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8-13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幼儿文学鉴赏是建立在阅读幼儿文学基础上的欣赏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使他们在幼儿文学领域有所造诣,通过品味童趣、激发美感、引起共鸣,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在其审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创作时力图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以及审美需求,因此十分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少年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要阅读群体,因此深受儿童文学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重。据统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中,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统计)。与此同时,在课堂以外,儿童文学作品也是小学生最主要的阅读资源。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把儿童文学与课程资源开发联系在一起儿童文学,顾名思义,主要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它由“儿童”因素加上“文学”因素糅合而成。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观察世界,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多以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为主,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它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还具有审美、认知、教育、愉悦等作用。所以,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儿童文学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是小学生阅读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行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准确地解读文学作品是实施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解读是文学作品解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学形象及其典范形态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与人类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相对应,因而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学形象时,必须引导他们识别、把握形象的类型归属和审美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文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感情体验和文学再创的过程,指导儿童的文学阅读,起着为其点亮通向文学之路明灯的作用。作品的内容不同,阅读指导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因而遵循一定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文学阅读的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把握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使他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激励、感染和美的启示,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感悟、把握、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或为他们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包含各种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寓言、故事等,这些作品的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和知识性,使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是审美,文学通过对美的表现将价值观隐含于其中.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应在审美性的基础上融入正确健康的价值导向,从而让广大的少年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得到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精神境界等多方面的有益收获.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为阅读对 象的文学,它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成人意识到儿童有特殊的文学需 要。 儿童文学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 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儿童文学 本身有以下特点: 第一,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 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 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 学。从文字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儿 童文学和小学语文之间,存在目标、原 则、理念、方法的全面契合。 第二,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 术。文学本质上是关于语言的艺术,儿 童文学也不例外。要将…  相似文献   

13.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要使学生在了解作者审美情感后,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其次要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联想,提高他们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能力;其三要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获得审美感知。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隶属于语文学科,同属于文学范畴,严格地分为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和小学低年段文学,根据文学体裁划分,可分为:幼儿诗歌、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儿童故事等等。与成人文学的体裁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成人文学中的小说,在儿童文学中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教材的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功能,忽视了教材本身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所拥有的文学特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情感体验缺失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关注传统的知识传授及学生的德育培养外,更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把握文学作品的儿童情趣,结合作者的写作体验对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多元解读,兼顾教材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心理以及智力的发展,为提高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审美需要而专门编写的为儿童所接受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一种文学作品。以儿童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丰富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静 《家教世界》2012,(8):93-94
文章作者运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儿童文学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文学读物,但儿童阅读形式较为单一,选择、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缺乏必要的指引。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应加强学校教育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转变对待儿童文学阅读的观念,重视儿童文学的审美属性,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领孩子"深入阅读"。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儿童文学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欣赏的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不能否认还有部分成人。儿童与成人在儿童文学欣赏过程中,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异同,对提高儿童文学欣赏的效果,肯定是有帮助的。一、关于欣赏的主体与条件毫无疑义,广大少年儿童是儿童文学最热心、最诚挚的欣赏者,是儿童文学欣赏的主体。因为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精神粮食,它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或者是他们能够理解的生活,表现他们的感情和愿望,最能引起他们感情共鸣,也最贴合他们欣赏的心理和欣赏的水平。无可否认,文学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那么阅历浅、文化低、知识不丰富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显示了对文学作品作多元解读的尝试,在评价建议里也提到了这一问题,“文学类文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文学作品多元解读对于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民族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任务,语文教育界开始广泛探讨多元解读的教学方法和角度,并且产生了不少好的方法。笔者认为,我们在摸索、探讨多元解读教学的同时,还完全可以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寻找关于文学多元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多处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最好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特别是对教材中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培养和提高。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愁”文学,它有着独特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一、“愁”文学可以充实学生精神生活,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当代社会最大的危险就是人被科学技术异化,中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头脑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