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建立以发生公寓火灾事故为顶上事件的事故树,从分析事故发生因果关系中的顶上事件开始,直到基本事件,分析了辽河油田某采油厂单身公寓发生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潜在危险因素的定性、定量及重要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了事故树的各阶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及重要度,确定了单身公寓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危险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和预防措施,保证了单身公寓的消防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充分认识建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特点,分析火灾发生的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安全事故树分析法,系统、全面地考虑事故的发生过程,建立了建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树。并从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对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事故预防的关键途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提出了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防治策略,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法优选桩基事故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奎  徐日庆  周鹏飞 《科技通报》2009,25(5):635-638,642
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和选择桩基事故处理方案,建立了优选桩基事故处理方案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并以某工程为例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在优选桩基事故处理方案中的应用,为桩基事故处理方案决策提供一种直观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敬红 《科技风》2014,(13):250-251
本文概述了国内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现状,地铁运营事故水平的风险程度,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两个方面来论述地铁系统安全指标,并提出提高安全运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渺 《内江科技》2011,32(3):113-114
本文分析了影响地铁消防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地铁火灾事故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存在15种可能引发地铁火灾事故的事件组合,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可以从乘客和工作人员等人的因素以及车辆、隧道、防灾装置等物的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6.
创新评估是指经过一段时期的相对稳定运行后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一系列活动,是促进主体内组织成员进行新一轮更高层次创新的又一起点.本文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案例,介绍了定性综合评价方法中较为常见的两种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创新评估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构建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蓝本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型,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在创新评估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为今后创新评估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地铁人流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对地铁火灾的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建立引起地铁火灾主要风险因素的故障树模型,运用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 (Fuzzy Fault Tree Analysis)对地铁火灾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地铁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故障树底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并对重要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为地铁火灾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应对措施,保证地铁系统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中心合理的选址能够减少货物运输费用,使区域内及区域间的物流趋向合理,适应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可减少原材料制成品在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双向流动,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文章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通过这两种方法优点的有机融合,考虑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特点,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模糊评价法中的相对隶属度用于层次分析法中的多方案指标合成,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应对煤矿事故,避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性对煤矿应急管理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煤矿事故应急管理的定量化模型,提出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煤矿应急管理风险因素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结合评价等级表对结果进行计算,得出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状况,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层次分析法在风险量化时忽视了人为判断的模糊性这一缺陷,论文充分利用模糊数学的研究成果,将层次分析法扩展到模糊环境中,得到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并在介绍FAHP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某航空工程项目,证明该种方法在风险评估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