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贝托·艾柯的隐喻学以其哲学和符号学理论思想为基础,在现代西方诸种隐喻理论中可谓独树一帜、特色鲜明。艾柯曾在多种著作中对其隐喻学理论进行过详细阐述。本研究旨在将其隐喻理论放在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学术背景中进行分析和比较,探索艾柯的隐喻学理论在促进当代隐喻理论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从学理上讲,艾柯的隐喻理论深受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影响,同时又能够对当前欧美主要隐喻研究范式,包括认知隐喻学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艾柯的隐喻学理论与钱钟书先生的比喻论相得益彰,二者同样注重隐喻的文化性,强调隐喻研究要以文化为中心展开。文章认为,在中西理论的相互启迪和沟通中,艾柯的隐喻学理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尝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积极推进2005新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双重使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概论"课程建设相结合,使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转换为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收到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共赢互长的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学是一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探索研究毛泽东生平实践、思想理论及其发展规律和中国与世界对毛泽东及其思想再认识研究的新兴学科.毛泽东学学科建设,既是中国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又是中国与世界再认识毛泽东及其思想科学价值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中的系统科学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虽然已经历了一般系统论、自组织理论、复杂性理论三个发展阶段,但就目前教育理论研究情况来看,系统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应用仍多停留在一般系统论的初级阶段,对系统科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显得不够重视,尤其是有着丰富内涵与教育应用巨大潜力的自组织理论代表--耗散结构理论.随着后现代主义教育研究的深入,耗散结构理论已越来越多地受到课程研究领域专家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初步显现.另外,数字化学习理论Connectivism新近获得了较大发展,它的主要观点正是耗散结构理论主要思想方法的重要体现.由此,我们相信在系统梳理系统科学自身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科学代表性观点的教育应用已显得十分必要.另外,积极吸纳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观点去分析教学系统,有助于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审视教育的弊病,查找深层次原因,摸索规律,促进信息时代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本身是一个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从简单性科学到复杂性科学蕴含了科学研究对复杂性问题的关注。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在经过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后,也对社会内在复杂性给予了重视。在对科学思想演变史和社会理论发展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复杂性科学理论方法和现代社会本身的复杂性是我们研究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基础。而科学发展观理论本身具有系统整体性、系统层次性、系统协同性和系统动态性等特征。以人为本思想真正地体现出当代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创新和实践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哲学的指导下产生的,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及其精神实质,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准确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升华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研究主题上存在着一定差别,但它对特定社会形态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研究,却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新拓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工程的研究秉承这一理论品质,并以"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新视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目的和历史使命就是大众化,社会工程以其特有的实践形式、活动思维和过程的特点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以启迪.把社会工程研究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贯彻社会工程思维,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并对"发展"的全面性、各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巨大的实践意义,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社会需求的内涵、特性、分类以及供给四个方面系统梳理马克思社会需求思想并进行诠释和拓展,并将马克思社会需求思想与西方公共产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不足与缺陷,指出马克思社会需求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新审视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传入的科学观念,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研究结果给出了:科学与民主如"舟车之两轮";"欲脱蒙昧","厥为科学";"近世科学与基督教世界观之冲突而难合";"德之立教,体育殊重",务使"民力大张"等观点,以及对科学起源、科学功能、科学家、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包括了进化思想、宗教观、体育观等.结论认为前期<新青年>系统传入了新的科学观念,为酝酿五四前夕的科学与民主氛围做出积极贡献.但在之后大多被赋予其新的社会意义,有的则由生物进化论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