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结合预制装配式建筑优点阐述了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建筑业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积极意义,指出了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近年来很多新式建筑方式犹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推动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装配式建筑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式建筑形式,这种建筑生产的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的生产效率。但同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质量和相关的安全性是值得建筑业企业关注的问题,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入手,对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希望能为建筑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意识的提高,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快,使得我国对于养老建筑的需求逐渐加强,近几年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利用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极大的提升我国养老院建筑的质量。本文就装配式建筑应用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展开论述,而且针对装配式建筑,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建筑设计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6)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建筑业一直发展的方向,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能有效地推进建筑工业化进展,本文从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倾斜引入,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比对传统混凝土现浇式建筑的优点,分析了建筑时代发展趋势以及现阶段建筑市场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以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来自不同参与主体的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的参与主体以及每个参与主体所包含的不同因素分别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大小,最终得到在参与主体层面上政府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最大,其制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几年建筑数量不断上升,各式各样的住房类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随之产生。如今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迅速,伴随着人们对于住房需求逐步提升,建筑几乎占满了整个城市的地域。由此我们现在能够一眼望去都是伫立着的高楼大夏。然而,虽然现代的建筑施工作为首要建筑建造标志,但是由于生产的垃圾过大,导致慢慢被装配式建筑逐步取代。其本身所具有特色化,使其建筑方式具有很大发展空间,装配式建筑将会成为世界性建筑标志之一,本文论述了其他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同时提出相应的出现在施工质量问题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27)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国家要求建筑行业向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方向发展。本文从装配式建筑优势、发展和产业化不足三个方面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传统建筑基础上的发展情况,人员、机器、材料、法规、环境均能影响装配式建筑质量,BIM、ISM、ISM-MICMAC、SEM、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快速提升。尽管如此,装配式建筑在供给能力、供需模式和供给基础上仍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不仅可以满足检出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凸显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特点。因此,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好BIM技术,将所需要的信息融入到建筑项目中去,以此来满足建筑工程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各个省市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发展极为不平衡的现状。本研究以我国区域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从建设规模、信息化水平、生产建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可持续性、综合效益七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我国区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指数把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5个等级,我国大部分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处在Ⅲ、Ⅳ级水平,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政府支持力度与生产建造能力是影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提出提升装配式发建筑发展水平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预制装配式建筑逐渐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本文在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类型、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整体性能、增强节点延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方面提出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博  刘子寒  张子晴  季军 《科技风》2023,(10):80-8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所以工业建筑对于城市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工业建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建筑发展方式,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等原因,一些建筑设计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环境和人类的安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析了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及相关建议,希望能为相关行业部门以及工业企业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不断进步,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BIM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将BIM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当中,成为当今噬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当中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迈进了城市,开始了在城市谋求发展之路,这也恰恰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有的城市建筑不能够满足现在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使得大批的建筑耸立起来,也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但一味追求建筑的发展,而不注重建筑质量问题是万万不可的,必须加强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建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缺点也比较明显,从大的方面讲装配式建筑可实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目前面临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水平较低的问题。国家从政策层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向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产业的最终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装配式建筑是通过标准化的设计路程、专业工厂化的生产工艺、装配精细化安排、整体装修、全新信息化数控技术和智能化应用操作等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四节一环保"的高效生产方式,我国目前正处于装配式建筑告诉发展的时期,有效使用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绿色环保发展道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不断解决装配式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目前应该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社会的发展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种环境问题以及温室效应的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焦点,人类逐渐开始对影响环境与气候的各种因素有了认识,建筑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因此,绿色智能建筑便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将绿色节能理念与先进的智能技术运用到建筑行业当中,为人们创建绿色智能化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这也体现了人们对节能减排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减排以及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动式建筑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应用,使得建筑在能源消耗的解决方面出现了新的途径。本文针对被动式建筑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对被动式建筑的概念、被动建筑技术特征、被动式建筑发展障碍因素以及被动式建筑发展策略等方面做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开始不断提高,这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建筑企业的压力,要求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自身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附属行业,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对于建筑行业能否顺利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主要论述的便是关于提高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技术的问题,希望通过能够为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房地产行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建筑行业变得也愈加蓬勃起来,并且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的提升,使得建筑设计师们不断的优化原有的建筑建造形式,并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加适合现代人生活要求,更加节约能源、建造成本更低的新型建筑方式,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新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施工形式,其产生及推广使用给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相关建筑施工技术更加优良。主要针对混凝土装配工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