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宝山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14-214,219
太极拳技击与教学的方法,各个学者,各个专家,各抒己见.本文就太极拳的技击思想与教学方法发表一点见解,提出自己一些体会,旨在教学上相互交流,做些有益的探索,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一项轻松、柔和、缓慢、轻灵的中国传统拳术。近年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太极拳本身所具有的健身、休闲和技击功能,再就是太极拳在自身发展中其技术不断地简化、规范、科学化,从而在形式上更加被大众所接受。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太极拳的要求,现就如何练习太极拳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罗亮 《科学大众》2015,(3):164+18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精髓的代表,其独特的实战技击技巧受到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在技法中"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后发先至"的战术思想与警察实战中徒手防卫与控制的战术思维不谋而合,通过适当的调整,将太极拳的技击精髓运用到警察实战中,以提升实战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太极拳中"云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两个动作的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他们的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他们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云手"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每一种运动都是有与其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其运动都根据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和运作之节奏来控制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体与动作呼吸协调,顺畅,合拍。太极拳就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三位一体内外统一的内家拳,更加讲究呼吸。正确的拳势呼吸方法是习拳,技击之需要,更是养生,健身之本。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拳势呼吸,对习练太极拳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校武术教学偏重太极拳观赏性、健身性研究应用,武术教师也普遍存在轻视太极拳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建立动作的攻防意识。其结果是使学生在练习中只有一味的模仿动作,对动作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通过对太极拳攻防价值和其技击表现形式的剖析,强调了要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太极拳的攻防意识。  相似文献   

7.
程帆 《内江科技》2012,(12):165-166
太极拳乃中国武术之精粹,在它创立的过程囊括了儒、道、佛诸多名家理论,特别是它把刚柔并济、圆柔连贯的优美动作同舒缓柔和的音乐以及深奥的东方哲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彰显出古老的东方文化的魅力而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太极拳的休闲理念、人才资源优势及品牌优势为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它技击功能的退化、晦涩难懂的理论及不当的市场定位也阻碍了这项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耿文叶 《百科知识》2010,(21):19-20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技击实用和强身健体的价值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同时,太极拳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自产生以来,始终把老子哲学中的“柔弱似水,以柔克刚”思想奉为经典。更重要的是,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9.
在技击中能完美地保持身体平衡是致胜的关键,太极拳的基础身法所遵循的四字诀,即"松空圆活",就处处体现了保持自身身体平衡的基本原则。本文利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松、空、圆、活"与人体平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拳术,它里面还包含了许多深刻的中国古典哲学在里面。太极拳最讲究的就是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术。现在让你的同学用尽全身力气,将上下重叠着的拳头紧紧靠在一起时,你只需用两个手指就能轻易地将它们分开。神奇吧!现在就教你轻松分开它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广苗 《内江科技》2011,32(1):24+35-24,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各个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进行归纳和整理,得出结论: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与太极拳的功能密不可分,受社会、经济和主体需要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体的选择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我们的国粹,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动作的柔、松、匀、慢,故不同年龄段的人皆可以练习。太极拳是养生、健身与技击完美统一的一个完整体系。是一种科学的健身方法。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可以陶冶情操。能够强骨骼、增强肺功能、健肠胃、利脑养生。因其明显的健身效果和适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很多人将它长期作为自己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4)
在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过程中,对于太极拳教学的理论研究普遍较少,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更多的崇尚于跆拳道,空手道等这样类型的运动教学。太极拳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进行太极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颐养性情、强身健体。但在目前的高校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太极拳运动学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都不高,所以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太极拳教学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就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的相关文献资料,从血管、血液以及血压三个方面来对杨氏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本文将杨氏太极拳的相关特点与心血管的一些机制进行综合研究,并通过心输出量、心排血量等数值的变换来对表明有效开展太极拳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心率贮备,以及心脏相关功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血液浓度、血粘度等相关指标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有效的开展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状况,本文就以杨氏太极拳为例对开展该项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影响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文中的分析可以对同行业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发现,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观幸福感很高,参与太极拳锻炼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范海彪 《内江科技》2022,(2):81-82,6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传统技击与散打评价方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传统技击与散打应和谐相处,可为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孙传伟  庞惊宇 《科教文汇》2008,(24):286-286
在论述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对太极拳的健身尤其是靠衰老功效的分析。认为太极拳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体骨密度和对本身修心养性有很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瑰宝,集健身性、文化性、民族性、世界性于一体。在高校广泛开展太极拳是贯彻体育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符合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大学体育实践“终生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研究传统太极拳运动自身的特点及其突出功能、分析高校开展传统太极拳运动的必要性以及推进传统太极拳运动在高校发展的探索三个方面,对在高校中开展传统太极拳做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为高校学生从事太极拳健身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还有利于人际关系、精神性等不良心理症状的调节和缓解。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原理进行分析与论述.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该民族哲学思想的影响,作为中国灿烂文化一部分的武术同样如此.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八卦等基本理论演示太极拳理论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认识太极拳的哲学渊源,以便从根本上去把握太极拳的文化特征、揭示太极拳的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