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错不成书”,几乎已成为当今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了。的确,书籍报刊中出现差错的情况现已相当普遍和严重,它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广大读者、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对此反应相当强烈。为此,对当今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原因作一番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求从中吸取教训,探索规律,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纠错措施,防止差错继续出现,已成为新闻出版界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为陈引玉之言,我不揣冒昧,略抒管见,并以此就正于方家同行及广大读者。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出错的根源不明,纠错的措施不力。对于书籍报刊中出现的差错,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报刊中的新闻报道出现的差错越来越多,也引起人们的广泛的注意。报刊中新闻中差错是复杂的,有些显而易见的,但有的是辨识难度较大的隐性差错。对于这类隐性的差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这类差错出现的原因中才能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报刊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国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变动,是经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通过并公布的。浙江省设湖州市,这是去年就见了报的。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就批转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将吴兴等5县并入湖州等5市的报告(全文见《国务院公报》)。8月4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动情况,其中第五条  相似文献   

4.
在报刊上,时常可以见到对报道失实或差错的更正。这是党的报刊向人民负责的表现,也是取信于民的保证。有错不纠,决不是我们无产阶级报刊应取的态度。去年3月24日,体育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周恩来总理1959年观看田径比赛的一幅照片,其文字说明是:“周总理在第一届全运会期间,特地到场内观看田径比赛,并向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中)、田径教练黄健(左)了解情况。”这里的“田径教练黄健”应为“周谦为”。周谦为是我国国家级田径裁判员、江苏省田  相似文献   

5.
张永强 《新闻窗》2012,(5):69-70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加大了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管理,从每年对有关报刊检查的结果来看,报刊的编校质量堪忧,尤其是新闻类稿件中的差错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读者戏称为“无错不成刊”。这些稿件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这些差错中的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而隐性差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报刊媒体文字编校质量下滑现象比较明显,语言失范、语句不畅、逻辑混乱、文理不通、违背常识的差错司空见惯,致使读者对于报刊版面字里行间出现的差错近乎麻木.  相似文献   

7.
李惠东 《青年记者》2009,(14):27-27
近年来,我国报刊媒体文字编校质量下滑现象比较明显,语言失范、语句不畅、逻辑混乱、文理不通、违背常识的差错司空见惯,致使读者对于报刊版面字里行间出现的差错近乎麻木。  相似文献   

8.
报刊中的差错,形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编校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准确地了解词义而导致错用。因此,吃透词义,准确运用,实在是消灭差错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里列举的,是一些因误解词义而出现的常见差错。现将有关字、词作一分析,供参考。 一,宣、渲。 在一些报刊中,常出现“渲泄”  相似文献   

9.
报刊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载体。但有的报刊常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等差错,阻碍了思想感情交流的通达,损害了报刊的宣传效益,更影响了报刊的声誉。近期看到在一份中央级报纸副刊的一篇文章中,把“揣一颗心”的“揣”字错成了“端”  相似文献   

10.
报纸期刊的差错似乎是个瘤疾一些发行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刊.也时常差错不断.漏洞颇多。《新闻出版报》第2064期刊登的一篇校读文章,列举了全国某大报主办的新闻期刊今年第1期上.比较明显比较典型的编校差错19处。如此一本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差错俯拾即是。读者不禁要问:既然净化版面.减少差错,消灭差错是刊物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么.像这样出现差错的刊物质量意识是不是弱了一点呢!类似这类刊物差错的报刊如今似乎不是少数。随便翻开报纸或期刊.只要稍有留心.就会发现病句、错字、漏字以及逻辑混乱、用词搭配不…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为了改变“无错不成报”的现象,不少报刊都辟有《有奖纠错》、《读者挑错》、《读者来信》、《咬文嚼字》等栏目。这自然是件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报刊边纠错边出错,别字、错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错用以及不合逻辑与语法的文字组合现象仍旧屡屡发生。每每谈到这些差错时,我常感叹:报刊差错咋这样难治?笔者曾在莱报上发表过一篇约1200字左右的通讯。拿到样报后,先后发现了有7处差错,有错字、有漏  相似文献   

12.
悬赏捉错好     
《今传媒》1995,(5)
悬赏捉错好文/@@王树林报纸期刊的差错已成瘤疾,似乎无错不成报,不成刊。一些发行量数十万、成百万的报刊,也差错不断,漏洞百出。报刊是公开的新闻纸和信息载体,是读者大众的“文化教员”。而差错就如同美味佳肴中的苍蝇,读者看了皱眉头,“食”了倒胃口,并诱发...  相似文献   

13.
高发学  张文 《青年记者》2007,(10):52-52
据《咬嚼字》统计资料显示,常用字词的差错占了报刊差错的60%以上,编辑、记在常用字词上下点工夫还是有必要的。现就将一些在报刊上出错频率比较高的字词作一辨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在阅读报刊,很难见到报刊的“更正”。这么说,“无更正”是值得欣喜的事,何来之忧? 然而,在人们戏言“无错不成报”的今天,报刊“无更正”并非无差错可更正,而是出了差错不想公开改正。举几个例子。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当中一个地名便有两处差错,“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错成了“广西石林彝族自治县”,报纸没“更正”;另一张报纸刊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称:  相似文献   

15.
建国前中文报刊的检索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国前中文报刊是图书馆馆藏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建国前中文报刊的基本情况、目前用户的主要咨询问题及检索途径,指出了当前建国前中文报刊检索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去年11月会同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各市、州新闻出版(文化)局对全省报刊市场进行统一检查。这次检查是吉林省治理整顿小报小刊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逾600人,检查报刊批发点及零售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曾指出:"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报刊在有机地运动着,差错也一定会被揭示出来,隐瞒是不明智的;而报刊在有机地运动着,也为报纸纠正差错提供了便利,纠错将变得轻易而举.报纸公开认错纠错,尤其是读者的挑错被媒体采纳发表,无疑是在保障读者的表达权,同时也是对读者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保障;而编辑部和读者之间的制度性的沟通互动,形成了"开门办报"的格局,实际上也保障了读者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国外体育报刊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并回顾我国知名体育报刊的发展,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对体育报刊利用不足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对报刊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开元策略 《传媒》2005,(8):64-64
指标说明 开元销售指数,反映单种报刊与整体市场(以30种基础报刊代替)的销售对比情况,可以消除季节性变动等因素对销售的影响,对报刊的销售状况进行连续性的跟踪分析,利用这个指数可以大体推断单种报刊零售市场的规模,也可以根据这个指数对任何两种报刊进行期发量大小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图书报刊差错多的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编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编校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中除职业道德、业务素养水平等有重大影响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工作责任心很强,业务功底扎实的编辑负责编校的书刊出版后,也会懊丧地发现一些不应有的差错。这种情况对于采用电脑排版和因人手少实行编校合一的报刊可能更为突出。 编辑、校对是独特的精神劳动,编校人员必须具有与从事这种劳动相应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主要包括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克服阅读认知整体效应的负面影响和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一、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个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态度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出版物的一些差错与编辑对作者文稿态度上存在的偏差有一定关系。我们应当注意防止以下两种主要不良倾向。 1.迷信权威。当前,一些图书报刊喜欢约请名人撰稿、题词,以提高档次,吸引读者。诚然,利用“名人效应”,这本是一种很好的出版策略,但对这些“名人”:著名专家、学者、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