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节日庆典晚会是指以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基调的节日类庆典晚会,如春节晚会、元旦晚会、中秋晚会等。在众多节日当中,春节无论从民俗角度还是文化角度,都可以被看做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春节联欢晚会从一开始的雅俗共赏变得日趋高碳化。"所谓高碳化是指美学上不符合艺术真实原则,不尊重不恪守艺术真实原则的艺术现象。""它们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降下帷幕没多久,对全国观众收看春节晚会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春节联欢晚会家庭收视率达94.5%,其中78%的家庭表示满意,但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晚会的到达率和满意度分别下降了1.5%和5.6%。这个源于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具有庆典性的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个特殊的春节“民俗”在辞旧迎新这个特殊时刻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这样一台晚会艺术品格的更高要求。一应当说,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还是足以代表当时的电视综艺创作水平一样,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保持了一定的水准。春节…  相似文献   

3.
每逢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成为人们关拄的热点。说起来,春节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有24个年头了。如今,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中国人除夕守夜时必不可少的一道“文艺大餐”,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业中的一个著名品牌。举国上下,数亿人同时收看同一台晚会,这在全世界的电视媒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龙炘成 《新闻窗》2011,(1):12-13
根据省委宣传部领导关于举办2011年贵州省春节联欢晚会的精神,结合我省新领导班子对贵州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和施政要求,贵州电视台立足于“新时代·新贵州·新气象”这一全新定位而特别制作的“花开盛世黔途无量”2011年贵州省春节晚会终于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晚间黄金时段由贵州卫视隆重播出。  相似文献   

5.
春节联欢晚会宜短而精文布"春兰杯"春节晚会节目评选揭晓,为1995年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划上了句号.众多的节目受到了亿万观众的欢迎和赞许,这是观众对精心组织、精心制作节目的编导和精采表演节目的演员们的谢忱和敬意。连年都看春节晚会,对每年的晚会既满意,又感...  相似文献   

6.
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编导的创作特性──从《’98春节晚会》说起游洁大型电视综艺晚会,以中央电视自每年最重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典型代表。目前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算起,至今已经历时15届,并早已成为人们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在观众、从业者以及专...  相似文献   

7.
“真”的创作与表达──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创作谈郭晓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至今,已举办十三届了。第十四届,即1996年晚会,也已经选好导演,组成创作组,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创作中。每到此时,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今年晚会怎么搞,想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8.
陈小娟 《新闻窗》2007,(6):46-47
“春节”和“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两大传统节日,中央电视台为这两大节日倾心打造的“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巳然成为全球华人欢度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日娱乐内容。在习惯了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之后,人们是否能够建立起中秋之夜看“秋晚”的习惯呢?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节日文艺形式,秋晚是否也具备了形成央视特色品牌的实力和条件呢?  相似文献   

9.
蒋俊 《声屏世界》2002,(8):32-33
春节联欢晚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人每年在提出批评和建议,而在于它每年都在想着和谁联欢,把握好观众的真实要求才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得到的总是毁多于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如今什么样的晚会才是合乎中国老百姓口味的晚会?每逢年三十前后,各类媒体、各色人等、各种声音都在评说春节联欢晚会,从准备到演出,无不成其为谈资话头。往往都是从无限美好的期盼开始,在唾沫星满天飞舞的骂声里收场,甚至于这种骂声能持续个把月。春节联欢晚会,究竟怎么啦?每年统计只有50%左右的收视率,难道央视的晚会…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中国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文化事件.它播出届数之长,收视率之高,创造了世界纪录,这台晚会于1994年被列入吉尼斯大全.春节晚会成了与春节密不可分的象征性或者说标志性事件,观看晚会被视为中国老百姓过春节的新民俗,就像中秋赏月、端午看龙舟等传统民俗一样深入人心。与此相关的还有另一个事实:晚会成了一个年年说的常规性话题.自从春节晚会问世以来,尤其是在近些年里,人们就此议论纷纷.这项议论具有非同一般的广泛性与诱惑力,参与者来自于不同的职业、阶层,其中有一般的电视观众,也有…  相似文献   

11.
田宇峰 《现代传播》2002,(2):134-135
今年的元旦晚会好。好就好在它以民族的优雅面对世界 ,这源自导演对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关爱和对元旦这一世界性节日的理解。十几年前 ,中央电视台就已经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和元旦晚会 ,但很多年来 ,元旦晚会曾被搁置下来 ,原因是它跟春节晚会大同小异 ,仿佛成了春节晚会的附属品 ,因而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取而代之的是小品相声专场演出。这些演出在小品类节目方兴未艾时曾赢得了不少观众。于是很多观众似乎认为 :元旦晚会终于找到自己的定位。但好景不长 ,每年的经典小品和经典相声还是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 ,这些小品相声专场演出也就越来越站…  相似文献   

12.
王小峰  凌霜华  老于 《传媒》2003,(3):23-25
春节晚会的收入与成本 如果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之夜的四个半小时广告营业额比一家大型企业的年利润还要高的话,你可能不会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春节联欢晚会不可能摆脱商业化的影响力。去年和前年春节晚会的广告额已经突破1个亿,就从这一点来说,就是全国电视观众对春节晚会都不满意,它也会继续办下去。  相似文献   

13.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击败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和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赛,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晚会”,这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晚会,以这样的独特方式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与认可.从1983年至今,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人欢庆春节的一个隆重的仪式.2012年的龙年“春晚”,正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三十周年.在这个契机下,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5集纪录片《春晚》,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春晚”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态.作为这次纪录片创作的参与者,从选题策划到节目播出,其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使我们感受到了“春晚”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张力.  相似文献   

14.
郑媛 《现代传播》2002,(4):135-136
《除夕夜》紧紧围绕春节晚会这一中心展开 ,主题鲜明 ,情感至真 ,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专题文艺节目。其成功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料翔实丰富节目大量引用了春节联欢晚会相关的一些资料画面 ,从资料的全面程度我们不难看出编创人员工作的辛苦和态度的认真。在第一集介绍春节联欢晚会发展历史时 ,画面展现的是我国于 195 5年录制完成的最早的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由于种种技术原因 ,人们未能如期在除夕夜的电视机前欣赏到这台晚会 ,而是在春节过完半年后才在电影中看到 ,但这毕竟是我国第一台专门为春节而录制的联欢晚会 ,它也…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场面恢宏、异彩纷呈、气氛烈烈、气势磅礴。它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晚会模式,强化了对晚会主题的渲染,展示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主创人员的精心组织策划与娴熟的编排技巧。一、传统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近几年来,一些晚会的编导面对观众的评头品足,在改变晚会的传统模式上,很是用了一番心思。应该说,编导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春节联欢晚会毕竟是在除夕夜这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联欢的形式举办的电视晚会,万变难离其宗。这就如同一瓶美酒,不论其外部包装,还是内中的色、香、味如何变化,都改…  相似文献   

16.
陈大立 《现代传播》2005,(6):113-114
大约有整整20年的时间了,每逢过年,春节联欢晚会,便成了人们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全国大小媒体争相刊载的主要话题之一。原因是从1984年至今20年余年的时间里,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是每年除夕之夜占据荧屏的传统电视形式。曾几何时,一度形成了万人空巷的热播效应。但是,近年来,被称作除夕之夜中国人一道盛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节晚会)人气指数渐渐下滑,评议之声,也从当年的鼎沸震荡到今天的“微风涟漪”,可谓是一个相当不小的变化。以至于甲申春节刚过,央视就迅速抛出乙酉春节晚会向社会招标的举措。及至甲申岁末,那…  相似文献   

17.
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世俗神话的诞生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仪式,形成中国观众习惯性的收看行为。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春晚”本身也成为现代春节的一部分。“春晚”融相声、小品、歌曲、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由主持人在各个节目中引导穿插串连起整台晚会,集中突出一个盛大主题的综艺晚会形式首开电视晚会节目之先河。“春晚”荟萃了国内知名演员、影视红星或是港台著名艺人,各个节…  相似文献   

18.
鲁子奇 《传媒》2023,(7):40-42
元宵晚会因为紧邻春节联欢晚会,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如何避免同质化、重新抓住观众的兴趣点是每一场元宵晚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精准把握节日特殊性,以甜美柔和为审美基调,用创新手段活用文化资源,打通时间和空间,将团圆主题融入普通中国人的“新民俗”,并用奋进激情为节日赋予新的文化意涵,实现了元宵节传统意蕴的当代表达,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晚会”),每年都给全国电视观众的节日生活增添欢乐气氛,应该说绝大多数观众对这个节目都是肯定的。但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电视观众的意见似乎多了起来。因为“央视晚会”一直是全国观众喜爱和关注的节目,所以“央视”也十分重视,总想做得更好。可是,无论“央视”怎样努力,却越来越不能够让人都满意了。瞧,春节前,一篇篇充满悬念的文章在报刊上频频出现:“央视斥巨资,将以全新的面貌……”“导演出新招,晚会节目保密  相似文献   

20.
马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文艺晚会伴随着亿万观众的无限宽容渐渐离我们而去。这届晚会依旧亮点不多、创意难寻。尽管电视媒体的装饰感被弘扬到极致,晚会也办得连贯、热闹、喜庆,但过目即忘;没有一个节目让人流连忘返、津津乐道。虽然众口难调不失为一个精妙的理由,但面对观众的不买帐,电视人不得不感慨:如今的受众怎一个“难搞”了得。另一方面,受众的心理就更加捉摸不定;既不满意,又离不开,要求年年搞。真有点“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味道。电视人与受众之间,因晚会而相识,又因晚会而分手。据《羊城晚报·娱乐新闻版》2月13日报道:中国最大的专业媒介与市场研究公司——央视市场研究,执行了自1996年以来历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实施收视调查,并于2002年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