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朴蕾 《阳光搜索》2014,(3):40-41
《蚯蚓》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在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以及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程中,学生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修正自己的猜想,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及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在三(1)班上了一堂科学课,内容是《蚯蚓》,这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的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通过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物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 ,既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有一节学习蚯蚓知识的课(课前教师在每张实验桌上放了一条蚯蚓及各种实验工具)。教材上关于蚯蚓的前端与后端只用“根据环带的位置”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 ,但在教学时教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各种实验工具 ,想一想 :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 ,操作实验。有的学生用手去摸蚯蚓的皮肤 ,发现蚯蚓皮肤上的刚毛有顺茬和…  相似文献   

4.
李华 《宣武教育》2009,(6):27-29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而探索就需要主动思维,没有主动思维就不可能有发现。面对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的竞争与挑战,急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在思维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的创新教育并非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搞发明创造,去开拓或创新未知的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通过敏锐观察、求异思维、活跃灵感去发现新现象,触发新思维;使学生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雏等方面有积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的创新教育并非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搞发明创造,去开拓或创新未知的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通过敏锐观察、求异思维、活跃灵感去发现新现象,触发新思维;使学生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有积极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1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蚯蚓"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从蚯蚓的体色、体形、运动和对湿度的反应入手,让学生合力探究蚯蚓对土壤生活的适应性,仔细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描述实验探究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和环带,辨析蚯蚓的前、后端、体毛和刚毛,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对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你走你的高速路,(学生)我走我的羊肠道"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大量观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相关性,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改变,也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改变。通过对一次例题教学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策略: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的意愿,约束学生参与的要求,使之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自然第五册《动物和环境》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刚刚得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螃”这一初步结论,马上韩笑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把蚯蚓放在一个光亮的环境中,它会不会死呢?”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蚯蚓对环境的适应性,而且涉及到环境对蚯蚓的存亡关系,是学生对初步结论进行逆向思维的结果。它说明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摒弃让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允许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的提出在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对“蚯蚓的运动是依靠什么结构来完成”的结论出现了较大的分歧。1.1 学生的实验结果实验中,多数学生选择了用干燥的糙纸与干燥的玻璃板进行对照实验。(1)学生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①在糙纸上蚯蚓身体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中的创新需要敏锐的观察 .数学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名题隐性教育价值 ,教学设计中 ,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探究 ,让学生“重复”这些创新、发明的过程 ,进行类创造 (再创造 ) ,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观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学习、实践和体验数学创新过程 ,从中获得创新体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数学中许多问题的提出都源于对“平凡”现象深入细致的观察 .欧拉曾经说过 ,“今天人们所知道数的性质 ,几乎都是由观察所发现的 ,并且…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发现一些学生不爱动脑筋思考,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对数学课"不感冒"呢?我和这些同学谈心后才了解到,他们也想学好数学,可有时候感觉数学课没意思,提不起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选择了数学日记的形式,让数学融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创新的快感,从而能真正地爱上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从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拓宽解释,提出新假说,表明见解;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优化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一、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根本追求。学生有了创新精神,掌握了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就会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情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并且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的新思路、新见解、新方法要充分肯定,要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发现的乐趣。尽管这种发现是学习过程中的“再发现”,但对学生来…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在学生学习完植物的向性运动后,安排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我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回顾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玉米苗倒伏后,过几天发现又“抬起了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的同学认为是“光照引起生长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76):71-73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数学过于复杂、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阻碍"。故而,教师需要以更加有效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新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不断发散自身的思维,使学生享有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所谓猜想是指人们依据已有的材料或知识经验进行估计、推测,并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猜想,就有创新的萌芽。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猜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新奇的猜想才可能出现。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教师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让学生操作后反馈,有多种折法,教师肯定后提问:“还有其他折法吗?”学生们都回答:“没有。”教师微笑着举起一张学生折过的长方形纸,上面折过的4道折痕清晰可见,教师让学生们观察这4道折痕,很快一名学生举手说:“这4道折痕都相交在中间一点。”其他同学也点头赞同,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趁机启发:“大家有什么猜想吗?”部分同学摆开...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课上,我带上装有水的喷壶、培养皿、土壤、蚯蚓,胸有成竹地走进三年级(2)班教室。课前,我结合教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备好了课,并布置学生寻访、观察蚯蚓,让同学们在本次课上将蚯蚓带到课堂上。把自己的发现向老师同学汇报,大家共同分享每个同学的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20.
数学自主学习常见的方法有:阅读感悟、目标导学、探索猜想、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等。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思维能力,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数学在思维中产生,在思维中发展,同样,思维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摇篮。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朵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思维,应着力于四个善于:一善于带着问题去思考,二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自己思考,三善于采用变式思维方式,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识矛盾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