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郭家庄 《考试周刊》2011,(21):38-38
词语是有音有义、有性格、有生命的,针对教学中对词语这方面特征的忽略,为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词语的教育教学作用这一情况,我提出词语朗读教学的三个阶段,即读音读义→读义读情→读情读音三个阶段。下面我具体谈谈这三个阶段教学如何展开。一、正确的称呼词语:读音读义在这个朗读词语的初始阶段里,  相似文献   

2.
课文朗读有多种形式,但教师在课堂操作时多根据文本学习的需要或者齐读或者点名读或者自由读或者分角色读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而下面这两堂课的朗读设计,则令人耳目一新。其共同特点都是将课文内容变形、组合,在变化多样的朗读活动中感受体验文本。【示例一】《珍珠鸟》学习过程中,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教师扮演作者角色,学生扮演小鸟角色,文中出现的表示“我”“、珍珠鸟”这两个角色的相关词语,教师朗读时一律换成“我”、“你”,学生朗读时一律换成“你”、我”。原文: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提出: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念,而是口、脑甚至是手、身体协同表达文本情感的过程。这样的表达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读是一种美读,更是一种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对文本的美读,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呢?一、在文本重点处美读重点词句是指在文本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或句子,是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能领会词语含义,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证朗读时间。语文课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使之从初读、细读到精读,从初步感知、整体感知到深入体会。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朗读重点段,在“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要讲究朗读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齐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读,也可以轻声地读,还可以圈圈点点地读;让他们把认…  相似文献   

5.
在我校以美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整体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作为试验班的语文教师,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下面是我在实验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一、重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激发情感是语文朗读教学的关键.小学生的情感往往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则更能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为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以自身的真实感受,通过各种表情、动作及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语调,给学生作范读,以让学生初步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教《小八路》一文时,我作了有感情的朗读示范,使学生进入了角色;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轻读、默读、自由读,让学生读在课文的生字词,并带着问题精读重点段、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抓住“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多么专心啊!”这两个感叹句和“一定”“准是”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一种对小八路  相似文献   

6.
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又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但朗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朗读的量不到位,讲的太多,读的太少;二是朗读的质不到位,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因此造成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朗读质量,我认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加强朗读指导,努力达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每当大家谈起朗读教学的现状,无不表示忧虑,一是朗读的量不到位,讲的太多,读的太少;二是朗读的质不到位,读前缺乏明确要求,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朗读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朗读质量,我认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三册《基础训练8》安排的项目有:看拼音读《九九歌》、读写叠词、分类写词语、读不同的语气的句子、读儿歌,还有写字和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联系本单元三篇讲读课文都要求朗读和背诵的特点,不难看出,朗读训练是重点,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此,训练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调动他们朗读的兴趣,要有目的、有层次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培养朗读能力。一、理解词句要以朗读为突破口训练中的一、二、四、五题都有读的要求,训练时要以读为突破口,安排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内容。首先,可安排自…  相似文献   

9.
一、朗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作用朗读发出的声音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音。一般来说,只有理解了所读的内容才能用正确的词语流利地朗读出来。朗读可帮助学生较持久地记住阅读内容。课文中的句型、重要词语、句组、段落等都可以要学生朗读出来,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达到背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如何更好地读出味来我认为,抓住关键的词语,合理设计朗读层次,会收获更多.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像其他能力一样,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显然,语文课要讲究训练. 从模仿开始.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训练须紧密结合范文进行.朗读、背诵和接近原文的复述,是经常性的训练.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常用词语、句式和叙述顺序. 我的做法是:初读课文要认真读;理解课文有节奏地读;重点部分反复读;推敲词语比较读;体会感情有表情地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把指导朗读和发展学生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象",体会意境和语感.多读以后,课文的规范语言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语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思路也进一步为学生所了解.所以,熟读精思范文,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另外,用词造句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起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抓住课题,引导朗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十分有情趣的童话故事.先来读一读课题,看哪位同学能读出课题的含义.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勇气尝试一下?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 师:齐读课题,要读出"谁"应该感到"怎样"才对.大家都知道课题中的"我"是小骆驼,"小骆驼"是在什么时候对自己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用自豪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反思:从课题入手,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我"和"自豪"是重点词语."我"是小骆驼,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自豪"体现了小骆驼内在情感的变化.抓住了重点词语,这个句子就读好了;句子读好了,就容易理解课题的意思了.此外,读懂课题对全面、准确理解课文很有意义. 师:起初小骆驼感到自豪了吗?(自卑、委屈)因为什么事小骆驼委屈得不得了?请同学们拿起课本,一起朗读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13.
谈“朗读”     
提到“朗读”,很多教师自然想到“朗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品味”、“读写结合”等等。这些的确都是“朗读”的重要内容,但“朗读”还有一些重要内涵常常被教师忽略。一、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要求见下表:二、“正确”、“流利”、“有感情”(一)“正确”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指坚持用普遍话朗读,读准每一个音节的音、韵、调;注意轻声、儿化、语流音变,做到发音清晰、响亮;不唱读,不错读,不添读,不重复读,不跳读,不破读;读出长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以及段落之间的停顿。教师…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读中品味师:秋雨后的空气那么清新,成熟水果的香味那么诱人,难怪小朋友都不想走了。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生:勾住。师:谁来读读,看谁的朗读也能勾住我的脚步。(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香香甜甜的气味。瞧!老师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这是怎么了吗?生:被我们的朗读给勾住了。师:你们真会读书!水果的  相似文献   

15.
一、读“云房子”。享受美1.读出“美”。上课伊始,我出示词语:“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说:“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你能读出美的感受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相似文献   

16.
【设计说明】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选修教材中的传记单元的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我加大了朗读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齐读、范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鉴赏人物形象。其次作为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7.
李章华 《教育革新》2009,(12):61-62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定为朗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其次,要吃透教材、掌握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选择好朗读教学的手段、形式,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再次,要把握课文的基调,对重点句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下面我就朗读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训练的基本途径,粗略的谈谈。  相似文献   

18.
活动一:初读课文,感知窃读滋味 1.朗读全文,读准下列词语。(不会读的词,组内请教)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20.
正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让学生认知文字,品味意境,领会情感的实践活动。它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艺术,是欣赏词句,体味作品的艺术,是一门调动情感,拨动心弦的艺术。作为小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扣词引读,让语言与意象同构共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理解句意的一种好方法。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创设不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