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中山的思想由改良而向革命,在政治生涯的起始阶段,他的美国观对他影响不大。而宋耀如受到美国文化的十年影响。在孙中山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宋耀如的美国观有直接影响。孙中山在转向革命共和之后,提出三民主义,并把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结合起来,作为革命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
宋耀如从传教士转变为革命者,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归国后加入了晚清民间秘密会社——三合会。他的会社成员身份使得他承担了在经济上支持革命,传播革命思想,负责政治联络等社会职责,也使得他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隐君子”。宋耀如的转变也显示出晚清民间秘密会社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从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檀岛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1896年,孙中山首次踏上美国本土,对华侨(含客家)进行反清宣传,旋又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联络华侨组织洪门(致公堂),建立同盟会,策动致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致公堂与同盟会实行大联合,成立洪门筹饷局,为革命筹款,直到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孙中山方于1911年12月25日回国,抵上海。本文提出两个观点,即: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继续;客家与美国的关系,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初期,冯玉祥倾向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发动了北京政变。成功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成为孙中山的革命信徒。他领导的国民军也正式从军阀队伍中分裂出来,向民主革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5.
孟庆涛 《文教资料》2011,(32):87-89
孙中山在组建国民党时,把国民党的主要任务规定为革命建国,从而,革命成了建立现代中国的前提条件。孙中山亲笔起草的《中国国民党宣言》视"三民主义"为中国历史的留遗,在逻辑上设定"三民主义"的普遍性,并以此来框定"民主共和"国家的价值内含。孙中山的革命建国选择了"以党治国"的路途,但其革命建国理论的内在结构性矛盾使其无法完成建立现代国家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革命思想形成的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笔者对史学界存在的某些观点如孙中山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即孙中山一开始就是革命的这种看法持不同意见。我认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寻求救国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在几经失败后,才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研究孙中山应把他与他所处的整个时代结合起来,从而较全面地认识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形成的问题。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从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形成的过程,具体可从三个时期来认识:一、香港兴中会成立前孙中山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民初开国一代领袖中与美国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政治家,无论是他的革命思想或建国理念,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经验密切关联。即便是他晚年的政治转向,也是他对美国某种程度上的失望、失落情绪的反映。自广州政府建立之后,孙中山积极拓展联美外交,一次又一次地呼吁美国政府施予援手、主持公道,然而从威尔逊、哈定到柯立芝这三位前后主政的美国总统,却对他不予理睬,甚至鄙视,始终未能叩开美国的外交大门。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立即从美国回国吗?关于孙中山在武昌起义爆发时的状况及其在得知起义消息后的反应,以下是三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表述:岳麓版选修四第46页:“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他得知消息后,惊喜交加,即刻启程回国。新闻记者问他是否带回巨款。他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主派作家的老舍,他与革命的关系经历了由抵触到接受与认同革命的过程。他试图靠拢革命,衷心地迷恋革命,但革命主流仍与他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老舍犹如游离于革命中心漩涡之外的"散兵游勇"。他对革命态度的变化以及因无法融入革命所产生内心的苦闷彷徨皆与他思维方式中的二元对立思维不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革命道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他为中国的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共产国际和我党的帮助,不断克服妥协性,发扬革命  相似文献   

11.
谢彬出身贫寒,八岁入私塾启蒙,喜读王船山《遗著》。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尔后,留学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反袁斗争,受孙中山赏识。归国后,赴新疆考察,著有《新疆游记》一书,孙中山称他为有志之士。后赴云南调查,著成《云南游记》。在北伐战争中任职,大革命失败后,退隐家园,著书立说。1947年任船山中学校长,第二年病故,享年61岁。毕生著述达30余种,近千万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与黄花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很看重黄花岗烈士墓,关心它的建设,百忙中多次致祭,或亲自去,或派人去。这是他重视自己开创的革命事业的表现,也有振奋民族精神,教育革命同志和民众的目的,这对我们今天的政党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孙,北宋福建汀州人,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青年时期的彭孙协助官府平定叛乱因封赏不公而沦为盗贼,后率众为宋朝招安.彭孙招安后屡立战功,在所其经历的战争中表现勇猛,逐步由一名普通武官升至路级钤辖.但在彭孙为官过程中,宋朝其他官员多因他曾为盗贼这一经历而对其歧视,导致彭孙难以充分展现其军事才能并获得与能力相称的声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对阎锡山村政思想的影响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行世,但历来褒贬俱存,或肯定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或否定其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就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以柔克刚、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但这种圆融之中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仿佛风雅不作。  相似文献   

16.
宋江是《水浒传》的主角,梁山泊寨主的不二人选,然而由于他是一个忠义之人,不肯轻易到梁山泊落草,也不愿违背晁盖的遗嘱,所以这就注定了他当寨主的过程是矛盾、曲折的。宋江当寨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给晁盖通风报信,晁盖等人死里逃生,这样使宋江有恩于梁山;以其“及时雨”之名团结了众多英雄好汉,得到了他们的坚决拥护;到梁山落草之后,屡立战功,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及军事才能。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宋江必然当上梁山泊寨主。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又被称之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站在学习古今中外思想的基础上融会创新,在探求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构想了具有“中国特色”政治蓝图:以“全民政治”为核心的“权能分治”体制。今天,我们重温解读孙中山宪政理论的思想内核.从中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将“历史”与“语言”并重,构建一个有组织的研究机构的思想认识,最早可以追溯至傅斯年的大学时代。在留学英、德期间,傅氏虽醉心于自然科学知识,但他对于文史之学始终关注与爱好,且成为一股潜流蕴涵在脑际。这股思想潜流的实践便是,他先后创办了中山大学的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并设想将两个研究所同时运作,但实际困境使他最终放弃中山大学的语史所,而专注于中研院史语所的发展。他创办史语所之缘由,一方面是要为中国的文史之学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是要将中国史学推向世界,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是近代历史上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之一,他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发表的章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分析了孙中山先生成长为一个革命家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贡献,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为孙中山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更是对其的超越.重点论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以民为本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