定。因此,试图借助史志考察司马相如一生中在巴蜀的行踪。然后。就明、清学者以及今贤所论,辨正“长卿桑梓”之所在;考察其先世由来、家道兴衰;认定其《梓桐山赋》等作品,进而考察西汉体物小赋与秦、汉杂赋,与宋玉等人赋作以及大赋兴起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8.
食客在春秋战国的政治、外交上有过重要影响,到秦汉时,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食客由政治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转型,食客文学集团孕育产生。以吕不韦文学集团、梁王文学集团、刘安文学集团最负盛名。食客文学集团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集团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孙子的事迹得到丰富,军事才能受到推崇;《孙子兵法》的文本几经整理,为后世《孙子兵法》的传本提供依据;《孙子兵法》的言论被广泛征引,成为秦汉学者阐释军事思想、评价军事人物和提出军事策略的依据;《孙子兵法》的思想在战争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些方面体现出秦汉时期孙子学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孙子学的发轫时期。  相似文献   

20.
义帝熊心并非少年傀儡,而是秦汉之际天下共尊的有为贤主.在起义军成败的紧要关头,他扭转局势,兴楚、援魏、扶韩、稳齐、助燕、救赵,制定了反秦救民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如约”,育成“义”的文化.他建都郴县(今湖南郴州)后被害,直接引发楚汉战争,导致楚文化失重,促成汉文化崛起,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