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精确新闻在展现新闻真实中对现象真实、本质真实、个别真实、宏观真实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性方面的问题,指出精确新闻有利于展现新闻事实的宏观真实、本质真实,能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并以此为基础指出精确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文是特殊的文章,评判公文真实的尺子是政治,公文的真实是政治的真实,公文真实的情况类型有:一是符合客观事物及社会现实的真实,这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总体到细节的全面真实;二是符合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情况,甚至局部性的事实,这是虚幻的真实;三是与客观现实环境和社会的现象不相符,但反映了客观事物和社会发展主流的趋势,这是主流与发展的真实,四是违迕了客观事物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这是伪真实,尽管公文的真实是以满足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利益为真实的,但公文追求的是现实的真实,主流的真实与发展的真实紧密结合的真实,造成公文不真实的原因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公文作者的主体原因,二是公文写作技术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在审判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法学界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把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任一方面作为案件审理的惟一依据都是失之偏颇的。因为,客观真实是源、是本质、是决定因素,法律真实是流、是现象、是被决定因素;客观真实是法官追寻的终极目标,而法律真实是法官追寻终极目标的桥梁。就此而言,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即要反对只重视法律真实的证据化倾向,又要反对只要视客观真实而忽视法律真实的客观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要正确把握“本质真实论”的理论内涵,应着重搞清三个问题:第一,“本质真实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二,“本质真实论”的真实内涵是事实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第三,用“本质真实论”衡量具体的新闻作品应以事实真实为前提,同时要从同一视角看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戏剧艺术表演过程中的一对突出性矛盾。讨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探究戏剧艺术的本质性规律。对于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来说,研究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而且有助于拓展教学思路,从戏剧艺术的本质规律中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写作中,“真实”是一个很突出的重要问题,但是如果强调得过火而求“绝对真实”,则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做不到,虽然,生活的真实应该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不允许虚构,但是,在写作成品的制作过程,即“物→意→”双重转化的过程中,写作主体必然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可能绝对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艺术的真实首先要求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然而所谓生活本质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确切定义的概念,写作主体对所谓生活本质的认识,可能普遍受到时代的宏观局限的,即使认识水平很高,其认识也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而细节的描写因为形象思维的参与而产生明显的情感变形,所以,艺术的真实更不可能“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一种与现实主义“本质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观,即“原生态真实”。为了表现生活的“原生态真实”,“新写实”作家主张在创作时对生活本真进行“还原”。并提出了“零度写作”策略。“原生态真实”是消解现实主义意识形态写作的一种策略,是对现实主义“本质真实”的反动。从文化角度看,“原生态真实”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真实观上的反映,因而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真实的教学现象,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科学本质、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问题,是科学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课堂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问题。这些不真实的现象,都明显可以看出“以案定教”或“以教定教”的痕迹,如果我们能以“以学定教”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相信这些问题就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了,我们的科学课也就会更加趋于真实。真实的科学课所具有的特点:以学定教、学路优先、关注思维发展、关注能力发展、强化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受活》:艺术真实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的《受活》对传统的艺术真实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由表层的真实转换为内在的真实,由大众的真实上升为独特的真实,从而达到了更深刻更本质的真实,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教学视域中的真实情境应源于生活但不照搬生活,应基于儿童但不迎合儿童,应依托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应忠于实境但不止于实境,应异于虚拟但不排斥虚拟,是一种契合目标、优化集成、符合情理、反映本质、富有意蕴的情境,而检验情境真实与否的关键则在于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企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指导下,莱布尼茨提出了两种真理的学说。所谓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的真理,一种是事实的真理。他严格区分了这两种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实际上,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这点上,它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和列宁在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方面有着重大的贡献,但他们的某些论述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他们没有把真理与表述真理的形式严格区别开来,因而在理论上给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者和相对主义者一个可乘之机。我们今天应完善恩格斯和列宁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3.
在真理观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即外延真理曾一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揭示出了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存在的缺陷。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考察,发现中国的内涵真理可以弥补其缺陷,而且二者的融合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绝对真理辨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在有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理论中 ,对于相对真理的论述是比较清晰准确的 ,但在对绝对真理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中 ,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和理解上的问题。本文认为 ,绝对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完全符合的认识 ,即绝对正确的认识 ,相对真理是包含着绝对真理内核 ,但条件性和局限性未认清的认识 ,即不完全正确的认识 ;作为正确认识的总和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存在的是包含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对真理所具有的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真理作为具有现实性的理论,标志着思想图象与现实图象的符合与一致。根据来源的不同,真理分为反映性真理与创造性真理。反映性真理意味着主观符合现实,创造性真理则意味着现实符合主观。真理标准包括理论要件和现实要件。检验真理的直接途径包括感觉——理性分析和实践——感觉——理性分析两种类型。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间接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我们用以审判的"事实"究竟是绝对事实(客观真实),还是相对事实(法律真实)?在司法实践中,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发生冲突时不能把两者对立看待,应在联系的观点下全面看待这两种真实。  相似文献   

18.
论真理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主观性是指在被认定为真理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与它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属于主观臆想的内容。真理主观性以真理量的存在为前提。真理主观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源。承认真理在内容上具有主观性,既不违背真理唯物论的原则,又可以加深对真理辩证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Truth and Form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truth value of narratives; more specifically as this problematic is played out in empirical, narrative research. My point of departure is Jane O’Dea’s critique of Denis Phillips’ views of the topic. While Phillips thinks that truth (in the correspondence sense) definitely should be a concern for narrative researchers, O’Dea claims that Phillips mistakes what kind of research narrative is, and that the notion of truth he advocates therefore is inappropriate. I argue that neither of them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articular beginning-middle-ending form of narratives, which if anything makes the truth issue more complicated, but certainly not les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个本质和规律就是科学真理。人们始终相信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或判断一个科学命题或科学理论是不是科学真理。因此,在科学主义阵营中,主流思想认为科学真理具有和人文真理不同的显著的特点,它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种观点不仅遭到人文学者关于人文真理看法的影响和渗透,而且也受到科学哲学内部哲学家的反思和批判,科学真理新的特性正在得到揭示。本文主要从科学哲学内部的某些哲学家思想来说明这个现象,即科学真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正在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