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一直是新闻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人民海军》报在典型报道多样性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最近评出的“最佳典型报道”中,主要显示出有这么几种典型报道形式:一、实录式刘洪峰,一位在鄱阳湖口抢救7名落水群众,自己却献出年轻生命的海军战士,他的壮举,震动鄱阳湖区,江西九江军民,万人为他送葬。海军报报道这位英雄,采用一种“实录式”的报道手法,在约千字的《壮士去了,邵阳湖哭了》的实录性报道中,用“生还者说”、“熟悉者说”、“采写者说”的“三段式”,直接向读者描述刘洪峰的救人壮…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那场伟大的抗洪斗争中,我作为南京军区空军赴九江抗洪一线报道组的一名成员,深深地感受到在一线报道,时“快”字的重要性。一是反映要快。去年7月底,当波涛汹涌的第三次洪峰进入江西,直逼苏皖时,南空驻长江沿岸各部队立即停止训练,全力投入抗洪抢险。从作战部门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虽然当时全军各新闻媒体还有形成规模庞大的报道声势,按常现这只能是一个“萝卜条”或“小豆腐块”什么之类的小稿,不值得花太大劲去写,但我却觉得,在当前汛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这是一篇很能说明问题的稿件。于是我迅速停下手中的活,立即赶…  相似文献   

3.
一说起新闻改革,总要谈到“减少领导活动报道”。可“减少”是“减少”,毕竟还是要“报道”。而况作为基层党报,有时还难以“减少”。好,你“减少”了,他(通常是秘书)一个电话打过来:“怎么不见报?嗯,是不是我们这项工作不重要?”你敢说书记、市长(包括一大排副的)的工作不重要吗?不敢吧。老实说,我们只能是尽可能地减少领导活动报道。  相似文献   

4.
角度选择是摄影报道构思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说,报道选题确定之后,报道角度选择就是重要的了,因为从哪里人手、选择什么样的侧面、用什么方法揭示主题,往往是报道成败的关键。李锦曾以“八十老农中状元”去表现农民学科学;李基禄也曾以《“老深圳”逛新城》来反映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王洪峰的《商品房里的官与民》通过政府官员与普通老百姓在“多住房多拿钱、住好房多拿钱”的原则下一律平等,来报道政策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城市住房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说,上述摄影报道的成功,实际上是角度选择的成功。同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的一个通病是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一个原因是“目中无人”。所谓“目中无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我们办报的人没有弄明白经济报道应该写给谁看,另一层是说经济报道很少写到具体的人,“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人”,甚至“只见精神不见人”。先说第一层:经济报道写给谁看。  相似文献   

6.
头版是“垮堰·爆炸·坠机惨剧不断”的大号标题和图片,内页是三个版面的“纵深报道”——“洪峰冲垮电站围堰卷走18人”,“合肥:闹事商厦一月两闻爆炸声”,“湘潭:化工厂起火数度爆炸”,“杭州:爆炸炸塌化学仓库”,“东莞:塔楼倒塌压死五人”,“南非公务机栽进湘江”……5月29日,南京一家报纸用“扎堆”的方式,集中报道了9起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灾难事故。不仅如此,该报还在其他版面上报道了“惨遭分尸 草坪惊现大腿”,“煤气一声爆 全家三人伤”,“一货车撞桥坠河1死13伤”等本市本省的灾难新闻。 我在佩服该报编辑对灾难事故报道“一个都不能少”,有  相似文献   

7.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是近年来我国一个热点名词,“弱势群体”新闻报道在媒体上也成为一个社会注目的焦点。2004年3月份上旬,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骤然增温,笔者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为例,详尽分析这一时期三大报的“弱势群体”报道现状,试图在基于报道文本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探讨出这一时期“弱势群体”报道升温的现象和内在原因,进而发现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报道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全方位整合报道资源——记新华社"两会"报道策划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成功在于策划,策划的成功在于有成果,请大家把想到的都谈出来,形成一批重点报道题目系列……”副总编辑夏林给新华社“两会”报道策划会定了个畅所欲言的调子。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新华社也以“两会”报道为契机,探索深化新闻业务改革的路子。2月18日,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召开报道策划研讨会,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一线记者,进行了跨编辑部的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10.
甄强 《青年记者》2003,(5):43-43
近年来,法制报道引发官司的情况越来越多。个中原因,除去一些人无理取闹或想“以官司止监督”外,很多情况是我们媒体踏进了法制报道的“雷区”。从实践看,干扰司法和侵犯名誉权是法制报道的主要“雷区”。  相似文献   

11.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多地是在消费明星时,有关明星的报道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陈坤:不吃牛肉》、《陆毅:女友是最忠实的》、《刘若英:不爱奶茶,爱可乐》、《许巍:吃饭不忘打拍子》、《粱静茹:最爱大闸蟹》等等,都在明星的生活细节中寻找“非常”。更有名为“目击”版的明星报道打出《足球队员从“头”做起》的标题.刊出上海中邦球队队员在美发厅精心打理的大照片.内容着眼于他们集体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地市报的典型经验报道较之以往呈下降的趋势,即使搞了,多数情况下读也不太关注。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因为地市报的读不需要经验报道,相反,相对于中央和省级党报,地市报服务的读群绝大多数处于具体执行或操作层面上,尤其需要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借鉴方法、启发思路,问题在于我们长期沿用的典型经验报道模式主要运用典型事例“传道”而不是“传技”,用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与当前的读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需求脱节。同样是运用典型事例(案例),案例教学使用典型事例是用来“传技”的,而且卓有成效,案例写作的原则与方法对于需要面向操作的经验报道是有借鉴价值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虚假报道”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一起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受到了民众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在新闻界今年开展的“铲除虚假报道”的声浪中,它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实际上,处在“四面楚歌”中的虚假报道, 至今却仍然猖獗,时不时地还会在媒体上露脸亮相,“招摇过市”。前不久发生的有关我国“啤酒甲醛超标”的失实报道,就是在新闻界高喊“打假”的过程中“顶风作案”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做强党报“中心工作报道”是时代和执政党赋予党报的政治使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进一步明确定位、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中心工作报道”是关键“中心工作报道”历来就是党报的特色和“立身之本”,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随着党报在新时期报业格局中地  相似文献   

15.
花天文 《新闻知识》2006,(10):46-47
“灾难性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就象“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灾难”在新闻报道中也是一个挥之不去、割舍不得的题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既然挥之不去,就要敢于面对一部人类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与战争、灾难如影相随、休戚相关的滚滚长河。新闻传媒要关注民生,就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和真实。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鲁迅说,是勇士就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既然灾难于人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只有敢于直面灾难,人心才能被更深刻地挖掘,勇敢地挑战灾难。但在上个世纪中…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怎样把经济报道写“活”?笔者认为,经济报道只有攀上“生活”这棵绿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源于生活关注百姓一些经济报道之所以出现了“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是因为记者跑“上”多,跑“下”少,听领导、专家“指出”的多,听群众反映的少。还有的经济报道片面追求“理性色彩”,忽视了事实的生动展示,犹如一篇冗长的说理文章。而有的记者却将自己的视角“下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加强经济报道,其生活性和服务性增强了,新闻也就“活”起来。1996年,…  相似文献   

17.
如今,你打开电视看新闻,无论是中央台,省台,还是地方台,尽管各自内容不一样,但有一句话全国一个样,那就是“请看报道”。“请看报道”这句话听了好几年了,但是现在觉得越听越别扭,于是想说“请看报道,不说行不? “请看报道”实际最早在浙江台的新闻联播里,其它台谁也没说,那时倒也没觉怎样。自从中央台《新闻联播》说了一声“请看报道”后,一夜之间好像中央台下命令了似的,全国各地异口同声都来了个“请看报道”。大家都说,就让人感觉有些滥。  相似文献   

18.
当 “黑哨”的一些记者同仁和受众的情绪渐渐趋于平静时 ,笔者把一些零星想法略作整理 ,形成了《舆论监督应防幼稚病———对“黑哨”报道的冷思考》一文。①由于考虑欠严谨 ,文中个别词句有欠妥之处 ,比如关于“黑哨”报道“偃旗息鼓”的说法就不准确 ;另外由于学识浅薄 ,拙作所作的某些判断也有失误之处 ,比如 ,笔者在拙文中预测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两高’就‘黑哨’问题作出定罪处罚司法解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实是 ,“两高”虽然没有颁发这样的司法解释 ,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却以前所未有的“通知”方式 ,要求下级检察机关批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各类报纸,尤其是都市报,都重视深度报道,不惜版,面连篇累牍以造成轰炸式效果,通过深度报道对表象进行理性透视、对新闻事实进行宏观立体分析,其名冠以“焦点”、“关注”、“专题报道”等。但也有些所谓“深度报道”虽篇幅长、题材大,但因缺乏一些必要元素,只能称为长消息。深度报道一般应具备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20.
在 去年10月21日的“西部论坛”首场全会上 ,会议主持人赵启正宣布了一条“大会纪律” :“每位代表发言限在100秒”。否则 ,他要“按下此钮 ,中断发言人的讲话”。次日的《文汇报》专门报道了这件事。10月30日 ,新华社在题为《为逆耳忠言鼓掌》的消息中 ,对“西部论坛”上许多人“直言不讳 ,实话实说” ,对西部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尖锐批评意见的事情作了专门报道。发言时间的长短和怎么发言 ,似乎都是很平常的事 ,然而记者抓住了平常中的不平常 ,使上述两则报道产生了分量。现在不少大小会议 ,长话、空话、套话、官话实在不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