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在大西北跑边防,采写了一些人物典型报道,有得 有失。如果要从人物典型报道思想性和可读性方面作些思考, 我觉得还需要强调思维空间上的两个概念:"走近"与"背离"。 "走近"与"背离"是一对矛盾。从写作的角度看,"走近"典型人 物,就是接受感动,表现感染力;"背离"典型人物,就是欣赏优 美,表现时代精神。寻求两者的统一,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典型人物报道中出现了“人情味”缺失的现象。为了表现典型人物的与众不同并树立典型人物高大光辉的形象,追赶潮流“编”典型、移花接木“凑”典型、杀鸡取卵“挖”典型、依靠政策“喂”典型,把典型搞成脱离实际的“客里空”、“高大全”,把典型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这样的典型报道是把“三棱刀”,对新闻媒体、广大受众和典型人物都是有自‘害而无一利的。  相似文献   

3.
典型人物的报道,需要反映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需要尽可能地利用丰满、生动的典型材料来概括广泛的现象。而电视典型人物报道中,在使用典型材料宣传报道的同时,对一些非典型材料,对人物的“非典型行为”的刻划、描写能使人物更贴近生活、更具真实性,丰富生动了电视画面内容,也遵循了典型报道讲究与受众的接近性,注重了从受众的需求发掘报道主题的新闻规律。典型人物的“非典型行为”是新闻传播忠实生活、提炼生活不能回避的事实。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非典型行为”,是指典型人物生活和工作中与常人无异的行为举止、情感脉络甚至性格…  相似文献   

4.
朱清河  李靖 《当代传播》2008,(6):106-107
《南方人物周刊》的成功,不但给人物类期刊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也给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它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因此称之为非典型性典型人物报道。本文从该刊“典型”人物报道的人物选取多元化、文本表述多样性、专题报道整合性等的角度来阐释这种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方式的新景观,力图为传统典型报道改进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戴欣 《军事记者》2006,(2):20-20
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传媒应该加强典型报道,但更应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什么是宣传绩效?宣传绩效就是典型人物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宣传效果和成绩的综合评测。当今,一个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往往是衡量一次典型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如何让受众知晓典型人物,关注典型人物,理解典型人物,喜爱典型人物,使典型报道更能吸引人、更具生命力、更有时代意义,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我们如果留心就可以发现,让典型人物报道充满“诗情画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诗情画意”写典型真实情…  相似文献   

6.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6,(12):24-26
人物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体重要的舆论手段,是新闻舆论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标志,也一直是主流媒体的优势和强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宣传等部门组织主流媒体开展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力度很大,一批充满时代气息的典型人物走近了百姓、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心中。但我们也注意  相似文献   

7.
《冰点’98——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由李大同主编,精选1996年——1998年发表在《冰点》上的专题报道而成,读了这本书,我总觉得它的人物报道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不同在哪里?我认为根本的不同在于写作理念、写作目的的不同。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于向人们提供可以示范的榜样;或在于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的典型,体现流行的价值观,在这  相似文献   

8.
典型报道是“就很有新闻价值和有典型意义的个人、单位所作的很重分量和很大力量的报道”。”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分解出,典型人物报道就是对具有新闻价值和富有典型意义的人所作的重点报道。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引导舆论、宣传先进、鼓舞人心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从以身殉职的任长霞,到德艺双馨的常香玉、  相似文献   

9.
人物典型是典型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提起典型人物,很多人或许马上想到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等,那么,人物典型是否只能“锁定”这些“重量级”人物呢?事实上,对新闻从业者来说,重大典型是稀有的报道资源,甚至可遇不可求,特别是对地市级媒体来说,宣传和推介在国内有影响的重大典型的  相似文献   

10.
典型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三大件”。尤其是典型人物的报道,担负着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怎样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就是办报人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要使典型人物报道成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号召力,关键是要让宣传的典型人物真正树立起来。 让典型人物真正树立起来首先要精心选择好典型。发现典型、选择典型,是报道典型、宣传典型的第  相似文献   

11.
刘婷婷 《青年记者》2017,(27):55-56
典型报道,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典型人物报道是典型报道中最显著、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拳头产品.山东大学新闻网是山东大学的官方新闻网站,其下开设的“山大人物”栏目自2007年开始刊发人物报道,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近几年,“山大人物”栏目从选题、内容、操作模式等多层面进行尝试,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本文以“山大人物”报道实践为样本,对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助力破解人物报道困境.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地方媒体“最关”人物报道突破了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固有模式:在典型人物的推举力量上,它变单纯的官方推动为“官民共举”;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模式上,它变“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模式为“自下而上”的公众话语权模式,弥合了官方舆论与公众舆论的裂隙,使两个舆论场达到了空前统一。这为部队典型人物的宣传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典型人物的报道,作为媒体宣传的“拳头”产品,对提升媒体影响力、讲好时代故事、弘扬正能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更迭快的阅读方式,给新形势下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最美人物”报道为例,分析了连续四年挖掘、报道、传播“最美”人物的创新实践,呈现了当地以典型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美”现象。  相似文献   

14.
去年,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两组典型人物——荆州“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和武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双双获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今春,该报率先报道的另一组人物典型——“信义兄弟”。又一次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倪恩泉 《视听界》2006,(2):96-97
广播人物报道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报道典型人物;一是人物通讯,以专稿形式报道人物事迹。前者大都在新闻节目中播出,后者在专题节目中播出。由于用处和采访要求不同,两类人物报道写作的创新突破点也就不同,但基点是一样的,就是要“三贴近”。一、人物新闻的创新广播新闻节目总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30分钟,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报道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用3分钟左右时间写活、写像、写好一个典型人物相当难。与人物通讯相比,它就是一个“瞬间的艺术”,通过小片断、小浪花来反映人物,使之成为超越时间、引人思索的“长…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家县市区域报,东阳日报曾经推出不少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报道都有个特点:由上级部门指令推出。尽管这些人物不乏崇高的品格,也确实有宣传的价值,但有的人物事迹远离多数受众的生活与工作,对受众而言是"事不关己","强行植入"。近两年,我们通过改版而更新典型报道理念,于一年中推出了包青春、孙炎明、林南珍三位典型人物,重新夺回了人物报道的"高地"。  相似文献   

17.
国内媒体的特殊“新闻品种”——典型人物报道当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在典型人物的生成土壤发生巨大变化的传播环境中,典型人物报道已难以再现往日震撼全社会的效果,受众开始辨证地看待典型人物报道,甚至对当前的典型人物提出质疑,典型的负面效应和传播失效较为明显。随着受众信息需求的日益挑剔,及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热点报道、调查性报道和近两年人物类媒体主导的人物新闻的勃兴,典型人物报道究竟还有多大的存活空间,以及怎样拓展这种发展空间,值得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就“淡化典型报道观念”后其现实出路进行探析。一.调查与分…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长江日报每年都推出五六十个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其中重大人物典型李先盛、匡宗仪、吴天祥等报道先后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作为中心城市党委机关报,我们努力在报纸宣传中确立典型人物报道的强项地位,加强典型人物报道的宏观策划,强化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声势,着力追求典型人物报道的鲜明时代特色、深刻思想内涵和朴实表现风格,逐渐形成了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省、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称赞长江日报的典型人物报道有深度、有力度、感染人。不少报道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有的还成为文艺创作的题材,被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抓好典型人物报道促进了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中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重点报道,被称之为“典型报道”。这是大众传媒所必须承载的“宣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媒体责任之一。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典型报道”也带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和难度,如何在突出主题的过程中,规避语言表现的“假、大、空”和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是“典型报道”一直所面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新闻报道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认知“典型人物”,受众怎样认同“英雄榜样”。2004年5月,笔者作为央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成员,跟随中央新闻单位采…  相似文献   

20.
写典型人物仅停留在记录创造某一成就或产生某个先进行为的过程和现象上面,而不能揭示人物做出这个成就、产生这个行为的思想原因,这样的典型人物报道既不能从思想上给读者以启示,也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诠释好典型人物的思想境界,是写好人物的关键。要在感人的事实中发掘人物先进思想,在工作“过程线”中捕捉人物“思想线”,深入挖掘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